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颇具清新诗意的表述——“乡愁”,引发专家和网民的热议。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运用阐释“乡愁”这一带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如何理解这里的“乡愁”?  相似文献   

3.
金抱 《福建农业》2014,(1):22-27
<正>中央提出,城镇化的发展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这顺应了世情人心,对承继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保根护源,功莫大焉。"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城镇化呢?观照"乡愁"重新审视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的价值定位,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记者:"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运用阐释"乡愁"这一带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如何理解这里的"乡愁"?刘奇(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故乡是每个中国人都急于挣脱,挣脱后又天天怀念的地方,这就是人生旅途中对家乡的情感纠结。"乡愁"一词寄托着游子对故乡记忆的眷恋和思  相似文献   

4.
乡愁如歌     
正乡愁,这个十分感性而略带忧伤的名词,近两年来频频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之中,唤起人们对正在消失的乡村景观及其文化特色的重视。201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的一段话,的确令人深思:"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义而言,乡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类情感,是刻印在美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14,(4):36-37
在人类进入短短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之前,人类就是在乡土社会中生活了数万年。在城镇化工作会议所说的“记得住乡愁”,会令你有一丝的疑惑和不解吗?原来只是城市小资的一缕乡愁,为什么要记住它?其实这是我们试图让这一缕乡愁转化成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记得住乡愁”是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是人类在工业社会走不下去的时候,及时提出把工业文明转变为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的基础不是工业,是农村,是广大的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人们“记住乡愁”。“乡愁”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流变,蕴含文化生态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具有岭南水乡特征的江门市石头村为例,通过分析其保护和发展中存在村落文化挖掘不够、文化生态整体规划缺位、乡愁要素呵护不足、城乡融合发展欠统筹的问题,提出石头村在融入新城区建设上,要加强乡愁记忆保护,重视乡愁记忆载体的环境生态、空间物态、人文文态的保育与活化建议,让乡愁得以安放。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城市河道治理应保持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和形态,以近自然治理的目标来治理城市内河,为保护和改善水质,绿化、美化环境创造条件,是一种较理想的"生态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8.
乡愁与乡村振兴有着紧密的联系。乡愁是人们对于故乡的深情回忆和情感投射,而乡村振兴则是对于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人们记忆中的乡村在不断消失,乡愁逐渐与现代生活脱节。乡愁和乡村振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加强对乡村的保护和发展,才能让人们拥有更多的乡愁。乡愁与产业、生态、文化、乡村善治有机结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保护传承乡愁载体、吸引留住乡村人才、塑造文明乡风、积极利用平台宣传特色乡愁,留住乡愁,发挥乡愁的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贵州惠水县"桔乡花海"景观规划设计方案,针对山体公园在山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探寻尊重城市建设和自然发展规律的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方法,以山体公园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从保护自然地形、地貌,设计依据,功能空间组织,景点设置等方面探讨城市山体公园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绿化空地越来越少,为了扩大绿化面积,立体绿化作为顺应、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前沿绿化方式,不仅让绿化造型更加丰富和立体,而且能见缝插绿,充分利用城市纵向空间,提升城市空间的美化效果,日渐成为园林部门重点推崇的创新技术。本文通过对常见的立体绿化的给水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具有推广潜力的技术,以便在园林行业大力推广,促进我国园林绿化事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1.
<正>休闲乡村游,亟须增添文化味。并不是有山、有水、有花就可以称得上是赏花游,就能够吸引游客并让游客留下来,还需要挖掘其后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增加综合吸引力。休闲乡村要产生吸引力,还需要有乡愁。休闲乡村的原住民、农田、水系就像自然保护区,他们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循环体,是活态的文化景观遗产。在古村落,建筑和人是这里的核心和灵魂。这些都是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于是以“乡愁”为标签的乡村旅游开始日益盛行。池州市杏花村是集盛唐诗酒、山水农耕、传统民俗和江南村落等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乡愁旅游区。通过对景区游客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从高到低依次是旅游资源、其他要素、旅游设施和接待服务。建议杏花村从突出景区特色、涵养乡愁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场所精神、推进智慧旅游、提升服务品质、强化品牌意识、守护心灵家园等方面进一步打造乡愁元素,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让游客看得见乡愁,体验到乡愁,并产生新的乡愁,最终实现景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余方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51-7552
农村作为城市的后花园,承担接受城市经济、工业企业产业转移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以及在建设进程中对青山绿水造成的破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大跃进时期人类"人定胜天"的论调给予了评伦,期待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多地尊重自然,尊重农民意愿,给人类留下一片蓝天碧水。  相似文献   

14.
自浙江实施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愁经济大获成功以来,各地竞相学习模仿。一时间,乡愁经济一词频见报端,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意图把做大做强"乡愁经济"作为落实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举措。那么,乡愁经济究竟是什么?乡愁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有何关联?乡愁经济真的可以让乡村振兴吗?  相似文献   

15.
林小彬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160-161
通过对福州近些年来的城市滨水空间的实例分析,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上的对水体自然形态的尊重,所产生的滨水空间的生态效果及如何认识城市水体空间做到设计效果和经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乡愁情怀是传统社会当权者不可或缺的情感元素.现代社会交通便利、资讯发达,某些领导干部似乎疏于对地理故乡的依恋,并进而放松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而且,作为城镇化建设等社会活动的组织者,领导干部时常面对民众乡愁无处安放的指责.领导干部理性应对乡愁,要善待自然,正视变化,品读经典,守望故乡,安心异乡,懂得珍惜,返璞归真,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六盘水市是一个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城市,还是一个典型喀斯特地区。六盘水市城镇化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了走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1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提出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以人为本"成为新  相似文献   

18.
在尊重城市景观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绿地总体现状、自然条件和人文气息准确定位设计主题,有效布局组景,设计了一处富有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首次将“记住乡愁”写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记住乡愁,就是要记住本来,延续根脉,传承几千年来深藏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家风祖训、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古代的乡愁在诗句中均有描写。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相似文献   

20.
乡愁是延续主体记忆的纽带,包含多维度价值,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情感基础。本文将乡愁内涵、乡愁主体、乡愁客体、乡愁载体及乡愁价值等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探索激活乡愁价值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意义。通过探究乡愁理论价值,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