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于2010年对辽宁省中国林蛙驯养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全省中国林蛙种群数量3.9亿只,主要分布在辽东山区;全省现有驯养繁殖单位9957个,年产商品蛙约2亿只。总结出目前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辽宁省发展中国林蛙驯养繁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6项措施,促进中国林蛙驯养繁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省花尾榛鸡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花尾榛鸡在辽宁省东港、宽甸、凤城等15个县(市)皆有分布,面积约35000km^2,数量为46215只,平均分布密度1.3204只/km^2,种群数量处于下降趋势,并针对现状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黑熊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0年,作者采取样带法实地调查和分布区社会调查相结合方法,对辽宁省黑熊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查清了黑熊在辽宁省分布面积3594.21km2,分布于3市6县(市、区)的20个乡镇,种群数量总计347只,平均种群密度0.10只·km-2。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辽宁省黑熊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自20世纪60年代黑熊资源开始减少,到80年代仅分布于辽东山区的龙岗山中心地带,从本世纪开始黑熊资源呈现出恢复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影响黑熊资源动态变化的2点原因,提出了加强保护管理的6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原麝资源现状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麝在辽宁省分布于新宾、本溪、桓仁、宽甸4县交界处,分布面积1500km2,重点分布在2个自然保护区、9个国有林场,重点分布区面积530km2。辽宁省现有原麝89只,新宾有6只,本溪有22只,桓仁有38只,宽甸有23只。全省原麝平均密度0.0593只·km-2,重点分布区平均密度0.1669只·km-2。由于乱捕滥猎,栖息地破坏与丧失和近亲繁殖等因素造成辽宁省原麝资源减少。应采取打击乱捕滥猎,改善栖息环境,开展科学研究和加强驯养繁殖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东北三省中国林蛙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中国林蛙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查清了东北三省中国林蛙资源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和生境状况,分析了影响中国林蛙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2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在发布会上指出,当前,部分大熊猫局域种群面临生存风险,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圈养大熊猫种群间遗传交流不足,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护和发展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这一珍稀的物种资源,作者进行了野外实地观察,发现桓仁林蛙4月下旬配对产卵,有极强的产卵区域地.卵产在河卵石上,为林蛙属所独有,性行为也与其它林蛙有所不同.蝌蚪发育成幼蛙需要60d左右,活动范围较窄,适宜生存在水质无污染、清澈透底的河流中,河流周围多以灌木丛为主,9月下旬在产卵区域附近入蛰.  相似文献   

8.
正事件:2月28日,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东北红豆杉天然种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红豆杉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濒危物种。通过对辽宁省现存东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特征、种群数量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天然东北红豆杉仅存60株;在5个区域呈相对集中分布;个体林木胸径分布在6cm以下;种群结构不均衡,通过自然繁育困难。亟待加强保护和人工促进种群恢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灰孔雀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曼稿子保护区外,勐养、勐仑、勐腊、尚勇4个子保护区均有灰孔雀雉分布,潜在分布面积约222 825hm~2。春季种群密度为0. 004 60只/hm~2,种群数量为1 009只,冬季种群密度为0. 003 76只/hm~2,种群数量为858只,全年平均种群密度0. 004 18只/hm~2,种群数量平均值为931只,按照±5%的误差率来估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灰孔雀雉种群数量理论值为884-978只。灰孔雀雉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3种生境有选择偏好,分布在海拔624-1 750m的区域。针对灰孔雀雉种群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为掌握辽宁越冬水鸟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2015年1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辽宁省33处湿地开展了水鸟资源调查,共发现水鸟34种,隶属6目9科,种群数量46 395只。其中种群数量较大的有绿头鸭(18 353只)、赤麻鸭(7739只)、斑嘴鸭(5212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37只)、东方白鹳(171只)、大鸨(5只)、遗鸥(1830只)、中华秋沙鸭(7只)、白尾海雕(18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灰鹤(295只)、疣鼻天鹅(2只)、大天鹅(8只)、小天鹅(2只)、鸳鸯(4只)。全省冬季水鸟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沿海和鸭绿江、浑河、太子河。建议采取加强种群保护、栖息地保护、执法监管、宣传教育、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等措施有效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2.
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作为全球性濒危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其野外种群数量少,对栖息地要求较为特殊。近年来黄嘴白鹭在长海县栖息繁衍主要分布在4个岛砣上,且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通过对辽宁省长海县黄嘴白鹭的种群数量、分布地点、栖息地状况以及影响分布的因子调查分析,为黄嘴白鹭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贾学渊  马建章 《林业研究》2010,21(2):239-245
本文利用11个微卫星多态位点检测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6个东北林蛙种群的75个个体分布于中国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11个位点在所有种群中得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0个不等,平均5.6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2,属于中度多态。基因分化系数(FST)分析表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的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P<0.001),基于Nei's DA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树和AMOVA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准确性。因此, 建议将分布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东北林蛙划分为两个单独的管理单元加以保护和管理。图2表7参46。  相似文献   

14.
岩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内蒙古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物种,为准确了解保护区内岩羊的分布及种群数量,2022年4~5月,采用样线法开展岩羊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通过调查得出:岩羊主要分布在格尔敖包(岩画沟)和鸡鹿塞,其次是苏木图沟和阿贵庙沟,零星分布在鸡鹿塞西沟、乌斯台沟和查斯口沟;种群数量估算为490±140只,密度为0.008±0.002只/hm2,遇见率为37.5%。  相似文献   

15.
2018年10-11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在辽宁省40处湿地开展了秋季迁徙季节水鸟调查。共发现水鸟55种,隶属于7目13科25属,种类以雁形目22种和鸻形目19种居多,鲣鸟目1种最少。统计水鸟种群数量总计264 980只,数量超过30 000只的水鸟有4科,分别是鸭科101 345只、鸻科41 353只、鹬科34 956只、鸥科77 03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秋沙鸭、白鹤、黑嘴鸥、东方白鹳、黑鹳、黑脸琵鹭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鸿雁、大天鹅、小天鹅、花脸鸭、斑头秋沙鸭、灰鹤、白腰杓鹬、大杓鹬、白琵鹭9种,种群数量总计32 096只。按照种类超过10种或者种群数量超过10 000只,或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的划分标准,秋季迁徙水鸟重要分布地点有15处。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冬季,采用大样方调查法对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虎、东北豹的主要猎物资源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虎、东北豹在保护区的猎物主要有狍子,群数量为1 996只,种群密度达2.78只/km~2;野猪的种群数量为1 276只,种群密度为1.79只/km~2;梅花鹿的种群数量最少,仅67只,在保护区内的分布密度为0.094只/km~2。通过对东北虎、东北豹猎物生物量分析表明:保护区内总的猎物生物量达183 836.70 kg。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访问及样方调查探究芒市菲氏叶猴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等基本信息,结果显示菲氏叶猴主要分布区域位于芒市镇河心场村和轩岗乡芹菜塘村所属天然林,种群数量共计4群170~190只个体。栖息地植被群落结构复杂性及稳定性较高,能维持菲氏叶猴种群生存。加强天然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并开展保护宣传和科学研究是下一步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辽宁首次发现兽类分布新记录—黄喉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在辽宁朝阳小城子镇大营子村发现两只鼬科动物黄喉貂。经专家鉴定是辽宁省兽类分布的新记录,黄喉貂属濒危种类,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建议保护好黄喉貂的野外生存环境,在其重要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人工饲养黄喉貂的基地,以增加黄喉貂的野外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9.
绿孔雀曾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绿孔雀分布区不断退缩,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目前绿孔雀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省,呈斑块化分布,数量约500只,已变得罕见。根据相关资料,从绿孔雀生物学特性、野生种群数量、分布区现状、种群结构和种群隔离几方面分析中国绿孔雀面临的灭绝风险,在就地保护的前提下,重点探讨易地保护策略。提出人工繁育,建立纯绿孔雀人工种群用于开展野外放归,逐步扩大绿孔雀分布区,增加野生种群数量,降低灭绝风险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绿孔雀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孔雀,其种群分布及数量经历了剧烈的缩减,当前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省,种群十分濒危.本文基于考古遗迹、史料记载、适宜栖息地分析研究,对中国绿孔雀分布的历史变迁进行考证,同时梳理了国内对于绿孔雀的研究和保护进展.结果显示:历史上绿孔雀主要在中国南方分布,且分布地区及种群数量一直减少;近年来绿孔雀保护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