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激素因子对野生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激素对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方法]以红芽大戟组培继代苗为试验材料,1/2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多效唑(MET)、生根粉(ABT)对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NAA不利于红芽大戟的生根诱导,IBA和IAA单一使用的最佳浓度均为0.5 mg/L,IAA 0.5 mg/L+IBA 1.0 mg/L的配组处理对根的诱导效果相对较好;MET在浓度为1.4 mg/L时对红芽大戟生根诱导效果最好;4类生根粉中2.0 mg/L的ABT8对红芽大戟生根诱导效果较好。[结论]最佳的生根诱导激素配组为MET 1.4 mg/L+IBA 0.2 mg/L,生根率、平均生根条数和平均根粗达最大,分别为89%6、.27条和0.78 mm。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述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方法]从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培养基及激素选择、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了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结果]芽或茎尖是红芽大戟组织培养合适的外植体;不同植物种类或不同品种对激素的要求不同,目前所采用的培养基主要为MS、B5、Miller培养基,不同诱导阶段所采用的培养基的种类和浓度也不尽相同;组培苗移栽主要注意基质、移栽温度和湿度、移栽季节及水肥等方面。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仍处在初步研究阶段,技术尚未成熟,今后应该加强研究的关键问题主要有解决外植体污染难题,提高外植体诱导成功率;提高芽苗生根率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等。[结论]该研究为人工栽培红芽大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优化红芽大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为保护红芽大戟的野生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分别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对影响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继代增殖和诱导生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S+1.5 mg/L6-BA+0.2 mg/L IAA+0.2 mg/L NAA+0.3 g/L活性炭有利于丛生芽继代增殖;1/2MS+0.75 mg/L IBA+0.2 mg/L PP333适于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苗移栽于泥炭+珍珠岩(体积比1∶1)的混合基质上,成活率达92%。  相似文献   

4.
红芽大戟,又名红大戟。为大戟科植物红大戟的干燥块根。具有泻水、解毒、散结的功能。广西是主产区,广东、云南亦有产。红芽大戟是21世纪以来走俏的品种,价格年年高攀。2001年每千克销价50-60元, 2002年70-80元,2003年90-95元,2004年100-110元, 2005年广西玉林药市从云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肃大戟的分类学地位。[方法]根据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标本观察,对江苏分布的乳浆大戟亚属的甘肃大戟(Euphorbia kansuensis Prokh.)和月腺大戟(E.ebraceolata Hayata)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江苏植物志》记载的月腺大戟和《中国植物志》的甘肃大戟在形态描述的被毛和根形态这2个重要特征上没有明显区别,且相互有交叉,故《中国植物志》认为月腺大戟是甘肃大戟的误用名是合理的,但是其形态描述应修订为:全株有毛或无毛;根为纺锤形至圆柱状;腺体为肾状长圆形。[结论]该研究对于理清甘肃大戟的分类学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肃大戟的分类学地位。[方法]根据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标本观察,对江苏分布的乳浆大戟亚属的甘肃大戟(Eu-phorbia kansuensis Prokh.)和月腺大戟(E.ebraceolata Hayata)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江苏植物志》记载的月腺大戟和《中国植物志》的甘肃大戟在形态描述的被毛和根形态这2个重要特征上没有明显区别,且相互有交叉,故《中国植物志》认为月腺大戟是甘肃大戟的误用名是合理的,但是其形态描述应修订为:全株有毛或无毛;根为纺锤形至圆柱状;腺体为肾状长圆形。[结论]该研究对于理清甘肃大戟的分类学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粤北小红栲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样方取样法对粤北小红栲 (Castanopsiscarlesii)林进行调查 ,并对粤北小红栲林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粤北小红栲林的植物种类繁杂 ,在 6 30 0m2 的样方面积中有维管束植物 184种 ,隶属于 5 9科 12 3属 优势科为壳斗科、樟科、茶科等 ;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区系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的属为主 ,是广东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隶属于华南省中的粤北 -闽西南亚省 ,归属于东亚植物区华夏植物界 粤北小红栲林植物的生活型谱以中高位芽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 粤北小红栲林的成层现象明显 ,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乔木层可再划分为 2个亚层 乔木、灌木的植物种类较多 ,草本植物和层间植物种类较少 粤北小红栲林的林分密度为 3144株·hm 2 ,林木的平均距离为 1.69m  相似文献   

8.
红大戟系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红芽大戟野红参,为补益类良药。以根入药,有类似人参益气生津补脾的功效。近年来,红大戟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我国年需求达几十万公斤,但其年总产量不足2万公斤,而且产量逐年减少,远远满足不  相似文献   

9.
雅安碧峰峡风景区野生观赏植物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碧峰峡风景区内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有野生观赏植物100科221属328种。区系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只有3个类型,种子植物的科的分布区有8个类型,都以热带分布的类型占优势。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蕨类植物有6个分布区类型,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区类型。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为主,种子植物以热带和温带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0.
对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以期为解析江西铅山红芽芋的抗病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江西铅山红芽芋的遗传改良提供候选基因。通过江西铅山红芽芋试管苗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基因的核心片段,利用RT-PCR技术克隆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定量PCR进行序列分析和器官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基因cDNA总长度为264 bp, G+C含量为46.59%;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由8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0 116.53 u,等电点为6.42,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23.68%)、β-片层(14.77%)、无规则卷曲(61.36%)构成;三级结构为单体;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和细胞核中;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在进化上与芋(Colocasia esculenta)的亲缘关系较近,尤其是与芋的hypothetical peotein Taro_046555(MQM13626.1)、hypothetical peotein Taro_046554(MQM13625.1)和hypothetical ...  相似文献   

11.
在301只(试验组260只,对照组41只)健康肉用家兔上对中药十八反(藻、戟、遂、芫与甘草组)的刺激作用和毒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内容包括临床观察、血液及生化指标测定、病理剖检及组织学检查等.用实验量的四种单味药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及其与甘草配伍后,在260只家兔(其中60只进行了组织学检查)于服药后5、24、48小时观察,临床不显异常变化。病理学及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明显差异。血液12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单味组与健康对照组、配伍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非配对 t 检验,其结果无一定规律性。计96个项目中,28项表现差异显著(P<0.05),13项表现差异非常显著(P<0.01)。试验结果还表明,大戟与甘草配伍后其毒性比单味大戟增强,而甘遂与甘草配伍后其毒性比单味甘遂减弱。  相似文献   

12.
大戟、芫花反甘草在小鼠急性肝损伤条件下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健康小鼠腹腔注射法测定单味大戟、芫花与甘草及其不同比例的半数致死量(LD_(50))。用4%CCl_4皮下注射法使小鼠发生急性肝损伤,再以上述中药LD_(50)对这些小鼠进行毒性实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大戟、芫花分别与甘草以不同比例配伍给予健康实验动物时,其毒性增强。在肝损伤小鼠,其情况也是一样,但当大戟、芫花与甘草等量配伍时,其毒性降低。若口服给药,动物机体无毒性反应。显然,这些中药的配伍毒性和用药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岩下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邓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671-5673,5676
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岩下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了该区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该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从属来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有33个,占总属数的78.6%,说明有较高的热带亲缘。从种来看,以东亚地理成分占优势(42种),加上中国特有成分(5种)占总种数的42.3%。表明岩下蕨类植物区系属东亚区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物种分布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植物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探讨了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分布区类型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国特有成分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单调递增格局;而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单调递减格局.在整个海拔梯度上,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中亚分布成分所占比重均很小,甚至未发现,这可能与研究区域内湿润的气候或生境有关.海拔梯度上泛热带分布与热带亚洲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区系成分,表明该区域的植物区系与热带亚洲和泛热带植物区系之间的紧密联系.海拔梯度上不存在区系平衡点,这可能与研究区域所处的低纬度以及较小的海拔高差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广泛调查、采集与鉴定,结果发现大别-桐柏山区分布的杀虫性中草药有75科167种.  相似文献   

16.
对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查询和分析,结果表明,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共计有79科325属664种。其中,温带分布的科占据优势,其次为世界分布和热带分布。属的分布上,温带分布占据绝对优势,世界分布、热带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辅,并有极少其他分布类型。同时,与青海植物区系进行比较,显示两者存在明显差异。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有明显的边缘分布特征;植物的垂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国家珍稀物种及有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的植物众多,观赏植物更为广布。  相似文献   

17.
庐山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统计整理出庐山蕨类植物39科87属247种(含变种).结果表明:庐山蕨类植物种的地理分布以东亚分布为主,区系显示出较明显的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将它们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和4种生态类型.同时该区的优势科、优势属较为明显,并探讨了该区蕨类植物在观赏、药用和食用等方面的价值,提出了一些合理开发利用蕨类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蓟县八仙山自然保护区 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东北部山区,面积1049.3hm~2。经调查,共有高等维管植物90科、239属、364种,其中木本植物44科、82属、123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范围虽小,但地理成分复杂,与世界区系有广泛的联系,木本植物区系有13个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属41.5%、东亚分布属10.9%、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属及泛热带分布属均为9.7%、中国特有分布属4.9%,明显温带成分占优势,并具有一定的热带亚热带成分。  相似文献   

19.
初步研究表明,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共有蕨类植物1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0科67属。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优势属有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antun,短肠蕨属Allantadia,铁角蕨属Asplenium,线蕨属Colysis。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含26属)为主,频率达44.83%;种的区系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含103种),频率达59.5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蕨类区系与深圳南山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最为相似、图1表3参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