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酰水杨酸采前处理诱导哈密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果实发育期喷洒乙酰水杨酸(ASA)对哈密瓜果实采后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以及对苯丙烷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西洲蜜17号’哈密瓜为试材,分别在果实幼果期(花后14 d)、膨大期(花后21 d)、网纹形成期(花后28 d)和成熟期(采前2 d)4个时期采用1.0 mmol·L-1ASA进行喷洒,并对采后果实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观察处理对病斑直径及常温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率的影响,测定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采前处理有效抑制了采后粉红单端孢损伤接种果实的病斑直径扩展,显著降低了果实常温贮藏期间的自然发病率,贮藏28 d时处理果实的自然发病率仅为对照的一半。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采收时肉桂酸-4-羟化酶的活性,以及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处理果实贮藏期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此外,处理还显著诱导了果实采收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论】果实发育期采用ASA多次喷洒可有效诱导采后哈密瓜的抗病性,该诱抗作用与处理激活果实的苯丙烷代谢途径、增强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瓜类蔬菜作为世界各地重要的蔬菜种类,多年来深受白粉病危害和影响,抗性诱导是减轻其危害的有效技术途径.笔者简要概述了瓜类白粉病抗性诱导及抗性遗传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生物因子、化学因子和物理因子诱导途径,以及瓜类白粉病抗性基因和抗性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外源物质诱导对甜瓜枯萎病抗性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抗病品系MR-1、感病品系M1-15为试材,以甜瓜枯萎菌为供试菌,采用营养钵栽培的方法,研究了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Ca~(2+)诱导对甜瓜幼苗枯萎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物质对甜瓜苗期枯萎病抗性的诱导效果不同,其中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效果最好。1.0mmol·L~(-1)水杨酸诱导处理对甜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效可达50.7%和45.7%;1.2mmol·L~(-1)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对甜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6.7%和40.3%,显著高于对照和Ca~(2+)处理;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处理后,甜瓜植株叶片相关防御酶系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表明, 葡聚六糖连续处理黄瓜幼苗3次后, 可以诱导黄瓜抗霜霉病, 防效可达65.40%。通过反相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水杨酸含量表明, 葡聚六糖连续诱导处理黄瓜幼苗3次后水杨酸含量在诱导后1 d出现高峰, 且水杨酸含量在8 d内一直比对照略高。葡聚六糖仅处理1次时, 诱导叶(第1片真叶) 水杨酸含量显著提高, 在诱导后6 h出现1个高峰, 而非诱导叶(第2片真叶) 在12 h出现1个高峰。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对柑桔溃疡病敏感度存在差异的金弹Fortunella crassifolia、甜橙Citrus sinensis和枳Poncirus trifoliata经水杨酸处理前后的抗病性差异,对3种柑桔材料进行外源水杨酸处理并进行柑桔溃疡病菌接种。结果表明,3种柑桔材料中,金弹对柑桔溃疡病的抗性最高,其次为甜橙,枳的抗性最低(病害症状最明显且细菌增殖最快);经过水杨酸处理后,3种柑桔材料对柑桔溃疡病的抗性都有提高,死亡细胞数量减少,相对电导率降低,叶绿素含量提高,柑桔溃疡病菌繁殖量减少;从水杨酸处理后抗病基因的表达变化来看,金弹中抗病基因NPR1、PR1基因被诱导上调表达且显著高于其余两种柑桔材料,同时,PAD4上调表达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水杨酸(SA)对葡萄霜霉病的诱导抗性作用,检测了不同浓度的SA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效果,选用较为抗病的巨峰葡萄和感病的美人指葡萄,采用离体叶片法,应用不同浓度的SA(0.1mmol/L、0.5mmol/L、1.0mmol/L、3.0mmol/L、5.0mmol/L和7.0mmol/L)开展了诱导葡萄抗霜霉病的研究,并进行了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在5.0mmol/L以下的SA对孢子囊的萌发没有抑制作用,当SA浓度达到7.0mmol/L时,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达43.3%,孢子囊的萌发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说明较高浓度的SA对孢子囊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巨峰葡萄离体叶片上,浓度为1.0mmol/L的SA诱导效果达100%,其他浓度的SA诱导效果均达95.7%以上,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但7.0mmol/L的SA处理后,叶柄变黑腐烂,说明高浓度SA对葡萄叶片有毒性;在美人指葡萄离体叶片上,浓度为0.1 mmol/L、0.5mmol/L的SA诱导效果分别达82.1%和97.9%,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浓度为1.0mmol/L及以上时,会使葡萄叶的叶柄变黑;室外喷施0.5mmol/L的SA,对抗病品种巨峰葡萄嫩叶前7d的诱导效果均在85.7%以上,对老叶诱导抗病效果在第7天时显著降低,表明SA对嫩叶的诱导效果更好;在感病品种美人指葡萄的嫩叶和老叶上,SA的诱导抗病能力以间隔3~5d的最好,达63.6%以上,间隔7d后的诱导能力明显减弱。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对霜霉病增强的抗性是由SA诱导产生的,而非SA对孢子囊的直接毒性,适当浓度的SA对葡萄具有较好的诱导抗病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诱导香蕉抗枯萎病生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是一种具毁灭性的检疫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E.F.Si mth)Snyder et Hansen]。1904年该病在美国夏威夷首次发现,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香蕉主产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海南等省(区)也有分布[1]。该病为土  相似文献   

8.
瓜类作物霜霉病,1868年在古巴首先报道,20年后又在日本发现,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瓜类生产的重要病害.各国相继在病原菌的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分化,寄主的抗性遗传及抗病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9.
促生菌NK1诱导白菜幼苗对炭疽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植物根围促生细菌NK1菌株为诱导因子,对其诱导白菜抗炭疽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菌株NK1灌根处理白菜幼苗后,叶片上病斑数及病斑面积较对照明显减少(P<0.05),对炭疽病防效达68%。不同诱导方法诱抗效果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种子处理+灌根处理方法的诱导效果最好。对菌株NK1诱导持效期的研究发现,诱抗效果以菌株NK1处理白菜植株后的第5 d接种白菜炭疽病菌时最好。此外,用菌株NK1灌根法处理白菜根部后,白菜根部与叶片组织中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较对照都明显升高(P<0.05),表明菌株NK1能诱发白菜对炭疽病产生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10.
郭泳 《北方园艺》2013,(8):42-44
以"辽园多丽"番茄品种为试材,在高温(35℃/25℃)胁迫下研究了30、60、90、120mg/L水杨酸(SA)处理对番茄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和对番茄幼苗抗高温胁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均随着SA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SA对高温胁迫的缓解作用受其浓度的影响,以90mg/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黑斑病为采后甜椒贮运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辣椒链格孢菌(Alternaria capsici-annui)引 起。本试验研究了诱抗剂壳寡糖和水杨酸对辣椒链格孢菌离体与活体的抑制作用,并就其对甜椒采后保 鲜的抑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壳寡糖和水杨酸处理对辣椒链格孢菌离体无抑菌性,在 活体上能够显著降低采后甜椒黑斑病的发病率,均以75 mg·L-1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促生菌CH1诱导黄瓜对猝倒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促生菌CH1诱导黄瓜对猝倒病的抗性以及黄瓜植株经CH1处理后根部与叶部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过氧化氢酶(CAT) 、多酚氧化酶( PPO) 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促生菌CH1提高了黄瓜的成苗率, 处理后的28 d, 猝倒病相对防效高达78.64% , 推测促生菌CH1使黄瓜产生的诱导抗性是其防病的主要原因。黄瓜经CH1处理并同时接种腐霉菌后, 处理根部与未处理叶部组织中SOD、POD、CAT、PPO和PAL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其根部这些酶的活性分别在处理后3、3、5、5和5 d时出现高峰, 叶部酶活性变化基本与根部的相吻合。表明这些酶活性的提高与CH1诱导的黄瓜对猝倒病抗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且CH1对这些酶活性的诱导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13.
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Res)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水杨酸的喷施对葡萄果皮及叶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诱导作用及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间的关系,以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酿酒葡萄白藜芦醇诱导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对葡萄白藜芦醇具有显著的诱导效果,在葡萄幼果期诱导率较高,但诱导时间较短暂;而且不同水杨酸浓度对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呈正相关,其中4mM的水杨酸对葡萄白藜芦醇的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探讨采后ClO_2处理对厚皮甜瓜粉霉病的控制效果。以'玛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100 mg/L ClO_2浸泡处理果实10 min,研究其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损伤接种果实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影响,探讨部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lO_2处理明显降低了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提高了果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了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的积累。综上所述,采后(ClO_2处理可以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提高POD、PPO活性来有效诱导厚皮甜瓜果实对粉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诱导子对黄芩悬浮细胞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向  李康  姚娜  张磊 《北方园艺》2007,(4):194-196
采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研究了2种诱导子对黄芩悬浮细胞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提取物(YE)和水杨酸(SA)对黄芩悬浮细胞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低浓度(0.1g/L)YE处理较长时间(10d、15d)或高浓度(0.5 g/L和1.0 g/L)YE处理较短时间(6d)对总黄芩甙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其中0.5 g/L的YE促进效果最明显.SA在培养初期或后期加入对黄芩甙的胞外释放和总黄芩甙的积累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嫁接茄子植株不同器官(根、茎、叶)为试材,用丙酮分别对其进行浸提,采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与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茄子幼苗期(2叶1心)在其诱导处理(灌根)后对植株病株率、病情指数以及诱导抗性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生产中对茄子黄萎病进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过丙根、丙茎与丙叶诱导处理后茄子植株病株率与丙CK相比分别降低31.82%~100.00%、18.21%~33.74%、9.90%~66.93%,病情指数分别降低34.40%~100.00%、18.98%~52.65%、10.03%~56.86%,平均诱导抗性效果达到76.33%、64.88%、58.44%,与丙CK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人工接种病原菌激发病害试验中,经过丙根、丙茎与丙叶诱导处理后茄子植株病株率与丙CK相比分别降低16.89%~41.99%、13.40%~25.57%、8.06%~19.20%,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9.00%~46.23%、11.36%~32.59%、6.52%~42.97%,平均诱导抗性效果达到68.70%、63.32%、62.48%,与...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水杨酸的作用机理,水杨酸对园艺植物在根系生长、开花结果、延缓衰老、保持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陈华林 《四川果树》1993,21(1):16-18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叶面喷施处理番茄幼苗,通过测定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筛选出水杨酸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40 ℃)的最佳浓度为60 mg·L-1;采用60 mg·L-1水杨酸叶面喷施处理番茄幼苗,初步研究了水杨酸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的机理。喷施水杨酸后,在高温胁迫下能够维持番茄幼苗有较高的膜保护酶SOD、POD、APX的活性,有效降低了番茄幼苗在高温胁迫下活性氧(O2和H2O2)的产生和积累,减少了膜脂过氧化的产生,从而保护了细胞膜的热稳定性,提高了番茄幼苗抗高温的能力。在提高番茄幼苗抗高温作用中,CAT活性是高温胁迫响应的原因之一,但水杨酸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可能与CAT的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以和平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水杨酸和银杏黄酮诱导抗炭疽病的效果及植株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田间水杨酸单用或与银杏黄酮混用的炭疽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清水),防治效果分别达到27.0%和33.9%;室内测定,各诱导处理在接种炭疽菌后72小时和96小时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清水)。水杨酸可能诱导植株产生了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