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2000,(10)
竹子,无论是散生型的毛竹、刚竹、淡竹、花竹、桂竹、斑竹、甜笋竹、黄甜竹,或是混生型的苦竹、若竹,以及丛生型的青皮竹、水竹、撑篙竹、硬头黄等,在生长到某个年龄时都可能出现开花结果、落叶死亡的现象。开花的时间在4月到10月间。开花的原因:一是竹子的生理性成熟和年龄的衰老;二是恶劣的生长条  相似文献   

2.
竹子,无论是散生型的毛竹、刚竹、淡竹、花竹、桂竹、斑竹、甜笋竹、黄甜竹,混生型的若竹、苦竹,丛生型的青皮竹、水竹、撑篙竹、硬头黄等等,在生长到一定年龄时都会有开花结果、落叶死亡的现象。开花季节在4~5月和9~10月。究其原因:一是竹子的生理成熟和年龄的衰老;二是恶劣的生长条件及人们的掠夺式经营等。  相似文献   

3.
竹子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无论是散生型的毛竹、刚竹、淡竹、花竹、斑竹、桂竹、甜笋竹,混生型的若竹、苦竹,还是丛生型的膏皮竹、水竹、撑蒿竹、硬头黄等,当生长到某个年龄时都有开花结果、落叶死亡的现象。据资料介绍,竹子开花一般60年为一周期,曾被当作一种不吉祥的征兆。其实竹子开花是一种必然的自然现象,《山海经》中写道:“竹六十年一易根,易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绝大多数竹子属于多年生一次性开花植物,  相似文献   

4.
<正> 经营竹子是竹产区农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竹子开花后,竹叶脱落或换生变形的新叶,出笋量下降甚至不出笋,竹株逐渐死亡,严重影响竹子的生产与发展。竹子开花结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虽说不可避免,但通过人为措施可有效地抑制或延迟竹子的开花期,从而提高种植效益。以下简介抑制竹子的开花和复壮竹林的措施,供参考。 1.加强管理,促进竹子营养生长。对付园进行除草压青,及时防治病虫害,在雨季前后或冬季进行带垦整地,结合整地挖除开花竹、老鞭和残蔸,留壮鞭和萌生的小竹,铺施河泥或池塘淤泥,改善竹园水肥条件,使之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不断产生新的组织和器官,抽  相似文献   

5.
竹子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无论是散生型的毛竹、刚竹、淡竹、花竹、斑竹、桂竹、甜笋竹,混生型的若竹、苦竹,还是丛生型的膏皮竹、水竹、撑蒿竹、硬头黄等,当生长到某个年龄时都有开花结果、落叶死亡的现象.据资料介绍,竹子开花一般60年为一周期,曾被当作一种不吉祥的征兆.  相似文献   

6.
竹子开花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开花是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阶段,竹子开花后,有的会全林枯死,形成灾害。如,1975年陕西和四川上万公顷的竹林开花枯死,危及了熊猫的生存,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19世纪80年代浙江、江西、湖南、江苏等省大量引种角竹发展笋用林,1994年以后成片开花枯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在引种和经营竹林时,必须根据竹子开花的规律寻求对策,采取预防和减灾措施。一、选好引种种源。竹子开花是有周期性的,我国散生竹多数开花周期为50-60年;雷竹开花后有10年左右成片开花枯死的特点。一般竹子开花的前一年,有生长减退,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成竹规律,对10种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期、退笋率、成竹率、幼竹高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0种园林竹类植物出笋时间在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部分竹子7月上旬即开始发笋,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持续的时间为80~120d,退笋率17.4%~30.0%,成竹率70.0%~82.6%;各竹种5d高生长量呈"低—高—低"的趋势,竹笋-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关系经11种单因子生长数学模型拟合,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最优。  相似文献   

8.
草本竹的开花现象鲜有报道。为了全面了解竹子的开花特性,以引种至浙江省临安市的原产于巴西的Mniochloa abersend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形态特征和引种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之后采用定时定株的方法,对其开花预兆、开花次序、开花周期及持续时间、花序结构以及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M. abersend为多年生丛生草本竹,植株矮小,不适宜在0 ℃以下环境下生长。开花前出现变型小叶,花期较长;花序属于穗形总状花序,为真花序;基本单位是孪生小穗,结实情况良好。M. abersend具有每年开花结实的特性。这将为竹子的杂交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图 2 参22  相似文献   

9.
正1.保笋养竹。冬笋、春笋都能长成竹子,复壮头2~4年内,要严格控制采笋量,护笋养竹,做到不挖壮笋,尽快增加出笋量。清明前后是毛竹出笋期,要禁笋养竹,严防牲畜毁笋,并注意做好笋期害虫防治工作。6~9月是竹鞭生长盛期,做到不挖鞭笋,以免影响竹鞭蔓延和成竹质量。2.劈山去杂。在不能垦复的陡坡,每年进行劈山抚育,劈除杂草灌木,这  相似文献   

10.
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黄麻竹在温州景山丛生竹种质资源圃出笋时间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的出笋期自5月底至10月下旬,历时5个多月;马来甜龙竹的出笋期自6月下旬至9月上旬,历时约两个半月;黄麻竹的出笋期自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历时约两个半月。3种竹的幼竹高生长过程均遵循“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呈Logistic增长;其生长速度有差异,最大日平均生长量依次为勃氏甜龙竹(50 cm)>马来甜龙竹(23 cm)>黄麻竹(22 cm)。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07,(35):7-8
<正>竹子开花百年也难遇竹子什么时候开花、为什么开花一直是困扰竹子研究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竹子开花周期长达60~120年,"一个专家从小开始研究竹子,一辈子都未必能看到竹子开花,"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汤定钦教授说。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大多数竹子来说,开花就等于宣告死亡。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秆乌哺鸡竹移植苗不同出笋期的出笋退笋规律。[方法]以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验材料,通过追踪调查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退笋过程分析其出笋各期的出笋退笋规律。[结果]出笋时间始于5月8日,结束于6月12日,以10%的出笋率为标准,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期划分为3个阶段。5月8~22日为出笋初期,持续时间为14 d,出笋率占14.3%;5月23日~6月3日为出笋盛期,持续时间12 d,出笋率占73.5%;从6月4~12日为出笋末期,持续时间9 d,出笋率占12.2%。出笋盛期的退笋数量最多,占退笋总数的66.93%。退笋率于6月9日达到最高值(80.0%)。黄秆乌哺鸡竹退笋高度与出笋天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黄秆乌哺鸡竹的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竹子开花人工诱导与逆转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竹类植物是重要的禾本科经济植物。由于开花周期长且难以预测,大多数竹种终身一次开花并导致死亡,具有自然结实率低等独特的开花习性,使得竹子开花及相关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通过竹子开化的人工诱导与逆转的研究,不仅可以人工获取难得的竹子种子,更为竹种分类鉴定、杂交遗传能种和开花机理等多方面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都十分重大。迄今为止,印度和比利时等国研究人员已在至少8个竹种中成功诱导  相似文献   

14.
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出笋和幼竹生长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酸竹属3种珍稀竹种出笋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酸竹属竹种的繁殖、栽培、保护和应用提供参考。笋期调查以2 d为1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地面1~2 cm为标准开始记录,主要记录福建酸竹、粉酸竹、黄甜竹3个竹种出笋日期、出笋数、成竹数、退笋数、退笋高度、退笋原因、基径、笋高等数据。结果表明,酸竹属3个竹种的笋期主要在4月份,福建酸竹和粉酸竹出笋数较多,黄甜竹就相对较少。整个笋期3个竹种的总体成竹率偏低,退笋率都较高,其中福建酸竹退笋率最高,退笋多集中在初期和中期,退笋原因主要是虫害、营养不良和人为损害。对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幼竹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发现3个竹种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耐寒性较好的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资源,在福建省建瓯市对椽竹的自然出笋和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隔2 d观测1次),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划分椽竹的出笋期,并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了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椽竹的自然出笋期为5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7月中旬出笋的新竹成竹率最高(85.5%)。椽竹出笋期划分为初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盛期(6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末期(9月下旬至11月上旬)3个时期,其中出笋盛期的笋数量占全期的80.7%,成竹率达70.7%。2较早(6-7月)出笋的新竹,高生长历期较长(最长达116 d),8月出笋的新竹秆高生长总量最大(平均达7.8 m)。椽竹幼竹高生长过程用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模拟效果较好,呈"慢—快—慢"的规律。36-9月出笋的新竹笋箨开始脱落的时间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6-7月出笋的新竹在9月下旬开始抽枝,8月出笋的新竹在10月中旬开始抽枝;在8月中旬前出笋的新竹基本当年能完成抽枝长叶,其后出笋的新竹至来年4-5月才能完成抽枝长叶过程;在出笋末期出笋的新竹由于生长期较短,新竹木质化不完全,笋箨基本不脱落,枝芽受低温抑制极少萌发,冬季极易遭受冻害而死。研究结果为椽竹林科学培育及快繁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绿豆开花和结荚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开花,蔓生型品种开花期和盛花期长,但开花数和每日开花数少;直立型品种开花期和盛花期短,开花数和每日开花数多.开花时间从上午6h开始,7~9h最盛,11h后减少.一朵花开放历时9h左右.开花的适宜温度23℃~30℃,相对湿度60%~80%.开花的最低节位在植株的第2~4节,有效花梗一般是7~9节.开花次序,蔓生型品种由内向外,最后向下开花,直立型品种由内向外开花.花荚脱落率达33.6%~42.6%,不同类型品种有所差异,蔓生型品种高于直立型品种.豆荚生长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生长期和成熟期.  相似文献   

17.
以位于拉萨市郊的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苗圃为试验地,以园林绿化竹种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3月起,从西藏引种高山竹类4种、从浙江引种温带竹类7种、从云南引种热带竹类3种;竹苗定植后,于2018年8月份和2019年8月份,测量引种的14个竹种在西藏拉萨栽植近2 a的苗木成活、发笋数量、新笋(幼竹)干径和干高,分析14种竹子在西藏拉萨引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高山竹类中的西藏本地箭竹属(Fargesia)、筱竹属(Tham-nocalamus)竹种具有最高的成活率(62.8%~87.5%),发笋率为4.1%~12.5%;温带竹类中的罗汉竹(Phyllostachys au-rea)、黄竿京竹(Ph.aureosulcata f.aureocaulis)、赤竹属菲白竹(Sasa fortunei)等具有较高的成活率(39.0%~66.4%),发笋率为2.0%~2.9%,性状基本正常;其余的温带竹种成活率急剧下降,发笋率低;3种热带竹种栽种2 a后全部死亡.竹苗中,分株数量、竹种原分布区海拔,与竹子分篼苗的成活率、发笋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40~0.835,P<0.01);累年日平均气温、累年平均日最低气温,与成活率、发笋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997~-0.909).不同类型竹种,在当地的适应性差异显著.在拉萨进行园林绿化竹子引种时,应优先考虑当地的牛色玛(Thamnocalamus unispiculatus)等抗寒性较强的高山竹种,避免因较长时间低温影响竹种的成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花吊丝竹施肥和竹林结构调整措施对竹林笋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的肥料对花吊丝竹初笋期早晩、出笋期长短、产笋量多少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施用猪粪的增产效果最显著,且初笋期早、出笋期长、肥效长,一年施肥2次效果更佳;不同竹林结构对花吊丝笋产量密切相关(一年生、二年生竹子产笋量最高),生产上花吊丝竹丛,一般只保留一至二年生的母竹,三年以上的母竹必须伐除,每丛立竹数保留在10株左右是较为理想结构,可在福建南部和水土流失区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甜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黄甜竹的出笋、成竹、退笋规律。结果表明:闽东地区黄甜竹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期出现在4月中旬;前期和中期出笋多,成竹数也多,且成竹质量好,而后期(开始出笋30d以后)出笋数少,成竹数与少,且成竹质量差;竹笋(幼竹)高生长遵循Logistic曲线,退笋比例与竹笋着生深度呈负相关,且营养不良造成的弱退是退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背景,结合三峡库区护岸林建设,通过对栽植于重庆涪陵南沱镇连丰村的笋用竹撑绿杂交竹3号护岸林的调查,测定了撑绿竹杂交3号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竹丛秆数、胸径、生长宽和竹高等生长因子,并分析了这些因子和立地条件的关系,采用F检验、SSR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坡向对竹高有极显著影响,阳坡竹子比阴坡竹子平均高1.30 m;土壤厚度对生长宽和竹高有显著影响,在40~60 cm厚的土层上竹子的生长宽比在20~40 cm厚的土层上的竹子生长宽平均宽0.20 m,竹高平均要高0.82 m;不同立地因子组合对竹高有极显著影响,平均竹高变化范围在7.47~9.54 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