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通过研究准噶尔山楂种壳、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不同分离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准噶尔山楂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结果表明,准噶尔山楂不同部位浸提液均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且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种壳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种皮和种胚,种胚对白菜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水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有时还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准噶尔山楂种壳、种皮和种胚不同提取相含有不同内源抑制物质,而且抑制活性间存在差异,这为准噶尔山楂种子休眠的解除及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蒸馏水、甲醇和丙酮3种溶剂浸提莼菜种子,研究其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溶剂浸提莼菜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不同,以蒸馏水浸提液的抑制物质活性最强,甲醇浸提液和丙酮浸提液的抑制活性较弱;蒸馏水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的抑制作用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采用45℃温水浸泡莼菜种子可有效去除部分内源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3.
秦艽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对秦艽种子中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进行了确定,并用植物化学手段对秦艽种子浸提液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得到Ⅰ,Ⅱ,Ⅲ,Ⅳ4部分提取液.生物测定表明,分离物Ⅲ具有较强的种子萌发抑制作用,采用HPLC对分离物Ⅲ与ABA标准品进行对比确定,秦艽种子中确实存在影响种子萌发的抑制物质,但该物质不是ABA.  相似文献   

4.
秦岭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秦岭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存在部位及其抑制活性.以甲醇和蒸馏水分别对华中五味子种皮和种仁进行浸提,分别制备成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粗提物,用白菜种子测定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种皮和种仁均含有能极显著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内源抑制物.且其抑制活性随着质量浓度升高逐渐增强.相同部位和质量浓度的甲醇粗提物的抑制活性高于蒸馏水粗提物,相同提取溶剂和质量浓度的种皮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强于种仁.该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是其休眠期长、不易萌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忠宝  刘丽艳  张雷  姚立清 《种子》2012,31(1):49-52
通过不同浓度的茖葱种子甲醇及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抑制试验,证实了茖葱种子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进一步试验表明,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甲醇相和乙醚相中,对白菜籽发芽的抑制能力分别达到Ⅰ和Ⅲ级。  相似文献   

6.
种子发芽的抑制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种子多有休眠现象,引起休眠的原因不一。在排除胚未成熟,种皮机械障碍等因素后,如果给以适当的温、光、气、水条件仍不能萌发,则应当考虑是否有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一、发芽抑制物的种类抑制种子发芽的物质很多,既有简单的无机物,也有复杂的有机物及植物激素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吉林延龄草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生理活性及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去除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甲醇、水提取吉林延龄草种子并测定其提取物对白菜、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用温水(25,35,45℃)浸种并测定各批次浸提液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吉林延龄草种子浸提液(乙酸乙酯提取液除外)对白菜幼根及胚轴,水稻幼根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物质的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吉林延龄草种子水提取液(C)对白菜和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高于甲醇提取液(B)的生物活性,吉林延龄草种子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白菜和水稻幼苗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吉林延龄草种子经乙酸乙酯、甲醇溶液提取后,再经蒸馏水提取获得的水提液Ⅱ(E)对白菜和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减弱;温水浸泡可将其内源抑制物质浸提出来,且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浸提液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呈现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的趋势.25℃蒸馏水浸泡种子第5天浸提液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65.89%和25.69%,35℃蒸馏水浸泡种子第3天浸提液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82.14%和59.93%,45℃蒸馏水浸泡种子第2天浸提液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90.62%和83.86%.综合分析表明,吉林延龄草种子中存在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用45℃温水浸泡可有效除去种子内源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川白芷种子水溶性内源性抑制物质活性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小麦、白菜和离首种子为受体,对川白芷种子不同浸提时间、不同部位和不同浓度的水浸液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川白芷种子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白菜芽鲜重、芽干重、芽长和根长有促进作用,对根鲜重、根干重有抑制作用;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对离首的芽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对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川白芷种子和翅膜中均存在水溶性内源性萌发抑制物质,但萌发抑制效应与受体植物、浸提时间、部位和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郑天翔  陈叶 《种子》2016,(6):90-93
为提高黄芪硬实种子的发芽率,采用浓硫酸、赤霉素、双氧水、温热水浸种、砂纸摩擦处理黄芪的硬实种子,破除黄芪种子的硬实.结果表明:用浓硫酸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黄芪硬实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但在后期发芽种子会有死亡,用砂纸摩擦也可以明显提高黄芪硬实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破除黄芪硬实种子可以采用此方法.温水浸种,赤霉素处理,双氧水处理虽然也可以提高黄芪硬实种子的发芽率但效果不明显,以98%浓硫酸处理30min和砂纸摩擦的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假色槭种子透水性及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初步探讨假色槭种子休眠原因,比较了假色槭完整种子和剪裂种皮种子的吸水率,测定了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假色槭种子休眠影响较小。假色槭种子的果皮、种皮、胚浸提液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抑制了小麦种子对自身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吸收利用,而且随着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抑制活性也表现得愈加强烈。在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抑制影响强于种皮和果皮。说明假色槭种子果皮透水性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各部位存在发芽抑制成分,尤其是胚的抑制活性最强可能是其休眠期较长、不易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黄芪根水浸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黄芪根水浸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化感作用,其中根受到的化感抑制大于地上部分,种子萌发阶段受到的化感抑制大于幼苗生长阶段。不同受体的发芽势、最长根长和根冠比受到的化感抑制最强。4种作物的化感敏感性为小麦>板蓝根>大麦>大豆。因此,选择与黄芪轮作、套作的作物时,优先选择大豆和大麦,其次为板蓝根。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护并开发膜荚黄芪,同时改良盐碱地,研究了3种不同盐(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和复盐)对膜荚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的影响不同,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降低;低浓度的NaCl和复盐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Na2CO3处理随着其浓度增加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各处理均增大了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NaCl和复盐处理降低了膜荚黄芪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Na2CO3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综合各项指标可得同等盐浓度条件下胁迫作用由强到弱为Na2CO3>NaCl>复盐。  相似文献   

13.
以黄芪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闪式协同提取黄芪多糖。以黄芪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超声温度70 ℃,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500 W,在此条件下,黄芪多糖得率为7.11%;在对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协同闪式提取,最佳闪式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次数3 次,闪提时间100 s,提取电压160 V,在此条件下,黄芪多糖得率为11.03%;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黄芪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 时,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6.27%和58.27%。本研究获得了黄芪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得到的黄芪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该方法可为黄芪多糖的提取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膜荚黄芪中克隆得到两个肉桂酸-4-羟基化酶AmC4H1与AmC4H2,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AmC4H1与AmC4H2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量与毛蕊异黄酮及其糖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AmC4H1与AmC4H2基因均编码505个氨基酸,属于不稳定蛋白和亲水性蛋白,AmC4H...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黄芪对硒的吸收转运能力,以黄芪为试材,采用根施和叶面喷施硒2种方式,探索施用不同浓度(0、5、10、50、100μmol/L)的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黄芪生物量、硒含量以及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以硒酸钠还是亚硒酸钠作为硒源均有利于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重、硒含量的增加,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干物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黄芪地上部硒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根部硒含量与之相反。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时,在10μmol/L浓度处理时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重最大,分别比CK增加了49.89%、60.87%和23.36%、60.00%。添加相同浓度的硒酸钠处理时,黄芪地上部和根部中硒含量高于施亚硒酸钠处理,在100μmol/L浓度处理下黄芪地上部硒含量最大为119.13μg/g,在5μmol/L浓度处理下黄芪根部硒含量最大为52.25μg/g。2种施硒方式下,根部施硒酸钠更有利于黄芪对硒的富集,且黄芪根部向地上部转运硒的能力随施硒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以蒙古黄芪-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和F. acuminatum)为互作体系,测定苯丙烷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黄芪抗根腐病菌侵染机制的信息,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幼苗浸根法接种病菌,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F. solani侵染黄芪后,PAL和C4H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并在7、21天出现2个酶活高峰;4CL活性则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上升,7、21天时也显著高于对照。F.acuminatum侵染黄芪后,PAL、C4H和4CL的活性均在21天显著高于对照。可见2种病原菌在侵染黄芪过程中,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被不同程度地激活,但2种病菌激活各酶的时间和规律有所差异,表明黄芪对这2种病菌的抗性机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量对黄芪生长发育、药材产量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以甘肃省漳县种植的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比较了2 种不同比例(N:P:K=1.25:3:1、N:P:K=2:3:1)下的6 种施肥处理(A1、A2、A3、B1、B2、B3)对黄芪生长状况(株高、分枝数、根长、根直径、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鲜重和根干重)、药材产量、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施肥处理对黄芪的影响不同,其中以生育中期影响最大;在不同施肥量处理下,A2 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芪药材产量,根鲜重、根干重产量最高;A3 处理种子产量最高;N:P:K=1.25:3:1 处理较N:P:K=2:3:1 处理黄芪种子产量高,并且种子的相对质量也有提高。A2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芪药材产量;A3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芪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8.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因其药用价值高近年来被大量、无节制采挖,致使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探究黄芪适宜生长的土壤,将为人工驯化黄芪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加格达奇市连续多年人工种植黄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2个典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土壤颜色较深,干态为黑棕色,润态为黑色;淀积层及母质层土壤结构坚实,孔隙度较小,土壤颜色随着层次加深,颜色逐渐变黄、变棕。表层土壤质地肥沃,多以壤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分别为122.07、110.09 g/kg,占其整个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的52%和82%,土壤剖面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一个骤降的趋势;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分别为6.58、8.87 g/kg,而土壤全磷含量较低,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分别为0.07、1.01 g/kg,土壤酸碱度在pH 5.11~6.35之间。黄芪适应生长土壤质地疏松,土壤温度状况为寒冻性、土壤水分状况为湿润,土壤肥沃,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也较高,而全磷含量较低,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黄芪根腐病拮抗芽孢杆菌 SXKF16-1(Bacillus atrophaeu)和 SXKF16-2(B.methylotrophicus)对黄芪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旨在为后续多功能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灌根法对健康黄芪苗浇注拮抗菌发酵液,HPLC-UV-ELSD法对10种药效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