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竸 《广西蔗糖》2012,(3):42-46
近期郑糖行情紧密围绕“收储”二字上下波动:笔者在下文试从食糖供需和宏观调控两方面对糖:市中长期走势做出分析和预测,若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大豆科技》2008,(4):8-8
受到连日来豆粕价格大幅上涨和豆油成交好转的影响,黑龙江省内各大油厂大豆收购意愿明显增强,不过省内多数地区的农户手中大豆已基本售空,多数库存集中在贸易商手中;进口大豆港口分销行情跟随外盘波动,目前分销价格集中在5400~5450元/t,较上周同期涨幅在50~100元/t。而CBOT大豆市场呈现先抑后扬行情,美元持续疲软以及天气的不利变化使得美盘豆价在临近周末时分扩大涨幅。  相似文献   

3.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棉花价格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与国际棉花价格预测问题进行研究,将棉花价格波动过程视为马尔科夫过程,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国内和国际棉花价格。对棉花价格的历史数据进行了马氏性检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其马尔科夫链状态转移概率,然后以2011―2013年国内和国际棉花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波动区间及波动周期为应用面,分别对国内2014年棉花月度价格和2015年棉花逐日价格、国际棉花月度价格进行预测并分析,最后分析了2015年棉花价格走势。结果表明马尔科夫链能够较好地预测国际和国内棉花价格,对逐日价格的预测误差比月度价格更小,对国内价格的预测误差比国际价格更小。  相似文献   

4.
以2000年1月~2017年8月国内外玉米现货价格月度数据为实证基础,选择STR2对国内外玉米现货价格联动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测度得到价格波动传导机制转化的临界阈值为c1=-0.105 84,c2=0.092 41,γ=1.918 14,根据平滑转化机制及其阈值,将连续平滑转化的国内外玉米价格波动传导效应分解为3种不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国内玉米价格发生大幅波动时,国际玉米价格波动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冲击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由线性冲击向非线性冲击的转化过程具有连续平滑的特点。随着国内玉米价格波动幅度的不断扩大,国际玉米价格波动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冲击越发严重,滞后期也更长,国内玉米价格受自身波动的影响不断弱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平抑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到记者截稿时,安溪铁观音秋茶的采摘和制作进度风风火火进行了一半,离整个茶季结束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只能对行情做一个阶段性回顾,纵观今年秋茶铁观音行情,优质铁观音依旧受市场追捧,一斤难求,质量较差或者那方面欠缺的茶叶,主要以源口、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10月份开始,国内稻谷市场总体行情保持平稳向上,除部分品种价格受新粮上市影响而回落外,其余大部分品种价格以上扬为主。随着新年度的开始,后期国内大米市场如何发展,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由于稻米消费的特殊地位,只有从稻米市场供求关系人手才能正确把握稻米市场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7.
近期,就国内市场来说,利多的供需基本面背景下大豆价格的短期走势已无需做进一步探讨。随着节日需求逐渐升温、进口大豆到港量减少以及国内减产的既定事实等因素浮出水面,短期国产大豆范围内看涨的信心以及热情十分高涨。但放眼整个国际市场,近期炒作焦点更多集中于新豆上市之后的行情,抛开动荡的宏观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8.
去年下半年以来,草甘膦行业经历了快速上涨、急剧下跌的大幅震荡行情,短期内市场价格从3万元/t开始飙升至10万元/t,而后又急跌至3万元/t左右,草甘膦生产企业的业绩也随价格的波动呈现明显单边特征.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09年吉林省玉米产量的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规律,考察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的历史过程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前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波动特征,2000年后具有长周期波动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农业政策变迁、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茶叶通讯》2006,33(1):1
湖南登凯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民营股份制有限公司。2003年9月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从事进出口经营业务。它以经营茶叶出口为主,同时经营陶瓷、纺织品及其它工艺品的出口业务。在茶叶方面,公司拥有一批了解国际市场、有着十多年对外贸易工作经验、长期以来与国外客商保持着良好稳定合作关系的销售精英和一批了解国内茶叶生产情况、熟知国内茶叶行情、  相似文献   

11.
棉田经济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产品价格的制约,但无论产品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提高田间农产品产出率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所在。下面介绍几种棉田高效立体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气候灾害频发等各种因素影响,国内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剧烈,涨幅较大。但国内稻米市场总体走势平稳,涨幅不大,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名副其实的“压舱石”。由于稻谷价格滞涨,稻谷比价逐渐在三大谷物中垫底,种植效益在三大谷物中也处于偏低水平,导致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下降,“水改旱”现象逐渐增多,预计短期这种现象难以改变。由于稻谷比价较低,替代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国内外大米价差也大幅缩小,后期我国大米进口有望减少,国内稻谷库存去化加快,预计后期国内稻米市场供需宽松的局面将发生改观。因此,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稻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为标志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国农业生产出现新的局面,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2003年10月份起,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全面上涨,大豆、小麦、大米价格相继扭转了连续多年的低迷行情。这次价格波动既有粮食价格合理回升的因素,也有粮食出现局部供应不足的因素。由于我国曾长期饱受粮食短缺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发展油用向日葵生产的潜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从油用型向日葵的特点、经济价值与综合利用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发展油用向日葵生产的现状及国际油料市场的行情.指出了我国当前发展油用向日葵生产的几点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中国稻米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稻米》2003,(2):30-31,33
一、我国稻米市场行情走势分析水稻在我国三大粮食品种 (水稻、小麦、玉米 )生产中居于首位 ,受退耕还林政策和稻谷种植比较效益降低等因素的影响 ,稻谷种植面积最近几年有所下降 ,但仍保持在2800万hm2以上 ,其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8% ,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总体来说 ,2002年粳米行情除了7~9月份有一个小幅度的波动外 ,运行基本平稳。粳米价格从年初的1750元/t一直平稳运行到7月上旬 ,从7月中旬开始下滑 ,到8月中旬下降到1620元/t,下降了7.4% ,随后价格迅速回升 ,到9月初已经接近年初…  相似文献   

16.
雷晓春 《中国棉花》2010,37(7):42-43
1河西走廊棉区棉花生产的现状 1.1面积和产量。2003-2009年河西走廊棉区年均植棉面积6.68万hm^2,受棉花和其它作物之间比较效益的影响,年度间波动很大;年均皮棉总产11.18万t,受植棉面积波动的影响,皮棉总产年度间波动也很大;年均皮棉单产1673.66kg·hm^-2,年均增长0.61%,七年间仅有三年增产,呈典型的徘徊状态(表1)。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水果市场波动频繁,经常发生果品滞销、贱卖现象.如苹果积压、腐烂;我省闽北去年柰果每公斤5角;西瓜最低价格1公斤2角多;闽南有些地区柑桔每公斤卖2角多,更有甚者,宁可烂在果园也不愿采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果农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信息不灵,行情不准,销售渠道不畅,无序且不稳定.二,全国消费市场疲软.大、中、小企业不景气,职工下岗多,福利下降,购买力下降,造成总体销量下降.三,进口水果冲击市场,使我国果业受到损害.四,采后保鲜、包装等商品化技术处理水…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近10年棉花产量上下波动的原因是棉花面积受植棉政策的影响,棉花单产的高低受栽培技术棉田管理和投入、自然气候的影响。分析了科技植棉现状,在挖掘增产潜力上,要抓好棉田调整,坚持连片种植。重点抓好两萎病田、水旱轮作的调整;选用优良品种,提高大田用种纯度;狠抓壮苗早发技术的推广,延长有效生育期;重点搞好棉田面积和育苗配套,不同类型调节剂配套,棉田管理和种植方式配套;加强后期管理,防止棉花早衰。  相似文献   

19.
沧州市属黑龙港棉花种植区,棉花是本区传统优势作物。近年来,由于受大量进口棉冲击、国家粮食安全政策、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棉花价格波动大,植棉比较效益降低,植棉收益预期难以确定,粮棉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植棉积极性下降,棉花进一步向生产条件较差的中低产田转移。棉田肥力较差,管理措施不到位,棉花丰产架子搭建不起来,  相似文献   

20.
晋中地区棉花高产栽培模式郭玉莲山西晋中地区农牧局0306001地膜覆盖晋中特早熟棉区长期以来受干旱、低温、土壤瘠薄及灾害气候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波动很大。自1980年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以来,地膜棉平均909kg/hm2,比对照增产306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