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第3期第32页)6.种养管理泥鳅的饵料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谷糠、瓜果、蔬菜和颗粒配合饵料等。饵料要青、粗、精结合,搭配投喂。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3%~5%。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每次投喂的饵料量,以1小时吃完为宜。超过1小时应减少投喂量。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不投喂。投喂地点选在鱼沟和鱼溜内,每天2次,上午和傍晚各1次。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相似文献   

2.
正1.稻田准备选择水源条件好、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强、便于管理的稻田。加高加固田埂,泥鳅种苗放养前施足有机肥,并用生石灰对稻田全面消毒。开挖鱼沟鱼凼,设置防逃设施。2.选用良种选择生长快、繁殖力强、健壮的泥鳅苗种。3.投饵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水温25℃以上时,动植物饲料比例为7∶3;水温25℃以下时,动植物饲料比例为1∶1。放鳅第1周不投饵,7天后每隔3~4天投喂1次,饵料撒在  相似文献   

3.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靠5对发达的触须摄食,触须的尖端有能辨别饵料气味的味蕾。泥鳅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喜欢在傍晚或半夜间以及日间安静时觅食,人工训化后可改为白天摄食。摄食高峰期为上午7时~10时和下午4时~6时,夜间10时~12时是另一个摄食高峰期。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泥鳅摄食量也不同,水温在25℃~27℃之间时泥鳅的食欲旺盛,此时摄食量为体重的10%左右。当水温低于8℃或高于35℃时,泥鳅不食也不动,分别进入越冬和越夏阶段。  相似文献   

4.
淡水白鲳在池塘中一般3龄成熟、产卵,属分批非同步类型。1千克体重雌鱼约产卵8~10万粒。人工催产水温为25~30℃,最适水温是26~28℃。在长江流域繁殖期为5~9月份,产过卵的亲鱼经30~40天强化培育后可再次人工催产。淡水白鲳不耐低温,当水温下降到12℃时大部分成鱼失去平衡,如持续2天便会出现冻伤及死亡,降至8℃则致死。所以用于繁殖的亲鱼需保温越冬。要是通过加温越冬,强化培育,淡水白鲳甚至在3月初便能繁殖。  相似文献   

5.
程玮玮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128-129
该文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胚胎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在18~30℃都能孵化发育,在32℃时致死率达93%,适宜发育温度为24~26℃;真泥鳅的胚胎可耐受水温为1 8~30℃,在32℃时致死率达72%.适宜发育温度为26~28℃.  相似文献   

6.
一、池塘捕捞法1.流水刺激法:在池塘靠近进水口底部铺一层为进水口宽度3—4倍的渔网。网片目大为1.5—2厘米。4个网角结绑提绳。然后从进水口放水,给泥鳅以微流水刺激。根据泥鳅具有逆水逃逸特性,会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待一定时间后,将网片拉起,即可捕获。2.饵料诱捕法:将米糠炒香,置于小型网具或鱼笼内,诱泥鳅进入而捕获。这是根据平时投饵中,泥鳅对投喂高蛋白或单一饵料,会很快在池中集群而创设的。同时要掌握泥鳅习性,因为它多在夜间摄食,诱捕夜间比白天效果好;水温在25—27℃,泥鳅食欲最盛,诱捕效果更好。水温超过30℃和低于15℃,食欲减…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9,(4)
利用稻田养殖泥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余杭市农科所于1998年进行稻田养殖泥鳅试验,4月18日亩放养泥鳅苗50公斤,到当年11月18日收获时,每条泥鳅长达10厘米左右,泥鳅亩产达391.5公斤;早稻亩产为368公斤,晚稻亩产为402公斤,获得了粮食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将泥鳅稻田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生活习性泥鳅多生活在淡水或湿润环境中,适应中性或弱酸性的水质或底质。泥鳅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15~30℃,最适水温24~27℃,当水温低于5~  相似文献   

8.
泥鳅系淡水水域的温水性小杂鱼,生长水温15~30℃,最佳水温24~27℃。农家在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的致富门路。1.建泥鳅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水质良好,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泥鳅池。面积大小均可,以50~150平方米最适宜,池深1米以上。池底和  相似文献   

9.
一、适时捕捞秋季,当水温降至12~15℃时捕捞泥鳅最为适时。池塘养殖的泥鳅,可在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开排水沟,使泥鳅往沟内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稻田养的泥鳅,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没于田侧沟道中形成数道"田埂"。待油菜秆溢出甜  相似文献   

10.
1.养殖池带水越冬法黄鳝属变温冷血鱼类,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生长温度15~30℃),就很少摄食而入穴冬眠。为了黄鳝安全越冬,养殖池水位应从10~15厘米提高到30~50厘米,确保结冰天气池底水温保持在0℃以上。2.干池越冬法冬季来临时,水温在10℃以下时排干池水,保持池底泥土湿润,在泥土表面覆盖一层稻草等秸秆,厚度10~20厘米。  相似文献   

11.
杨俊文 《福建农业》2007,(10):24-25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温的变化,与鱼的活动密切相关。冬季降临,水温下降,鱼也就随之进入越冬状态。鱼种养到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左右,鱼摄食很  相似文献   

12.
饵料鱼大小对乌鳢捕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乌鳢口裂形态,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饵料鱼,估算了不同规格乌鳢的摄食率,研究了饵料鱼大小对乌鳢捕食的影响.乌鳢口宽(M_w,cm)、口高(M_H,cm)和口面积(M_A,cm~2)与其全长(T_L,cm)的回归方程分别为:M_W=1.65~(e0.0242TL);MH=1.64 ~(e0.022TL);MA=2.12e~(0.0465TL).当水温保持在22~23℃时,4个规格组的乌鳢对泥鳅的摄食率无显著的差别(ANOVA,P>0.05),均值为1.68%.乌鳢对泥鳅的捕食具有明显的大小选择性,乌鳢最喜欢捕食猎物/捕食者大小比为0.25的泥鳅,很少捕食或不捕食猎物/捕食者大小比小于0.06或大于0.45的泥鳅.  相似文献   

13.
泥鳅二龄成熟即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无异形,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雄鳅个体不肥不大,较平扁。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月~8月。5月~6月水温在25℃时是产卵的盛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泥鳅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水泥池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营养丰富,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生活水温为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当水温上升到30℃以上时,即钻入淤泥中度夏;水温降到5℃以下时,潜入泥土小冬眠。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平均日生长速度为0.2g左右。人工养殖条件下,泥鳅与其他鱼类相比其群体生长速度较快。泥鳅可作为一种淡水名优鱼类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15.
徐山 《农家致富》2004,(21):40-40
秋冬季,当水温降至12~15℃时捕捞泥鳅最为适时。池塘中养殖的泥鳅,可在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开排水沟,使泥鳅往沟中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没田侧沟道中形成数道“田埂”。待油菜秆溢出甜质香味时.泥鳅闻味而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相似文献   

16.
正冬季水温低,鱼活动减少,摄食少,鱼病发生也相对较少,但高密度鱼种越冬需规范管理。1.池塘要求越冬塘水深(冰下有效水深)应维持在1.5~2米,池塘底泥为10~20厘米深,确保池中无杂草,有良好的保水性,注意排水方便。2.水质管理越冬鱼入池前,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以清除凶猛鱼类和耗氧的野杂鱼;同时向越冬池灌注新水(最好采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7.
<正>1.苗种投放。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每平方米1500~2000尾。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尾。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相似文献   

18.
泥鳅越冬期是管理的关键时期,泥鳅聚集底层,处于低溶氧高有害物质水体中,水面一旦冰封,加剧水质恶化,常引起死鳅;泥鳅带病越冬及低温性病害的危害,加剧泥鳅死亡;半冬眠,泥鳅免疫力下降、抗病力降低、抗应激能力差,也增加泥鳅死亡。为了减少越冬期泥鳅死亡,越冬前要增强泥鳅体质,越冬期要加强泥鳅池塘管理。  相似文献   

19.
虹鳟性成熟年龄:雄鱼一般在2龄,雌鱼在3龄,体长15~40 cm,体重3~6.1kg.产卵水温4~13℃,最适产卵水温8~12℃,产卵场为具有石砾底质的河川或支流.……  相似文献   

20.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鳅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达8厘米后变为杂食性,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水生植物和腐殖质等.体长达10厘米以上时,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水温在20℃以下时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水温20~23℃时,动、植物饵料各半;水温23~28℃时宜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