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敏 《四川蚕业》2007,35(4):46-47
为了有效地发挥有限资金和有限劳动力的潜力,缓解资金紧缺,劳力力匮乏的困难,促进产业和企业持续发展,最近我区在养蚕批次规划上另僻蹊径,摒弃巴中地区一年养春、夏、秋、(晚秋)三季蚕的传统习惯,采用滚动式养蚕改一年三次养蚕为5~6次,从而达到减少一次性成本投资,缓解劳动力紧缺的压力。现将滚动式养蚕方式的设计及成本分析如下,与蚕业界同仁共同探讨。1滚动式养蚕方式的设计(以100亩桑园为例)1·1养蚕次数滚动式养蚕从4月25日左右开始,出库第一批蚕种,以后每间隔18天出库一批蚕种,春夏季每批出库60张,秋季每批出库50张,全年可养蚕6次,比传…  相似文献   

2.
熊天平 《四川蚕业》2005,33(1):38-39
“流水养蚕”即增加养蚕批次,不间断的养蚕作业,以每批蚕25~30d左右的时间进行循环式养蚕。这种养蚕形式的变革,能最大限度的使劳动力、设备、资源匹配更趋合理,给企业、蚕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江苏蚕业》2016,(4):17-20
传统的养蚕模式为一年四期蚕,分别是为春蚕、夏蚕、一秋蚕和二秋蚕。从2013年起,大丰探索尝试了全年7次养蚕法和8次养蚕法,突破了传统的养蚕模式,提高了亩桑饲养量、产茧量和蚕茧收入,提高了蚕房、蚕具、簇具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桑园的产出效益,为蚕桑规模化养殖和家庭农场的兴起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流水式养蚕”是通过增加养蚕批次、减少每批次养蚕数量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养蚕生产布局,适合养蚕设施和劳动力不足的蚕区推广应用。针对生产上实施“流水式养蚕”布局出现的养蚕批次重叠造成消毒防病困难、遭遇不良气候时养蚕成绩不佳、计划养蚕量未与桑叶产量挂钩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就合理利用气候条件、优化桑树剪伐及桑叶收获方式、提高养蚕生产效率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刘立志 《四川蚕业》2006,34(1):49-50
近年我县蚕业出现了两大不良现象:一是桑树基础不断壮大,但年度养蚕量与产茧量徘徊不前;二是栽桑农户不断增多,但养蚕农户在减少。2004年实施5次养蚕布局探索,以期达到养蚕量与产茧量有所增加的目的。1 5次养蚕布局的成功之处1·1养蚕量增加:2004年在养蚕户比上年减少907户的情  相似文献   

6.
推广省力化大棚养蚕技术是解决农村养蚕设施不足、劳动力紧张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大棚养蚕在棠张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近年来,棠张镇蚕桑技术人员和养殖科技户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利用养蚕塑料大棚种植农作物和反季节蔬菜新技术,并在后谷堆村200余户示范推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蚕农将闲置期的养蚕大棚,见缝插针,种植蔬菜、食用菌,通过对大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养蚕大棚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使大棚养蚕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玲 《江苏蚕业》2000,22(4):22-24
蚕桑生产是既有种植,又有养殖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劳力的大量转移,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的传统养蚕方法严重制约了我市蚕桑生产的发展。加之春蚕期与大田农作物抢季节。争劳力的矛盾在重点蚕区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蚕桑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彻底改进传统养蚕方法,把蚕农从繁重的养蚕劳作中解放出来。为此,我们紧紧围绕“省力化”这个中心,根据家蚕的生理特点和生长特性,本着“科学、节约、简便”的总体原则,重点针对大蚕饲养用工多、投人大的难题展开了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比较和逐…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单位面积桑圆的经济效益,养蚕布局合理与否是关键。围绕如何合理调整现有的养蚕布局,提出了年养两季,季养两次的“二二”布局的设想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钟兴权 《四川蚕业》2007,35(2):43-46
通过学习广西的先进经验,在我县试行多批次滚动式养蚕获得成功,达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设施设备利用率、综合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吴永余  程言宽 《北方蚕业》2009,30(4):36-37,39
结合汉阴县近年实施塑料大棚养蚕生产实际情况,总结出塑料大棚建造技术、塑料大棚养蚕前的准备、塑料大棚大小蚕饲育技术、塑料大棚养蚕上簇技术和塑料大棚养蚕注意事项,为汉阴县及秦巴山区推广应用塑料大棚养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省养蚕布局从总体上实现了“四改三”,但“三”的具体内容备地差别较大,大体上可分为“苏南模式”、“苏中模式”和“苏北模式”。本文想通过对各模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影响各地养蚕布局的制约因素,为今后布局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3 1”大棚养蚕模式,就是一户蚕农植2000m^2(即3亩)桑,配建1座养蚕大棚,一是改过去的人蚕同室为专室养蚕,改蚕匾育为地面育,改繁重的除沙工序为不除沙,改多回育为少回育,该片叶育为条桑育,改手工上蔟为自动上蔟,减轻了劳动强度;二是地头建棚,就近养蚕,减少了桑叶运输,改善了养蚕环境,提高了蚕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甘肃省陇南地区通过学习山东、江苏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县新发展栽桑“一步成园”8万亩,使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5万亩,桑叶产量急剧增加。但受蚕茧比较效益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养蚕劳动力日趋紧张,养蚕劳动力不足和桑叶产量急剧增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2004年春季由于养蚕劳动力不足,在全县范围内已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订种不足和桑叶过剩问题。为充分利用现有的桑叶和劳动力,增加蚕农和公司效益,我们在此提出“滚动养蚕”的思路,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钟兴权  郑琳 《蚕学通讯》2009,29(2):14-16
多批次滚动养蚕的实施,增加了年养蚕批次数,批次间不仅时间间隔短,而且还会在夏秋高温多湿气候中养蚕。为了能获得高产,需从现行的蚕品种中筛选出适合多批次养蚕布局需要的蚕品种。通过蚕品种的引进、繁育、饲养、试缫等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多批次滚动养蚕布局的蚕品种,即在春2批、夏季、秋1批宜用“两广2号”代替“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15.
“七个统一”的规范化养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个统一”规范化养蚕模式,是宜州市科学技术局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指导下,根据江苏先进地区的“六统一”养蚕模式,结合宜州的实际,创立的一种新的养蚕技术和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宜州市洛西镇妙调村山背屯试验、示范及实施一年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正国 《四川蚕业》2003,31(4):36-37
为降低养蚕设施成本和提高养蚕收益,近三年我们展开了塑料大棚养蚕技术的示范试验,确认该项技术有“两省三高”等优点。有用户认为,在大棚地平面片叶养蚕,占地面积较大(张种约43m^2);棚内设蚕台育,又有地面层和蚕台层的收茧量差距较大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罗志平  吴奇 《四川蚕业》2004,32(4):44-45,48
我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曾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近年来,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农村养蚕劳动力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探索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茧质量,使蚕农达到省力增效的目的,今秋我站在蚕桑主产乡镇酉溪镇15村6社进行了方格蔟、塑料折蔟自动化上蔟试点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8.
提高蚕茧质量是我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玲 《广西蚕业》1996,33(1):12-13
我区进入90年代以来,出于茧丝市场看好,尤其是“蚕茧大战”作怪,多家抬价抢购蚕茧,造成茧次价高.加上养蚕收益较快,刺激了农民盲目扩大种桑养蚕,但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全区蚕茧质量普遍下降,致使缫丝厂因茧次价高,  相似文献   

19.
大棚养蚕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是为了适应我县蚕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而被重点推广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建湖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一项省工、省力、方便、高效的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运而生,并通过不断的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养蚕技术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0.
凡周 《四川蚕业》2007,35(4):38-38
目前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家庭只有部分较弱劳动力,俗称“3861”部队,全部是年龄偏大的女同志,这对养蚕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迫切需要一种新形势下的省力养蚕技术,不能使栽桑、养蚕的劳动力强度太大,所以我认为省力化养蚕技术必需抓紧推广,把养蚕劳动看作一种快乐,做到“快乐养蚕”,不再是一种痛苦的劳动。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几种省力化养蚕技术。1小蚕饲养省力化养好小蚕是整个饲养环节中的主要方面,小蚕饲养省力化主要是通过塑料薄膜覆盖一日两回育。具体方法:每张蚕种准备防干纸或塑料薄膜8~10张,用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