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襄樊市是湖北的小麦主产区,全国优质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2004年小麦种植面积18万hm^2。小麦条锈病是影响襄樊市小麦产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全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14.67万hm^2,防治面积36万hm^2次。在2004年小麦条锈病大发生的严峻态势下,襄樊市把小麦条锈病防治作为实现2004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中心工作来抓,“测报主动、行政推动、广泛发动、样板带动、上下联动”,经过3月中旬至4月上旬3次战役连续作战,有效控制了条锈病的发生危害。夏粮总产达10.11亿kg,占全省部产的35.6%;增产1.86亿kg,占全省增量的75%;小麦单产331.5kg,比2004年增46kg。  相似文献   

2.
金秋梨在三穗县已种植多年,面积逐年增加,从1993年开始.到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533hm^2,金秋梨生产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通过植保植检站多年的监测,三穗县金秋梨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梨黑星病、黑斑病、梨轮纹病.主要虫害有梨茎蜂、梨二叉蚜(梨蚜)、梨大食心虫、梨星毛虫、梨小食心虫和梨黄粉蚜等。  相似文献   

3.
榕江县柑橘溃疡病综合治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蓓蕾 《植物医生》2009,22(3):41-42
柑橘溃疡病属于国家级检疫对象.是榕江县柑橘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县发生面积2035hm^2.占全县总面积的94.5%。该病害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人榕江县,由于当时消灭不彻底.导致大面积发生,很多果园由于受该病为害而变成废园.每年因该病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达9万t,经济损失18000万元,已严重影响榕江县柑橘产业的发展。2006年国家农业部将该病害列为11个有害生物治理项目之一.榕江县为治理试点之一,在省植保植检站的帮助下.经过两年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2010年郧县小麦收获面积2.53万hm2(其中库区消落地2000hm2)。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2.13万hm2次,其中中等偏重发生面积1.33万hm2次,大发生面积8000hm2次。郧县小麦条锈病的暴发流行受到农业部、湖北省植保总站、十堰市农业局和郧县委、政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紧急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治面积达到3万hm2次,病害得到较好控制。但是,依然造成了较大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李昌炽 《植物医生》1996,9(2):24-25
粉多威防治小麦赤霉病蚜虫田间药效李昌炽(四川乐至县植保植检站641500)在省农牧厅植保站的安排下,我站今年在93、94年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37.5%粉多威可湿性粉剂在小麦期“一枪药”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及蚜虫的防效和有效剂量的田间药效试验,为我...  相似文献   

6.
1996年岷县晚熟春麦区小麦条锈病暴发流行及原因浅析魏周全(甘肃省定西地区植保植检站743000)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岷县晚熟春麦区严重发生,特别是1996年暴发流行,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岷县也属于洮、岷晚熟春麦越夏区,其条锈病的流行与否,对小麦...  相似文献   

7.
《新农药》2005,(3):45-47
预计200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仍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蝗虫、草地螟、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麦蚜、水稻迁飞性害虫、水稻螟虫、玉米螟等一些重大病虫将偏重或严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农田草鼠害和草原虫鼠害将偏重发生。全年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3.3亿多hm^2次,需要防治面积3.8亿多hm^2次。  相似文献   

8.
甘肃陇东1990~1994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状况分析李刚(甘肃省植保植检站,730000)甘肃陇东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北方麦区的传播桥梁区。该区小麦条锈病的春季流行不仅直接影响当地的小麦生产而且对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晚熟冬春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瓮安县太子参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瓮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特别是太子参种植面积增加较快.2011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000hm^2.太子参成了瓮安县的特色优势作物。由于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太子参病毒病发生为害也逐年加重.2011年全县发生面积达833hm^2.占种植面积的83.3%。近3年太子参病毒病病株率在20%~75%.产量损失15%~35%.严重影响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了找出相应的控制对策.提高太子参种植效益.笔者近年来对太子参病毒病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进行了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十堰市小麦播种面积7.24万hm2,小麦病虫发生12.09万hm2次,其中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2.78万hm2次,防治面积3.27万hm2次,挽回粮食损失1.9万t。1小麦条锈病发生实况2006年小麦条锈病见病日为3月4日,中期流行较快,后期无大灾害。全市除房县、竹溪2级发生外,其他县市为3~4级,郧县、竹山局部大发生。2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2.1前期发生晚、基数低冬后调查(截止2006年2月20日)小麦条锈病不见病。2.2中期发展快、来势猛全市3月10日调查,小麦条锈病仅郧县、竹山县见病;3月31日调查,小麦条锈病已在城区、郧县、郧西县、竹山县、丹江口市普遍发生,病田…  相似文献   

11.
吴铭 《湖北植保》2006,(4):10-10
2006年度,小麦赤霉病在南漳县严重发生,发生面积1.87万hm^2,防治面积1.67万hm^2,造成损失600t。在近15年中,其发生危害程度仅次于大发生的2003年。  相似文献   

12.
竹山县位于湖北西北部,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1-1.33万hm^2左右。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进行探研,对发生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将有利于提高今后预测预报准确性,并采取科学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沿河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为中等以上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在6670 hm^2以上,占沿河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2.5%,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目前沿河县农药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为了解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沿河县植保植检站于2013年选用生产中几种常用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小麦条锈病在南漳县发生早、发生面积大、流行时间长、为害重,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新特点.全县发生面积2.72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3.2%,其中2%的田块因病损失严重,造成损失1 285.2t,是2002年大发生以来发生最为严重的1年.  相似文献   

15.
沙洋县以中稻种植为主,种植面积5.13万hm^2,2007年稻飞虱发生程度超过2006年,迁入时间早、发生重极为罕见,全县累计发生面积4.03万hm^2,防治面积11.67万hm^2次,通过防治挽回稻谷损失2.44万t。为全面掌握稻飞虱发生规律,探讨稻飞虱综合治理措施,特进行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6.
庄浪县地处六盘山晚熟冬麦区,小麦是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5年全县冬小麦播种面积2.27万hm2,平均产量只有2586kg,究其原因是以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mis West.)为主的病虫为害所致。依据《甘肃省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暂行规定》抽样调查,条锈病属大发生年份,全县化学防治面积1.8万hm2,挽回产量损失10011t,但由于综合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仍造成全县小麦减产22.3%,实际产量损失2375t。因此,深入研究条锈病发生发展规律,对控制其为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1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26年中,根…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为害大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病害,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一大障碍.2015年小麦条锈病在荆州市大发生,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2.7万hm2,条锈病发生面积8.13万hm2,占种植面积的64.2%,是2000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1 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 1.1 见病早 据荆州市植保站系统监测,小麦条锈病于1月22日见病,比历年平均提早近两个月,比条锈病大发生的1990年早23d,松滋市站植保更是早在1月4日即见条锈病叶,荆州区、监利县、公安县、江陵县分别在1月14、15、16、19日见病,均比历年平均早60d以上.  相似文献   

18.
赖月清 《植物医生》1997,10(5):22-23
稻瘿蚊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赖月清(福建省永安市植保植检站3631660)稻瘿蚊是我市水稻间歇性成灾的主要害虫。1988年全市仅有三个乡镇发生,发生面积相继扩大,为害日趋严重。至1993年,已扩大到全市各乡镇,发生面积达7.163万亩,损失稻谷7...  相似文献   

19.
《湖北植保》2007,(1):F0003-F0003
襄樊市地处南北过渡带,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和20个地市级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农作物病虫的重发区。常年农作物病虫发生面积达2800万亩次以上,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在全国大区流行中,是病菌越夏存疑区、冬春扩繁区和春季流行为害区。是小麦条锈病向北方全国小麦主产区传播的桥梁和通道。 襄樊市委市政府把植保工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上升为政府行为,建立植保工作行政、技术和后勤保障“三条责任线”,县乡干部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大员上阵抓防控,科学指导抓防控,宣传造势抓防控严肃纪律抓防控。农作物病虫防治面积每年达到5000万亩次,年挽回粮食损失8亿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12.5%,年挽回经济损失10亿元。 以病虫防治为重点的植保工作为保障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67万hm^2,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9.33万hm^2次,是1990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稻飞虱发生面积8.67万hm^2,是1990年以来第2个重发生年(仅次于1991年)。由于全市植保战线及时预报,当好参谋,积极指导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