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由李政道博士建议,经邓小平同志批准,我国开始实行博士后制度。10年过去了,今天当回首总结执行这一制度的结果时,我们不能不对当时条件下做出的这项英明决策由衷敬佩。北京农业大学从1987年开始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截止到1995年6月底,已先后接收博士后59名(见附表),目前已经出站工作的有36人。总结分析我校多年来工作情况,博士后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我校近5年来博士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即:(1)提高认识,加强服务,为培养和引进博士后创造良好的环境;(2)把好培养过程的3个环节,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3)培养博士后良好的综合素质;(4)委善处理博士后出站工作安排;(5)积极争取省人事厅等单位的支持,缓解博士后资金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3.
《饲料博览》2004,(12):56-56
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使用及人才流动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由辽宁省人事厅、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中小企业厅主办,沈阳市人事局、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辽宁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启动仪式于2004年12月6日在禾丰饲料工业园隆重举行,辽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许卫国,省人事厅厅长赵国红等相关领导以及设立博士后科研基地代表、博士后流动站代表等百余名嘉宾出席本次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例,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单独招收博士后的可行性及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型,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成为高校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新路径。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来看,高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开展高水平企业博士后培养工作,既可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诸多现实问题,又能够培养融创新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为一体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进而全面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提出农业类高校设立专门的博士后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完善技术中介体系,校企联合,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创建新的企业,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成立产学研联盟和创立大学科技园等促进我国农业类高校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博士后制度的起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是模仿国外先进经验,为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开辟人才特区,旨在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博士后制度"政府设计"特征贯穿着核心管理机构设置、审批和评估以及制度目标.政府权力的过分集中,致使博士后管理出现低效率,表现在:博士后工作站审批、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缺乏创新的动力;博士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需要由从政府主导的财政投入体系,转向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方式尚需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发展粳稻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粳稻生产现状和市场趋势,重点阐述了福建省发展粳稻生产的可行性和优势,并提出了福建省粳稻育种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福建省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财政对农村成人教育支持覆福建省全面启动“阳光工程”等现状,分析了造成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的种种问题的原因。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成人教育的法制化建设等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和福建省闽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所造成巨大损失让人们记忆犹新,福建长汀村庄变成河道,良田成为汪洋,洪灾造成惨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吃饭问题,还是许多工业部门必需的基本原料,如饲料工业、制药工业、淀粉工业.甚至化学工业等。历史经验证明,粮食充足,则国泰民安;粮食匮乏,则民不聊生,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2.
1 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福建省全年稻谷类播种面积为140.62万hm2,其中早稻面积53.67万hm2,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在闽西北山区.过去对稻谷生产只求高产,忽视优质,早籼品种的稻米品质普遍较差,曾一度在不少地方发生压库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粮的积极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粮食市场的开放,改善早籼稻米品质,优先发展优质高产早籼在我省已日趋重要.近年来,我省许多育种工作者对优质早稻的引进、选育及开发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育成一批优质早稻品种,如厦门大学生物系育成的乌珍一号和佳禾系列品种,省农科院稻麦所选育的珍优一号,南平市农科所选育的大粒香、小粒香,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明选一号和三明水晶稻等,具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福建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针对耕地保护存在的形势严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不足、耕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以及依法合理用地观念不强等问题,提出实现福建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依法加强管理,实现耕地总量平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利用效益;切实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山药发展前景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福建省山药在药用、菜用、出口、加工等诸方面的广阔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提出了福建省山药发展的方向、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工作整体思路、总的想法主要是要为我省“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地讲,农业科技工作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在我省农业科技有优势的领域要继续保持优势,继续发展,比如水稻育种和畜禽疫病防治,曾获得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创意农业空间布局优化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空间可达性、农业文化差异性、经济条件可行性、主题文化特异性4个方面分析福建省创意农业区域条件,进而分析福建省创意农业空间结构。结果发现福建省沿海地区创意农业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城区—近郊—远郊布局和核心—外围布局,内陆地区创意农业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依托旅游景点的点状布局和依托交通枢纽的线状布局。由于沿海—内陆创意农业资源的差异性,造成了福建省创意农业空间布局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差异,从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链的角度提出优化福建省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福建省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当前我省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玉米增产潜力及技术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福建省玉米生产水平及技术现状,分析指出,福建省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比现实生产力高52.8%~105.4%,并提出各气候生态区高产目标.至"十五"末的2005年,全省单产从5 295 kg@hm-2增至6 600 kg@hm-2,增产25%.其主要技术途径是培育高产稳产土壤;选用耐密品种;提高植株整齐度;乳苗移栽;加强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福建省近年来的粮食播种和产量数据以及化肥、农药施用量数据对福建省粮食安全情况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粮食数量安全问题比较严峻,耕地面积减小和人口增加是导致粮食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农药、化肥每公顷施用量呈现随时间推移递增的趋势,平均每年每公顷分别增加0.61 kg和0.034 t,前景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福建省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选准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探索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培育中介组织,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