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经营管理素质、专业技术水平5个方面对广东农村劳动力进行全面分析,并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角度来探讨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提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的增多与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前特有的社会现象。农村劳动力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产的主要因素和动力,而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利用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关健。又由于劳动力与资本决定着经济的增长,为了我国民经济的增长,就要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时动向,并通过采取相关有利策略进行合理分配剩余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与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据统计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年劳动力约有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2%,其中16岁~29岁的劳动力人口占农村劳动力的35%左右,这一方面表明有过多的劳动力人口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就过早的投入到劳动中,使人力资本低水平积累;另一方面也为农村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增加了压力。据调查,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的现实却制约了这一转移.文章归纳了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用数字统计对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进行相关分析;进而讨论农村教育滞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最后从转变农村教育观念、加强农村基础和职成教育、注重城乡之间社区教育政策沟通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顺畅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诞生,乡村人口流动俨然成为社会的一种风靡现象,乡村劳动力人口流动的变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聚焦点。针对永兴县劳动力流动状况,具体探究了农村人口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表现为务农劳动力日益减少,城市劳动力日益上升,因此,农村劳动力转型的加快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何使规模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序、稳定的转移则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该文对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外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经验并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劳动力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对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的分析基础上,研究农村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机理,验证农村服务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就业能力,从而给出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影响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且农民回流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给农村发展带来难题,如导致农村人才不断流失和农村留守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务院对全国几千个村庄的问卷调查显示,70%以上的年轻劳动力在能够有就业能力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外出就业。所以在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和人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儿童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尤其是近年来粮食产量低下,价格低廉,导致劳动力更加向城市涌动。即便如此,从人均农用地数量来看,农村的劳动力仍然是供大于求的状况,这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对于农村劳动力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合理建议,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流有所放缓,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收入的吸引下,放弃原本的务农实现利益追求的现象仍没根本性改变。在当今国内外形势下,留守农村本土只会使得人民的生活与日艰巨。深究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发展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并探析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利弊,为此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日益扩大,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向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发展性转移、组织化转移、异地转移趋势明显,青壮年劳动力、知识技能型劳动力日益成为转移的主体。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向的变化,对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浙江省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研究,总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培训方式。通过分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提出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农村劳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其主要举措有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加大筹集资金筹措力度和完善培训资金管理制度.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3.
北京郊区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京郊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在郊区农村劳动力总量中,农业劳动力仍占有较大比重,劳动力配置与各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并不一致。②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的区域间差异比较大,远郊区和山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③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出现的新矛盾导致劳动力供需总量和就业结构失衡并存。制约京郊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的长期因素包括:①第一产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②第二产业出现资本增密现象,③第三产业发展不够。④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⑤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保守。⑥外省市流入劳动力不断增加.根据京郊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的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未来15年,京郊农村将从单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变到按照经济发展目标调整劳动力利用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向上,针对制约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的长期因素需采取如下对策:①对劳动力的供求总量实施有力的调控,重点是控制住外省市流入劳动力的规模,②结合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结构,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③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使京郊市场与城市市场相融合。④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⑤建立计划指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而农业生产仅需劳动力不过2亿,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近90%的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农村人口难以有效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为此,应在研究和认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及行业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培训体系、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服务档次、加大资金投入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5.
朱玉 《现代农业科技》2010,(24):353-354
阐述了农村劳动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资本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本化的现状提出建议,以为真正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因研究区域农村发展水平、农民收入等因素的变化,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在对1999~2010年辽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的分析,论证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辽宁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包括城乡收入的差距、行业收入的差距、耕地数量的减少和政策的松动;分4个时期对改革开放后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到乡镇企业和工业部门,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归纳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即文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传统的小农思想仍然存在、待遇较低;最后,提出了促进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①加强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②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③要形成并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现状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建议,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农村劳动力的含义与特点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原因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户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在逐年扩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思想基础。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提高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壮大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农村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实施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加强劳务协作工作,积极开拓劳动力转移的国内外市场等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良好路径选择,规范制度,健全机构,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服务水平是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