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兆鸿 《广西植保》2011,24(4):25-2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水稻病毒病,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是主要传毒媒介。2007年晚稻发现该病在平乐县部分乡镇稻田造成严重为害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2010年全县发生面积0.62万公顷,造成损失366.49万公斤,由水稻次要病害上升为发生面积仅次于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最大的主要病害。在防...  相似文献   

2.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初探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我国新发生水稻病毒病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由斐济病毒属建议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Genus Fijivirus)引起。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其传播介体。依据近年田间调查和试验结果分析,白背飞虱不能经卵将病毒传给下一代,后代须在病株上取食才能获毒。若虫最短获毒饲育时间为5~10min,体内循徊期为3~5d。若虫获毒后可终生传毒,最短传毒取食时间为5~10min,且若虫传毒效率高于成虫。白背飞虱带毒率与虫源性质密切相关,采自病株的虫源明显高于采于健株的虫源。因此,对灯下白背飞虱的检测能够反映自然种群的带毒状况,对早期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田间发病表现为轻病田病株呈零星分布,重病田病株呈集团分布。水稻各生育期均可感病,感病生育期越早,症状越严重。针对大田的应急防控,应着重做好秧田避害、治虫防病和本田初期病株清除及介体防治,加强病情监测和灯下介体带毒检测。该病害的长期治理,除培育抗性品种、提高预警能力外,降低介体昆虫的种群数量,是控制病毒病流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稻虱传毒引起发病。冬暖夏凉,耕作制度改变,有利于灰稻虱越冬越夏,传毒媒介数量上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致使晚稻黑条矮缩病大暴发。补灰稻虱若虫高峰期,用5%锐劲特SC或10%砒虫啉WP等防治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田间药剂防控试验,实际测试了两种药剂处理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探讨了该病害的药剂防控技术,并提出了具体施药建议,以供田间防控参考.  相似文献   

5.
永修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永修县2009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共有23个晚稻和一季晚稻品种发病,发病面积230hm^2,品种间发病率9.0%~74.3%。对该病的症状特点进行了观察记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徐州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的原因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灾难性病害,是由媒介灰飞虱吸毒获毒带毒感染发病而难以控制的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是江苏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徐州地区近5a发生较轻,而2008年发生比较严重,一般田块株发病率10%~30%,严重田块高达80%以上,致使水稻减产严重,给徐州地区13.33万hm^2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吉安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经久传毒,不能经卵传毒。2007年该病在江西省吉安市发生较重,2008年发生较轻,2009年又发生较重,2010年是最重的一年。早稻发病少,中晚稻发病重。水稻秧苗期和分蘖前期易感病,染病早,发病重,产量损失大。产量损失低则5%以上,高则60%以上,严重田块绝收。该病最典型症状一是病株矮缩,二是拔节后茎杆上形成蜡白色串珠状突起,后变黑褐色。防控措施主要是治虱防矮,尤其是水稻生长前期防治稻飞虱,预防该病,采取药剂拌种、秧苗期、封行前和穗期施防治稻飞虱的药剂。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防城港市的发生特点及其上升趋势,特别是对2009年其在晚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之后又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虫病共防共治"和"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病害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在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大面积爆发,而后逐渐下降,以至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几乎没有发生。2016年湖北省多个地方又有发生,是否意味着SRBSDV会卷土重来?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介绍了SRBSDV发生的特点、发生的症状以及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偏轻发生原因及监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前2年相比,流行程度明显减轻,发病面积明显减少,发生高峰期推迟,造成的损失较轻。但西南稻区的发病明显加重和扩展。造成病害减轻的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对病害的流行不太有利,加之全国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大力开展病害监测和联防联控工作,病害暴发流行为害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为提高病害的监测预测水平,建议有关生产和科研教学单位加强合作,尽快摸清其发生流行规律,统一病毒检测方法,研究制定测报技术方法,普及病害基本知识,为进一步提高病害防控和综合治理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来的发生特点和为害情况 ,具体阐述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病原生物学、发生影响因素、合理的防治措施 ,为今后更好地识别和防治这两种病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金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特点及原因的分析,初步明确了6月份白背飞虱的迁入虫重和带毒率、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等为该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预防为主、治虫防病的原则,提出以预防重病田出现为主,加强预测预警,抓重点田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及相应技术措施,以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于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晚稻上首次发现,2008年由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等人将其命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2009年鉴定,该病己在钦州市的灵山、浦北、钦南、钦北等县区发生,发病面积4185.47ha,绝收面积275.07ha,损失2328.15t稻谷。  相似文献   

14.
张显明  童发根 《江西植保》2005,28(3):118-119
本文阐述了浙江龙游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各种控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组合用药防控技术示范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顺昌县开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组合用药防控技术示范。示范结果表明:先正达产品组合噻虫嗪70%种子处理可分散剂拌种+秧田1叶1心期吡蚜酮25%水分散粒剂喷雾+移栽前2d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喷雾+本田移栽后7d毒死蜱48%乳油+氨基酸12%水溶性液剂喷雾+移栽后15d吡蚜酮25%水分散粒剂+氨基酸12%水溶性液剂喷雾防控效果最好达99%。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吉安市水稻二晚发生较多矮化、不结实现象,从症状上诊断为水稻黑条矮缩病。该病自1997年开始在该市发生,至2006年发生都比较轻,今年突增。该病最大的症状特点是在叶片和茎杆上产生蜡白色至黑褐色点条状隆起。不同水稻品种对该病的抗性差异大,丰源优299、丰优210、金优2067等感病品种发病重。今年发生重的原因主要是去年暖冬,今年7、8月份干旱,插花田多等。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趋势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毒源广泛、传毒介体发生量大、水稻感病生育期与传毒介体发生期吻合、水稻种植制度等因素共同影响,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范围显著扩大、为害程度明显加重、发生形势日趋严峻.加快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监测、防治技术的研究对保障水稻生产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在湖南省大面积发生一种水稻病毒病,其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高位分蘖、茎秆出现乳白色或浅褐色点条状突起、茎节上出现气生须根。电镜结果表明:在病株韧皮部可见具斐济病毒特征性晶格状排列球状病毒粒体。病毒基因组S10片段部分序列的相似性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病害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20.
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为害情况,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