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绿化情结———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高福记事贾瑞生崔丹高福捣鼓一辈子的树,从果树到柴树,从荒滩到高山,一干30多年。快退休了,平常素日啥爱好都没有,但一提起植树,就眼睛发亮,他说只要见到绿色就高兴就激动,就忘了患有癌症的身子。怀柔县林业局的干部职工说他这...  相似文献   

2.
正"在这里植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为了荒山披绿装,我们组织了专业的造林队对黄河大桥山西岸边的石山绿化开展攻坚战,八个多月的时间打造出了三北工程的'样板间'。"在黄河岸边永和关一片绿油油的绿化现场,永和县林业局党支部书记王爱民手扶着一棵一人多高的柏树说。  相似文献   

3.
方城县林业局局长李国华是农民的儿子,对林业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对植树造绿百干不厌。在当林业局长之前,他在许多乡镇当过领导。不论他走到哪里他都把植树造林、绿化国土、美化环境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他曾经带领群众实现了古庄店乡5000亩荒山绿化,券桥乡平原绿化省级达标。任广阳镇党委书记后,他一年实现山区灭荒和平原绿化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他“怪”。离休后每月开140多元钱,满可以在家享享清福,可他偏要上山义务植树,每天啃着馒头干,喝着冷水,真“怪”.有人说他少个心眼,这年头应当抓点实惠的,他义务植树三万多棵,不要一分钱.究竟图个啥?他叫张兆平,是满归林业局的离休老干部.这位有42年党龄的老党员,1980年离休后,就一直想着怎样才能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做点贡献.他想到自己多年生活在林区,林区人就要处处想到树  相似文献   

5.
冯恩昌 《国土绿化》2005,(10):21-21
近年来,荒山绿化覆盖率普遍提高,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但是,只要到山上走一走,转一转,就会发现无树的角落到处都有,有的死亡了,有的被砍伐,也有的被山洪冲去了。所以,不要认为树栽上了,已经绿化过了。就没有宜林地了。“年年植树不见树”的现象并没有消除,适当补栽非常必要,应该继续列入绿化工程之内。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至今许多人都热衷于植树,并留下了不少谚语与诗话。我国民间的“造林绿化谚语”源远流长。“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书斋无花不成宅,农家无树不成户”、“要想富,多种树”、“培植一亩林木园,胜种十亩禾粮田”。从中可以窥见我们的前辈对于绿化植树是多么的重视。造林绿化要讲科学,这方面的谚语有:“春栽树,夏管树,秋冬护理别马虎”、“栽树带老土,活棵就发粗”、“杨柳下沙滩,榆杏上半山”、“杨要稀,松要稠,泡桐地里卧群牛”、“槐栽骨朵柳栽棍,杨条入地就生根”等。…  相似文献   

7.
已到春暖时,又近植树忙。为选树苗,阿强邀我一同进山,说是他年前进山时,见一老者,名曰“笑尘”,言谈之间说了好多连他这个研究生都不明白的话。碰到我恰好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又自认为读书多且杂,于是便略做准备就随他走了。单位的车把我们送到乡政府便回去了。一到了乡里,阿强就  相似文献   

8.
植树葬     
戴善奎 《中国林业》1998,(10):37-37
我曾经有一个致富的点子———搞植树葬。只须买下一片荒山,待死者的骨灰入土后,即在上面植树一棵。这树当然选择死者生前喜爱的树种。彭德怀元帅临终前就说过:“埋了,头上种一棵苹果树。”树栽下了,青枝绿叶,年年生长,最宜怀人。好像先人的魂魄就附在树上,休养生...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当31岁的孙金生与村里签订“2000亩荒山承包,50年不变责任书”之后,他就把后半生作为一个“赌注”下在了那2000亩荒山上。 今天,孙金生那2000亩荒山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随同孙金生走进了他那曾经抛洒无数汗水的“绿色工厂”。孙金生承包的那2000亩荒山分布在鹤壁市大河涧乡潭峪村西南部的十二道沟和四架山梁上。十二道沟大致呈辐射形分布于四座大山周围,群众称这一带为大潭沟。进入林区,沿沟底的是一棵棵主干涂上石灰的果树,有  相似文献   

10.
鹤壁市郊区大峪村残疾青年原春林,八七年冬承包了村里20亩荒山荒地。五年来,没向国家要一分钱,靠自己的努力,发展雪桃2.5亩,苹果6亩,山楂3亩,草霉0.5亩,栽植用材树1000多棵,年收入2万余元,昔日的荒山,如今到处花果飘香,20亩荒山基本得到了绿化。如何利用荒山尽快致富,他的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搞好规划承包荒山后,他请林业技术人员帮助规划,本着“讲立地条件,看市场需要,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原则,对20亩荒山进行了全面规划,要求以发展经济林为主,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促进荒山尽快绿化。 =、尽快收益,以效益促发展要发展就需要资金,他决定首先发展见效快,收益大的果树,尽快收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八八  相似文献   

11.
易厚掌,含山县陶厂镇西塔村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生长在西塔山脚下的易掌厚,自小就对树木有着一种特殊而又深厚的感情。1981年,得知党中央号召群众大面积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消息后,立即萌发了“承包荒山,绿化西塔”的念头,并把目光瞄准了村后的那片荒山。1985年春上,他与村里签订了承包绿化荒山的合同。  相似文献   

12.
人民解放军云南边防某部团长谭春祥,回重庆市石柱县石隶乡中坝村探亲期间,看到本村部分荒山没有栽上树,便同妻子、孩子冒着风雨上山挖坑植树。手打起血泡仍坚持干活,乡亲们劝他休息.他说:“我很难回一次老家.能多干点就尽量多干点。”在谭春祥的影响下.许多村民都自觉上山植树。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劳动,  相似文献   

13.
有相当一部分人们,一提到林业,便认为是“挖坑栽树呗!有啥?”植树季节,在植树大军中遇到一位相识,他说:“栽树的日子到了,你们搞林业的又有事可干了!”言外之意十分明确:林业等于挖坑栽树。我倒并不认为他们是看林业不起,但是起码来说,是把林业看得过于简单了。这使我联想到“过犹不及”这句成语。意思是说,有许多事情,过份或不足,都会使事情  相似文献   

14.
年过花甲的桐柏县大河乡土门村农民魏振兴,1983年秋承包了村里的三百亩荒山,兴办家庭小林场。几年来,他带领全家人常年住在山上,先后投资15000多元,在山上建房3间,修水平梯田230亩,石谷坊120座,挖鱼鳞坑3000多个。目前三百亩荒山全部绿化,共栽植各种用材树近3万株,经济林5.5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涿鹿县,有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非常热爱绿化事业,对播绿护绿兴绿有着不懈追求,他几年如一日,垦荒植树,绿化荒山,梦想把这些荒山荒坡变成秀美山川。1995年,64岁的薛在海从县第一建筑公司退休后,放弃了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做出了绿化西山的决定,追逐他的“绿色梦想”。  相似文献   

16.
卫同英与山有着特殊的感情。 1984年春天,57岁的卫同英承包村里荒山400亩,第二年他又包了300亩。 卫同英是济源市克井镇闫营村农民,他家的房后便是绵延起伏的太行山。从小就跟山打交道的卫同英,总想把这穷山变富,可愿望一直未能实现。也难怪,这山石多土少,连草也不长。 他请专家、查资料,最后确定在这山上栽侧柏。  相似文献   

17.
<正>他是一位干瘦矮小的年迈老者,44年如一日,独自默默地坚守在山头,义务植树51万余株。他是江西省年纪最大的义务护林员,多次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和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并两次获得全国绿化奖章,入选2012年中国好人榜。他叫漆友朋,是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挂榜村农民。44年,16000多个日子,他坚守在漆和山上,绿化荒山3000亩。  相似文献   

18.
五莲县七宝山镇邓家沟村王有礼老汉承包集体荒山,大搞植树栽果,在全县传为佳话,并受到了县、乡有关领导的赞扬。 邓家沟村东有一座面积8hm~2多的荒山,山上光秃秃的,1994年春,村两委曾发动全村劳动力在山头上栽植侧柏2000多株,使整个山头基本得到了绿化。但由于没有采取管护措施,村民任意上山放牧,除了被吃死的外,剩下的也都成了树桩子,山依旧是原来的荒山。63岁的村民王有礼看在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一部以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绿化标兵、承德市隆化县隆化镇农民郑淑芳的典型事迹为原型,改编创作而成的河北梆子现代戏《卧云岭》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公演。该剧讲述了女主人公郑淑芳用行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人生最美好的30年,植树40多万棵、绿化荒山3000多亩,把一个严重水土流失的荒山变成郁郁葱葱的绿色家园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20.
大山的儿女     
这个故事还要从1983年说起。小兴安岭延伸在古城依兰县迎兰朝鲜族乡北新村那座高耸的荒山,崎岖的谷地,不是黑土掩埋着石块,就是石块遮盖着黑土。在这样的荒山上开荒造林,全村百余户人家想都懒得想,现在乡里和村里决定把这座荒山包给农民做自留山。消息传出,人们象炸了锅一样议论开了,“这么大的荒山,栽那么多树,不成活,白费力气白花钱!”“谁敢保证将来政策不变?”平时少言寡语的姜秀哲沉不住气了,他租妻子朴日淑商量“咱家干吧!”。在姜秀哲、朴日淑带动下,村北30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