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巫晓云 《农技服务》2011,28(3):285-287
稻纵卷叶螟是皖南山区水稻迁飞性害虫之一。2010年皖南山区四(2)代稻纵卷叶螟迁入迟,迁入量略多,属轻发;五(3)代中等发生,四(2)代残虫量大,五(3)代前期外迁虫源量大,造成田间蛾量高,卵量高,后期由于持续高温、降雨少等因素抑制了卵的孵化,减轻了危害。  相似文献   

2.
潜山县地处安徽省中部,长江北岸,属江淮丘陵地区,水稻是第一大作物.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严重,特别是2003、2004年四(2)、五(3)代稻纵卷叶螟连续重发,生产上急需高效低毒低残留优质农药.为进一步明确锐劲特80%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及特性,使其更好地为水稻生产服务.于2004年8月,在安徽省潜山县进行了大田示范.  相似文献   

3.
潜山县地处安徽省中部,长江北岸,属江淮丘陵地区,水稻是第一大作物.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严重,特别是2003、2004年四(2)、五(3)代稻纵卷叶螟连续重发,生产上急需高效低毒低残留优质农药.为进一步明确锐劲特80%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及特性,使其更好地为水稻生产服务.于2004年8月,在安徽省潜山县进行了大田示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明田间六(4)代稻纵卷叶螟对扬州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防治指标。[方法]通过田间人工控制虫量,设立4个不同虫量梯度,测定不同虫量稻纵卷叶螟为害对武运粳23号(顶部倒1~3叶)卷叶率、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在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0~20头/穴范围内,随着虫量的增加,叶片卷叶率增大、水稻产量下降、水稻产量损失率增高;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为3%的计算标准,得出稻纵卷叶螟在武运粳23号上的防治指标为2龄幼虫虫量173头/百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扬州地区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7年宣州区五(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宣州区大发生,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气候及苗情适宜、残虫量基数高、食料好、防治不到位、自然控制因素弱等是构成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纵卷叶螟又名稻纵卷叶虫,是一种迁飞性、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近年来,在部分稻区为害猖獗,局部成灾。2006年三明地区2、3代稻纵卷叶螟严重发生,一般稻田每667 m2虫量5000~40000头,高的超过60000头。损失率高达20%~50%。1形态特征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7~9mm,翅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异地虫源迁入量大,当地的气候、天敌和水稻品种等生态环境适宜,稻纵卷叶螟发生明显回升,自2003年徐州市大发生以来,2005年再次大发生,五(3)代(指全国第五代,江苏省第三代,下同)成虫迁入持续时间长,蛾、卵量之高为历年罕见。1发生特点1.1峰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2008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指出境外虫源迁入量大、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对其大发生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7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主要是由迁入电源和四(2)代高残虫量所致,由于科学预警,大力宣传,强化领导,严格执法,发展防治专业社会化,取得了防治工作的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宣州区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飞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188-190
2008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宣州区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气候及苗情适宜、残虫量基数高、食料好、防治不到位、自然控制因素弱等。总结经验、分析其原因、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