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岭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秦岭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存在部位及其抑制活性.以甲醇和蒸馏水分别对华中五味子种皮和种仁进行浸提,分别制备成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粗提物,用白菜种子测定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种皮和种仁均含有能极显著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内源抑制物.且其抑制活性随着质量浓度升高逐渐增强.相同部位和质量浓度的甲醇粗提物的抑制活性高于蒸馏水粗提物,相同提取溶剂和质量浓度的种皮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强于种仁.该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是其休眠期长、不易萌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准噶尔山楂种壳、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不同分离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准噶尔山楂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结果表明,准噶尔山楂不同部位浸提液均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且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种壳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种皮和种胚,种胚对白菜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水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有时还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准噶尔山楂种壳、种皮和种胚不同提取相含有不同内源抑制物质,而且抑制活性间存在差异,这为准噶尔山楂种子休眠的解除及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杨轶华  梁鸣  孙波  宫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142-147
通过荚蒾种子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分析探讨荚蒾种子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部位及其可溶性化学特征,为荚蒾属植物种子破除休眠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4种荚蒾种子水和甲醇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都有抑制作用,种皮水溶性抑制物活性:蒙古荚蒾朝鲜荚蒾暖木条荚蒾鸡树条荚蒾,胚乳水溶性抑制物活性:蒙古荚蒾鸡树条荚蒾暖木条荚蒾朝鲜荚蒾;种皮脂溶性抑制物活性:暖木条荚蒾蒙古荚蒾朝鲜荚蒾鸡树条荚蒾,胚乳脂溶性抑制物活性:鸡树条荚蒾朝鲜荚蒾蒙古荚蒾暖木条荚蒾。鸡树条荚蒾、朝鲜荚蒾、暖木条荚蒾内源抑制物主要是脂溶性物质,前两者较集中分布于胚乳,后者多存在于种皮;蒙古荚蒾以胚乳中水溶性抑制物为主。  相似文献   

4.
以芍药种子种皮和胚乳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 0.02, 0.04, 0.06, 0.08和0.10 g/m L)的种皮和胚乳水浸提液对2种受体植物(白菜和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苗高和根长、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芍药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芍药种子休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种子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同一质量浓度下,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胚乳大于种皮;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白菜幼苗生长(苗高和根长)的抑制作用高于小麦;种皮和胚乳浸提液中的抑制物质均能使白菜和小麦幼苗产生生理响应,影响SOD、CAT和POD活性,从而启动抗氧化酶体系。研究认为,芍药种子种皮及胚乳浸提液均能够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但芍药种子种皮与胚乳中所含抑制物在活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山南居群和林芝居群的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种皮、胚乳水浸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的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且抑制作用随着大花黄牡丹种子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相同浓度条件下,胚乳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均高于种皮浸提液;测试时间不同,白菜幼苗酶活性的实验数据变化基本一致.山南居群的胚乳浸提液能直接抑制白菜幼苗POD酶活性,间接影响SOD和CAT酶活性;林芝居群的胚乳浸提液能直接抑制白菜幼苗POD和CAT酶活性,间接影响SOD酶活性.本研究认为,大花黄牡丹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存在是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胚乳中.  相似文献   

6.
研究川白芷种子水溶性内源性抑制物质活性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小麦、白菜和离首种子为受体,对川白芷种子不同浸提时间、不同部位和不同浓度的水浸液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川白芷种子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白菜芽鲜重、芽干重、芽长和根长有促进作用,对根鲜重、根干重有抑制作用;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对离首的芽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对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川白芷种子和翅膜中均存在水溶性内源性萌发抑制物质,但萌发抑制效应与受体植物、浸提时间、部位和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蒸馏水、甲醇和丙酮3种溶剂浸提莼菜种子,研究其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溶剂浸提莼菜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不同,以蒸馏水浸提液的抑制物质活性最强,甲醇浸提液和丙酮浸提液的抑制活性较弱;蒸馏水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的抑制作用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采用45℃温水浸泡莼菜种子可有效去除部分内源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种子吸涨试验、种子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的抑制试验以及不同贮藏期种子的萌发试验,来探寻藏茴香种子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藏茴香种子休眠与种皮的机械阻力无关;种子中存在的内源抑制物质和后熟作用是造成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藏茴香种子的内源抑制物质,在35℃条件下的水浸提液对萝卜抑制活性最强,25℃下最弱;并且在同一温度下的抑制活性随着浸提次数的增加而减弱。藏茴香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提高,贮藏到18个月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61.3%。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吉林延龄草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生理活性及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去除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甲醇、水提取吉林延龄草种子并测定其提取物对白菜、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用温水(25,35,45℃)浸种并测定各批次浸提液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吉林延龄草种子浸提液(乙酸乙酯提取液除外)对白菜幼根及胚轴,水稻幼根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物质的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吉林延龄草种子水提取液(C)对白菜和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高于甲醇提取液(B)的生物活性,吉林延龄草种子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白菜和水稻幼苗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吉林延龄草种子经乙酸乙酯、甲醇溶液提取后,再经蒸馏水提取获得的水提液Ⅱ(E)对白菜和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减弱;温水浸泡可将其内源抑制物质浸提出来,且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浸提液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呈现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的趋势.25℃蒸馏水浸泡种子第5天浸提液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65.89%和25.69%,35℃蒸馏水浸泡种子第3天浸提液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82.14%和59.93%,45℃蒸馏水浸泡种子第2天浸提液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90.62%和83.86%.综合分析表明,吉林延龄草种子中存在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用45℃温水浸泡可有效除去种子内源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0.
拧筋槭种子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拧筋槭种子深度休眠的原因,以拧筋槭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甲醇浸提液提取种子的果皮、种皮及胚中抑制物质,研究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苗高及根长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除30%种皮浸提液对白菜苗高生长略有促进作用外,各浸提液随着浓度比例的提高,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生长及简化活力指数的抑制作用都逐渐增强。各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强,果皮和种皮次之。说明拧筋槭种子的果皮、种皮及胚中均含有一些抑制物质,这些抑制物质的存在可能是拧筋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假色槭种子透水性及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初步探讨假色槭种子休眠原因,比较了假色槭完整种子和剪裂种皮种子的吸水率,测定了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假色槭种子休眠影响较小。假色槭种子的果皮、种皮、胚浸提液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抑制了小麦种子对自身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吸收利用,而且随着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抑制活性也表现得愈加强烈。在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抑制影响强于种皮和果皮。说明假色槭种子果皮透水性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各部位存在发芽抑制成分,尤其是胚的抑制活性最强可能是其休眠期较长、不易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子交换工艺,对强活性的燕麦蛋白ACE(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进行了脱盐处理。结果表明,在10倍柱体积/h的洗脱流速和15℃的洗脱温度下,离子交换处理能脱除肽中81.8%的盐分,同时氮回收率高达89.8%,且脱盐处理对肽的ACE抑制活性影响很小。脱盐处理后的燕麦蛋白ACE抑制肽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6.4%,灰分含量为2.1%。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对禽舍分离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禽舍分离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禽舍中采集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生化试验及动物试验等方法鉴定菌种及毒性,同时借助平板抑制试验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分离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本研究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属细菌均没有抑制作用,但其对变形菌属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说明用枯草芽孢杆菌来抑制畜禽舍环境中的一些常见致病菌存在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银杏外种皮系统溶剂提取物,是指用各种有机溶剂系统对银杏外种皮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而制出不同溶剂的提取物。用这些提取物分别对多种食品污染菌和致病菌进行抑菌性研究。实验研究表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等25种菌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对浅部的真菌,而且对深部的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积分数为0.1%的白果酸抑制真菌的有效率达90%,而体积分数为0.5%的克霉唑抑制真菌的有效率仅为68%,同时该提取物对各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也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配制不同浓度的韭菜汁,通过香蕉炭疽菌离体接种平板试验和香蕉活体接种试验,研究韭菜汁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离体接种平板试验中,不同浓度的韭菜汁处理均对香蕉炭疽菌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其抑制病菌孢子萌发与菌丝开始扩展的天数越多,当浓度≥20%时,韭菜汁可以使香蕉炭疽菌完全失去活性,不能萌发;在活体接种试验中,各浓度韭菜汁处理均能抑制接种的催熟香蕉在20℃条件下香蕉炭疽病的发病率,其中浓度为20%韭菜汁的抑制效果好于其他浓度的处理,抑菌率达61.2%。  相似文献   

16.
谷源性降血压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降血压肽的构效关系、作用机制、制备、分离纯化、活性评价以及谷源性降血压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Gas loss is serious in current coal core method, and freezing core technology will become a new direction for gas content determination in the future, so it is the key to study gas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n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below 0℃).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a self-made high/low temperature gas adsorption/desorption device is used to test gas desorption laws in low temperatures (-10, -20 and -30 ℃). The tes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gas desorption is very obvious. When temperature decreases, gas adsorption quantity increases; while gas desorption quantity decreases as temperature decreases. Lowering temperature suppresses gas desorption. And the lower the temperature is, the more obvious the gas desorption inhibitory effect is. Increasing gas pressure weakens gas desorption inhibitory effect in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
NJ-18是从油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细菌,本研究从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NJ-1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经平板对峙试验表明,NJ-18发酵液对Sclerotinia sclerotiorum、Rhizoctonia solani、 Fusarium moniliforme、Magnaporthe grisea、F. graminearum、R. cerealis、 Alternaria solani、Botrytis cinerea and Fusarium oxysporum等九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都具有良好的广谱抑菌活性;盆栽植株试验表明,NJ-18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发酵原液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效果分别高达到96.1%和88.2%,发酵液稀释200倍后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效果分别达到58.8%和51.4%。  相似文献   

19.
以芦荟提取液及其不同条件降解液制备的芦荟凝胶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芦荟凝胶抑菌效果的影响,优化抑菌芦荟凝胶的添加剂配方。结果表明,制备的芦荟凝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效果,且不同降解液制备的凝胶抑菌性不同,说明降解条件影响了芦荟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故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效应。本试验优化结果表明,抑制大肠杆菌的芦荟凝胶添加剂最佳配方为:尿囊素浓度3.0 mg/m L,10%(V/V)三乙醇胺水溶液0.010 m L/m L,20%(W/V)Na OH水溶液0.015 m L/m L,卡松添加量为0.8μL/m L;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芦荟凝胶添加剂最佳配方为:尿囊素浓度3.6 mg/m L,10%(V/V)三乙醇胺水溶液0.010 m L/m L,20%(W/V)Na OH水溶液0.015 m L/m L,卡松添加量为1.0μL/m L。  相似文献   

20.
薛香  王巧玲  茹萍萍 《种子》2007,26(3):38-40
研究了柳树枝叶浸提液对小麦籽粒发芽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抑制作用的大小随浸提时间和浸提液浓度的不同而异,煎煮时间对小麦种子发芽抑制强度依次为4h〉3h〉2h〉0.5h,浸提液不同浓度的抑制效果为280g/L〉200g/L〉120g/L〉40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