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3.
4.
采用1 500~2 000倍液灭幼脲Ⅲ号对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地面杀虫效果可达90%,对松毛虫的幼虫、蛹、成虫、卵有连续的灭杀作用,成效显著,而且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易形成胶膜而不易被水冲刷,残效期较长,成本低,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5.
灭幼脲Ⅲ号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灭幼脲Ⅲ号是一种无公害的生物杀虫剂,笔者采用不同浓度的灭幼脲Ⅲ号,对I同松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与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灭幼脲Ⅲ号与对比化学农药有相同的防治效果,其常量喷雾最佳浓度为100倍液,可有效杀死油松毛虫,而对其天敌伤害极小。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的灭幼脲Ⅲ号,对油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并与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灭幼脲Ⅲ号与化学农药有相同的防治效果,其常量喷雾最佳浓度为100倍液,可有效杀死油松毛虫,而对其天敌伤害极小。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材料供试药剂 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以下简称“灭Ⅲ”) 供试昆虫马尾松毛虫第一代幼虫施药器械江苏省江阴县生产的工农16型背负式手压喷雾器. 上海前进微型电机厂生产的3WCD-5型手持式电动超低量喷雾器. 相似文献
8.
灭幼脲Ⅲ号与白僵菌混合剂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粉剂、增效型粉剂)和白僵菌的混合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经室内试验和林间毒力测定,确定其防治效果好的最佳配比为:白僵菌高含量孢子粉(1200亿/g)45g/hm^2与25%灭幼脲Ⅲ号粉剂225g/hm^2混合;其林间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当代虫口减退率达98%以上。该混合剂使用方便,适宜各种林地应用,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在药效和天敌等因子的作用下,连续3年共12个世代试验地内 相似文献
9.
25%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技术开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灭幼脲Ⅲ号是具有特异作用和高度选择性的仿生杀虫剂,经过1997~1999年的技术开发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得出450~600g/hm^2为最佳用药量,对松毛虫各虫态、各龄期均有杀灭作用,不但压低当代虫口密度,而且还具有后效作用;抗雨水冲刷,残效期可达35d,不污染环境,对松毛虫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林间罩笼和林间小区试验系统地测定了灭幼脲Ⅲ号(Dimilin Ⅲ)胶悬剂对不同世代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并通过测定排粪量分析了使用灭幼脲Ⅲ对减少松毛虫取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对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1.70 mg/kg,松毛虫取食灭幼脲Ⅲ胶悬剂溶液处理的松针3 d后即出现取食量下降,6 d后,50 mg/kg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溶液处理组的幼虫平均体重下降了62.09%.林间应用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对第2代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第1代和第3代防治效果受温度影响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解昆虫几丁质抑制剂——灭幼脲对大柏毛虫的防治效果 ,1 996年 4月 ,在古蔺县观文镇用灭幼脲 号进行了小区试验 ,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试验地概况小区试验设在古蔺县观文镇回龙湾处 ,面积 1 0公顷 ,试验林为 2 5年生柏木纯林 ,树高 4米~ 6米 ,郁闭度 0 .8,大柏毛虫平均虫口密度为 2 7头 /株 ,有虫株率 1 0 0 %。2 供试材料和方法药物 :安阳林药厂生产的 2 5%灭幼脲 号胶悬剂。机械 :日本生产的 MD431 A型小松弥雾喷粉机。供试虫种 :大柏毛虫 3~ 5龄幼虫。试验方法 :在林内划分试验小区 ,每小区面积 0… 相似文献
14.
吡虫啉微胶囊剂防治桑天牛成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虫啉微胶囊干悬剂防治桑天牛成虫,最佳防治浓度为1 500~2 000倍液。7月桑天牛成虫羽化补充营养时,在桑树或构树的树干、枝条上喷洒吡虫啉微胶囊毒杀桑天牛成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16.
飞机超低量喷洒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Y-5B飞机超低量喷洒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小舟蛾以及应用S-300C微型直升飞机超低量喷洒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刺槐尺蠖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是一种高效、快速、持效性长的生物农药,用药量450g/hm^2均具有较好杀虫效果,防后8d校正死亡率分别可达87.9%、100%。 相似文献
17.
18.
灭幼脲Ⅲ号防治黄脊竹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灭幼脲Ⅲ号的3种剂型进行森是大面积防治黄脊竹蝗-3龄跳蝻试验,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表明其是一种高效,低成本,安全的药剂,用其防治黄脊竹蝗可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