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妥善处理畜禽养殖污水等废弃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微藻可有效吸收利用污水中氮磷等营养成分。为了研究吸附生长方式下微藻细胞适应畜禽污水环境的机理,对微绿球藻Chlorococcum humicola进行畜禽污水培养,考察微藻氮磷吸收、生物膜产量、吸附率及生长适应性。结果显示:吸附培养有助于氮磷吸收和微藻生长,且Chlorococcum sp.具有柔性的环境适应性。鉴于当前治污减排面临的严峻形势,吸附式微藻去污技术应用前景广大,是未来获取微藻生物质的理想方式,可以实现取得巨大环保效益和获得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资源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沼液具有量大、集中、价值密度低等特点,目前的土地消纳、达标处理等方式都难以达到经济可行的效果。利用沼液养殖微藻既能兼顾厌氧消化液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也有利于降低微藻的养殖成本,是一条双赢途径。但是沼液既有利于微藻生长的因素,也有不利于微藻生长的因素。文章对沼液养殖微藻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人们对水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病害泛滥,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空间,亟需突破这一困境。【方法】鉴于此,课题组在剖析水质问题引起原因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几种行之有效的微生物应用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分别阐述了益生菌饲料添加剂技术、微藻培养技术、微藻固定化技术,生物絮凝体(BFT)技术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结果】1)益生菌作为混合或单一培养物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够发挥作用,增加了抗病性,可以大大减少病毒对鱼类的伤害。2)微藻的大面积培养仍处于试验模型阶段,且不同的微藻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存在特异性效果,相关产业仍不完善,虽有效却难以大面积推广。3)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在污水净化处理中展现了强大的优越性,但成本较高。4)BFT技术既避免了水体中腐絮以及饲料的残留又维持了水体水质,但目前只存在理论研究,实际应用中仍有诸多问题。【结论】微藻培养以及BFT相较于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和微藻固定化技术仍不成熟,存在着理论、应用、推广、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问题,未来如果完善这两种技术的研究,其能够在我国“双碳”背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主研制的双室光电化学池。首次选用绿藻——亚心型扁藻作为光电化学池的阳极生物催化剂,进行了微藻太阳能电池初步研究。运用电流-时间(amperometric i-t)曲线测定方法,通过空白对比实验,证实研制的微藻太阳能电池具有光电转换功能,实现了光能一电能转换,同时证实了所研制的微藻太阳能电池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微藻细胞光合作用进行光电转换的可行性,从而为新型生物太阳能电池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散居农户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水解酸化-菌藻塘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该组合工艺在不同参数下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单元可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在菌藻塘单元,高流速以及冬季较长的停留时间均有利于处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散居农户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水解酸化-菌藻塘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该组合工艺在不同参数下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单元可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在菌藻塘单元,高流速以及冬季较长的停留时间均有利于处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选取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两种微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沼液中的生长特性、对沼液中污染物净化效果以及优势藻种品质安全情况,以获得可有效净化养猪场沼液污染物并能积累生物量的微藻。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比钝顶螺旋藻更耐污,两种微藻在低浓度沼液(10%和20%)中生长较好,培养10天后蛋白核小球藻OD680最高D0处理为2.12,螺旋藻OD560最高L0处理1.73。利用20%浓度沼液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经10 d培养结束后,蛋白核小球藻最大生物质产量能达到1.31 g·L-1,而钝顶螺旋藻的最大生物质产量为1.09 g·L-1。蛋白核小球藻对沼液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6.82%、75.04%、86.05%、57.87%、93.50%和77.92%,高于钝顶螺旋藻。经沼液培养的蛋白核小球藻,其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达干重的61.87%,且Hg、Cd、Pb、As和Cr含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因此,蛋白核小球藻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流渗滤系统净化效果的分析,该系统可充分利用其净化功能对污水进行处理。文中采用室内土柱实验装置来模拟渭河渗滤系统,模拟研究了苯胺污水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净化机制,其环境行为主要为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得出河流渗滤系统对苯胺污水有很大的净化作用,其净化率达到100%,同时渗滤的结果容易产生其它环境效应,例如系统pH的变化、渗透性能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选用Chlorella pyrenoidosa FACHB-5和Chlorella vulgaris FACHB-8为试验藻种,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在培养温度为(26±1)℃、光照强度为4 000 lx、通入空气流量为1.5 L/min、24 h连续光照、沼液添加量为20%的条件下,采用中温35℃和高温55℃猪粪厌氧发酵后沼液为原料,研究两种沼液灭菌和不灭菌处理后与BG11培养基混合作为微藻培养液对后续微藻培养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55℃厌氧发酵后的沼液用于微藻培养的整体表现优于中温35℃厌氧发酵后沼液,微藻的生长速率更高。在本研究的条件下,沼液灭菌组与未灭菌组相比,在前期的适应期方面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在中后期的微藻生长速率方面略优于未灭菌组。本研究所选定的两种藻种均能较好地适应添加沼液的培养环境,并且Chlorella pyrenoidosa FACHB-5的整体表现优于Chlorella vulgaris FACHB-8。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农业工程与装备》2019,(12):128-130,132
妥善处理畜禽养殖污水等废弃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以"五水共治"为契机,立足衢州市美丽大花园建设和节能减排治污技术现状的实际,基于微藻去污及吸附培养的畜禽养殖排放物处理技术,创新动物粪便处理和废水去污新技术和设备,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化、系统化、产业化的畜禽养殖行业发展新路子,实现获得巨大环保效益和新型可再生资源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