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瘤胃保护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加经过处理的保护性脂肪,可以使脂肪在瘤胃中不发生解离和水解,直接进入小肠被消化吸收,有效克服上述弊端,提高脂肪的利用率,可有效地增加奶牛日粮的能量浓度、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乳品品质、满足其营养需要、防止发生能量负平衡、提高其繁殖性能和降低热应激。目前主要通过全脂油籽、化学加工、物理加工等途径对脂肪进行保护。瘤胃保护脂肪添加量受产奶水平、泌乳阶段、日粮配方、青粗饲料质量等影响。通常高产牛(大于8000kg/年)和中产牛(5000~8000kg/年)每天脂肪摄入量分别为1000~1500g和700~1000g,每天瘤胃保护脂肪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400~1000g和200~500g。  相似文献   

2.
3.
脂肪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在水产饲料中是重要的脂肪供给源,添加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鱼类的生长,长,最佳比例为4%-7%,亚麻酸是第一限制性脂肪,鱼油、豆油是较好的脂肪品种。  相似文献   

4.
袁森泉 《畜禽业》2000,(10):26-26
猪营养学家、饲料加工商及养猪生产者都一致地在保育日粮中使用动物和植物性脂肪。他们使用这些重要脂类来源的原因是因为脂肪:可提供丰富的能量含量比大多数谷物高出2.25倍;在某些情况下价格也许比其它能量来源低;可降低饲料源的尘埃,尤其是日粮以粉料形式饲喂时;可通过润滑压模而有助于压粒过程。然而,迄今尚没有研究资料可以证明,在现代复杂的断奶日粮中,猪可以在营养上从高脂肪含量中获得益处。  相似文献   

5.
奶牛用饲料添加剂已成为现代奶牛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添加成分,对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起飞丰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有益添加剂,具有改善瘤胃环境,加强细菌蛋白合成率,提高粗纤维消化率,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进而提高奶的产量和质量,现就一些新型的奶牛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和效果综述于后,供奶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就奶牛TMR概念、饲养方式的优缺点、饲养技术要点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更好的促进我市奶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邵伟利  樊华 《畜禽业》2012,(10):22-23
<正>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的缩写,译为奶牛群改良,在我国又称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世界上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其主要工艺为每头泌乳牛每月采集奶样一次,在测定其产奶量、乳成份和体细胞数等数据的基础上,收集牛群饲养管理数据,如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年龄、胎次等,再将所有这些数据加工处理,形成DHI报告,  相似文献   

8.
王小纲 《畜禽业》2010,(2):14-15
<正>传统的舍饲奶牛,采用混群通槽、颈链拴系、精粗分饲的饲养方式,虽然强调在饲养过程中勤添少喂、先粗后精,仍然解决不了奶牛挑食、抢食、粗饲料采食量不足、营养不平衡、生产性能不能发挥、繁殖障碍、代谢病等一系列问题。TMR饲养技术是根据奶牛不  相似文献   

9.
王石瑛 《畜禽业》2006,(7):16-18
对养猪业来说,能量的缺乏一直是困扰着配方师的难题。一般养猪户对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超乎寻常的重视,但这实际上是对动物营养理解的一个误区,近年的研究发现,如果只提高饲料的粗蛋白质(或只提高蛋白质,而不考虑氨基酸的合理配比及氨基酸的回肠真代谢率)而不维持相应的能量蛋白比例,最终会导致猪的遗传性能越来越差,这些都对动物营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增加饲料能量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以等量混合的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计成脂肪水平为1.62%、3.71%、5.77%、7.96%、9.95%和12.01%的6种饲料进行60 d养殖对比试验研究了饲料中花(Hem ibarbus maculatus)幼鱼脂肪水平适宜量。结果显示:花幼鱼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花的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投喂脂肪水平为7.96%的饲料花的生长最快,相对增重率为(1066.35±13.15)%;以投喂脂肪水平为5.77%的饲料花对蛋白质利用最高,蛋白质效率为(1.84±0.10);以投喂脂肪水平为5.77%的饲料花对饲料的利用最好,饲料系数仅1.39。研究结果表明:花幼鱼饲料中脂肪含量以5.77%~7.96%为最佳,考虑到饲料成本,把花幼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定为6%~7%。  相似文献   

11.
12.
《畜禽业》2022,(1):33-3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重点阐述绿色养殖技术的应用以及在奶牛养殖中发挥的作用,旨在为大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徐增洪 《淡水渔业》2005,35(6):41-43
针对大豆黄酮(俗称大豆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效果展开初步试验研究。在鲤(鱼种)配合 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含量为10%)进行为期40d 的养殖生长试验,浓度梯度依次为0(对照 组)、0. 5‰、0、 1‰、2‰,每个梯度设两个平行组。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对鲤有良好的促进生长,可提高 免疫力及改善品质,在水产养殖业值得推广应用。根据试验结果经 t 检验分析等得到大豆黄酮(10%)在水 产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1‰o,即100 mg/L。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6,(5)
奶牛乳房炎是制约奶牛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及副作用,抗生素已被中药替代,本文主要综述了兽医临床常用的中药方剂及其制剂。  相似文献   

15.
绿色养殖技术简单的来说就是尽量避免药物养殖,催生养殖等非自然因素,尽可能回归原生态的养殖模式,让被养殖动物处于一个相对自然的环境中,健康生长。绿色养殖技术能够保证动物的适应性,能够实质性的提升动物的品质以及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的饲养,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日粮搭配不合理,饲养户特别是家庭散养奶牛户,长期饲喂高蛋白低钙性或钙磷比例失调的日粮,致使奶牛临床上出现前胃弛缓、产后生产性瘫痪、胎衣不下等疾病。本文结合在临床上采用大剂量补充葡萄糖酸钙疗法,取得明显疗效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16—30d泌乳量迅速由十几千克增至30余千克,称此期间为泌乳迅速增涨期。此期的特点是乳房已经软化,采食恢复正常.泌乳能力迅速增加至高峰。在饲料投喂上必须满足奶牛高速产奶的需要,否则将导致牛体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使奶牛迅速消瘦,从而影响下阶段正常产乳。为确保此阶段及整个产乳期的正常产乳和牛体健康,此时日粮必需保证提供能量及蛋白质浓度较高的饲料,精粗料比例应调整到(40-50):(60~50)。  相似文献   

18.
刘佰玲  刘岩 《畜禽业》2023,(4):67-69
奶牛破伤风病是人畜共患病的一种,该病主要由伤口感染破伤风梭菌而引起,如奶牛分娩断脐、犊牛阉割、临床手术治疗等操作不当均可引起感染,在奶牛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发生不受季节的影响,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皆有发生,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从奶牛破伤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综合预防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1.0%、2.0%、4.0%、8.0%、16.0%的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简称虫草基),饲喂规格为(4.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75 d,通过测定其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以确定虫草基的适宜添加量。结果显示:与基础饲料组比较,0.5%和1.0%添加组平均增重率(WGR)、肥满度(CF)、成活率(SR)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FC)显著降低(P<0.05);除肥满度(CF)外,4.0%、8.0%、16.0%添加组的生长指标有所下降。低剂量虫草基添加组能提高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及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其中,0.5%与1.0%添加组的SOD、LSZ、ACP和ALP水平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当虫草基添加量超过2.0%时,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逐渐下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AHJ-1)攻毒试验证实,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明显提高,0.5%添加组免疫保护率达100%。综上所述,虫草基作为中华绒螯蟹饲料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5%~1.0%。  相似文献   

20.
曾慧 《畜禽业》2023,(8):51-53
青贮饲料是家畜养殖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对牛羊肉质的改良效果较好,能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解决冬季牛羊草料缺乏的问题。基于青贮饲料的特点及优势,总结青贮饲料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全面推进青贮饲料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以期能够有效提高青贮饲料利用率和农户养殖效益,最终促进奶牛养殖业的高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