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期低浓度SO2对油桐保护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长期低浓度SO2处理后油桐叶片中保护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O2熏气超过100d后.油桐体内的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水平明显提高;叶片中的自由基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明显增强;同时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谱带增加了4条;SOD的活性明显增强.这些变化表明.长期低浓度SO2处理后引起了油桐体内保护系统增强.但是不足以完全消除SO2对油桐的伤害,表现为油桐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2.
硅和接种纹枯菌对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有影响,正常生长条件下,硅能提高水稻叶片POD的活性;接种纹枯菌处理中,不施硅POD活性第2d达一峰值,施硅第4d达最大值;接种纹枯菌后第3d接种叶片上一张叶片的酶活性与接种叶片无明显差异;硅和接种能使酶带增多,接种能使增加的酶带变宽。  相似文献   

3.
实验选用中国白梨(鸭梨、金花)和日本砂梨(新世纪、明月)的四个品种。通过对叶片接种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分生孢子后,分期测定各品种的总酚。结果表明:总酚特别是OD酚与抗梨黑星病相关。但在两个梨系统中表现不尽相同。白梨系统中、抗病品种固有含酚量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两者含酚量均增加,而抗病品种的酚尤其是OD酚含量增加明显。砂梨系统中感病品种固有含酚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感病品种的含酚量最初下降,以后才上升;而抗病品种则相反开始便增加,OD酚持续增加至第10天。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抗瘟性生化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水稻植株感染稻瘟病菌后体内生化物质的变化。芽期分别接种稻瘟病菌小种 ZC3和 ZB15,于1叶包心期测定稻苗的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芽期接种后,感病品种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36个栽培品种和4个生理小种的验征试验,进一步说明了稻芽接种后1叶包心期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作为鉴定品种抗病性的依据;并提出了应用这种鉴定方法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利用液培和土培的方式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891”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0μg/ml和300μg/ml的“891”溶液可明显提高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叶片气孔阻力,增强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表明,除了原有各酶带的活性增加外,还新增了P1,P2,P9和P104条酶带。在提高小麦幼苗抗旱性方面,100μg/ml“891”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891”提高小麦抗旱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液培和土培的方式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891”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0μg/ml和300μg/ml的“891”溶液可明显提高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叶片气孔阻力,增强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表明,除了原有各酶带的活性增加外,还新增了P1,P2,P9和P104条酶带。在提高小麦幼苗抗旱性方面,100μg/ml“891”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植物激活蛋白对番茄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 μg/mL植物激活蛋白处理番茄叶片,测定番茄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POD同工酶、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经植物激活蛋白诱导处理后,防御酶活性明显增强.诱导1 d后,PAL活性最大,是对照的3.93倍,8 d后仍为对照的3.4倍;POD和PPO诱导后4 d活性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8.72% 和101.79%,8 d 后仍比对照高;SOD活性诱导后4 d达高峰,8 d后稍高于对照.POD同工酶活性诱导后3 d比对照增加了88.96%,同时还出现了新的酶带.  相似文献   

8.
番茄系统感染TMV诱导叶片胞外蛋白量增加。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分析叶片总活力和叶胞外酶的活力表明,感病番茄过氧化物酶活力主要位于胞外。同工酶分析表明,番茄感染TMV后叶片产生了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对比叶片胞外蛋白的PAGE图谱表明,一组主要蛋白带具过氧化物酶活力。SDS—PAGE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复性分析证明,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至少存在两种分子量。  相似文献   

9.
抽穗期小麦抗赤霉病与酚类物质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丽华  吴兆苏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50-251,253
研究了不同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抽穗期穗部的总酚含量和初花期穗部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小麦抗赤霉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经接种材料的酶活性普遍显著高于未接种的。总酚含量、酶活性与相对病指二元回归结果表明:接种后的达显著水平,没有接种的没达到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是总酚含量达负的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为正,但没达显著水平。总酚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是共同作用于赤霉菌的。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酶与水稻抗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个对稻瘟菌(Pyricularia oryzae)抗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叶期稻苗受稻瘟菌C13小种感染后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EC.1.11.17)。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抗病品种接种后48h过氧化物酶活性增至最大,随后逐渐降低;接种早期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缓慢增加,96h后酶活性骤然持续升高;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始终高于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上升的时期正好是被侵寄主细胞死亡、病斑快速扩展的时期。接种后抗感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数量无差异,均含有24条酶带。感病品种同工酶10,11和20的活性比抗病品种的强。据此认为,接种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仅仅是寄主对病原侵染损伤的反应,与抗瘟性呈负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至少部分是同工酶10,11和20因病原侵染被激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一代杂种碧珠为供体诱导西葫芦离体雌核发育,研究了离体雌核发育初期胚珠中过氧化物酶(POD)及其同工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西葫芦离体雌核发育初期即未受精胚珠接种后13 d内,胚珠中POD及其同工酶活性变化明显,其中总的过氧化物酶(POD)、NADH过氧化物酶(NADHPOD)、生长素过氧化物酶(IAA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呈上升趋势;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CO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的活性呈先下降后略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番茄根与根茎作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发育期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咯发育期酶的活性以及酶带数目都有很大变化。从子叶展开期一直到开花,酶活性增强,酶带数目总的趋势是增多。酶带数目变化是以几个发育期为阶段:1片真叶期,4片真叶期、11片真叶期、花蕾期、开花期,其中花蕾期酶带数最多,是酶谱表达完全时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红色荧光灯和日光灯对西红柿和茄子叶片醛氧化酶(ALD)、吲哚乙酸(IAA)氧化酶、IAA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日光灯相比,红色荧光灯明显抑制西红柿幼苗生长,但明显促进茄子幼苗生长,使西红柿叶片过氧化物酶I、AA过氧化物酶和ALD、茄子叶片IAA氧化酶和IAA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但引起西红柿叶片IAA氧化酶、茄子叶片ALD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4.
离体小麦叶片在暗处叶绿素迅速分解,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精胺处理可以延缓叶绿素降解并且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衰老叶片除保持原有的3条同工酶活性外,还出现1条新的同工酶,该酶活性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精胺处理则一直无此酶的出现。另外,随精胺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两条同工酶活性不断降低,另一条基本保持不变。根据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体中的作用,推测精胺保绿作用的机理与精胺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或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氧化还原酶,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同工酶.POD同工酶具有种属、器官以及发育阶段特异性.它作为遗传标记广泛应用于植物的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植物抗病性分析等方面.该研究综述了植物POD同工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POD同工酶的应用,提出进一步研究植物POD同工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12年生高换朋娜脐橙正常叶与黄化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叶全铁含量分析表明,秋梢和春梢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全铁量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秋梢正常叶与黄化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正常的秋梢叶和春梢叶与黄化叶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达显著水平。正常叶含铁量与黄化叶含Fe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使用乙烯利(2—氯乙基膦酸)对棉花催熟,是近年我国大面积生产上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项新技术。在正确使用下,可增收优质花,提高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增加经济收益。1980年起农业部已组织在全国推广,但有关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尚待深入。前人的研究早已确认乙烯与成熟的关系,因而乙烯常被誉作成熟激素。也确认在棉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物酶与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7,自引:1,他引:67  
综述了过氧化物酶在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认为病原物的侵染诱导导致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种类发生改变。这些高活性的过氧化物酶或特异性的同工酶 ,或由于催化合成了杀菌物质 ,或由于提高了木质素、木栓质的生物合成而形成物理屏障 ,或者由于参与乳突形成和颗粒状沉积物的积累 ,从而构成了植物的一般抗病性和非专化抗病性。各种过氧化物酶的专化性有所不同 ,它们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也不尽一样。导入过氧化物酶基因 ,构成组成型表达的转基因植物 ,不一定能有效地抵抗病原物的侵袭。  相似文献   

19.
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过氧化物酶的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细胞水平上研究过氧化物酶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过氧化物酶在细胞器中的定位与活性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的机制,该文以抗性不同的毛白杨(高抗种)和北京杨(高感种)为研究材料接种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利用DAB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研究过氧化物酶在细胞中的分布及活性。通过分析酶活性区域的电子密度发现:无论抗病种还是感病种,接种后均发现细胞中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反应;抗病种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仅明显高于该种未接种的对照,也明显高于接种处理后的感病种,并且定位更广泛,在细胞壁、细胞间隙、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及质膜上均有大量定位;感病种酶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上,在质膜、局部核膜上有少量定位,且定位范围及强度均小于抗病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