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耕地质量的地位作用、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情况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工作进展、主要成效,分析了我国耕地质量存在的四大问题和耕地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的四大区域,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吉县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当前山西省吉县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影响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确保耕地质量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以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合理利用耕地和保护耕地、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盐城市进行耕地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回顾了耕地质量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耕地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要抓好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粮田建设、有机肥推广应用、耕地质量监测和耕地质量管理效能,全力推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贺州市2020年耕地质量定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全市耕地pH值及养分状况以及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是耕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为耕地保护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在分析耕地保护形势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从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强化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数据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科学研究及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耕地质量、等级与价格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耕地质量的概念 ,指出影响耕地综合质量的三要素 :耕地适宜性、耕地生产潜力和耕地现实生产力 ;探讨了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的基本依据与思路 ;在分析了耕地价格的实质内涵后 ,提出了耕地价格评估的四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潜山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本文概括了潜山市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及现状,总结了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质量建设对策,以期为潜山市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CiteSpace的耕地质量内涵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偏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进行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技术与文献分析法,建立耕地质量内涵关键词共现图谱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时区图,分析了近28年(1990—2017年)耕地质量内涵的演变及发展方向,探讨研究了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耕地质量内涵包括了本底质量、社会经济质量、生态质量、管理质量4个方面,还在不断丰富中;(2)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源状况,人文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若要提高耕地质量,重点在人文因素,核心在政策因素,土地整理是最有效的手段。最后根据近几年社会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提出耕地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性的开发,并提出耕地生态质量、景观质量与健康质量,以期为耕地质量的提升与耕地多功能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河池市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情况,将2018年监测点耕地质量监测结果与2017年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全市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规范耕地质量监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河池市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情况,将2018年监测点耕地质量监测结果与2017年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全市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并从进一步规范耕地质量监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从作物轮作角度分析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针对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构建作物轮作系统遥感分类体系,基于空间分析、文献支持、野外实地调查、农户访谈与专家知识,建立不同作物轮作系统与耕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Sentinel-1与Sentinel-2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利用决策树制图方法,开展作物轮作系统遥感制图,并在不同空间尺度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差异与规律。结果表明,作物轮作系统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总体而言,水田轮作系统由于化肥投入较低、对土壤干扰较小、长时间被水面覆盖,不易引起土壤酸化等耕地质量问题,耕地质量等级较高;蔬菜、果园系统由于化肥投入较高,耕地质量一般较低,具体表现为土壤酸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研究区蔬菜轮作系统比例最高,其次为果园系统。研究区耕地质量总体一般,主要为三等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本研究初步探明作物轮作与耕地质量的关联关系,并将作物轮作遥感制图结果应用于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研究,由于耕地质量特征较难直接通过遥感反演获取,通过监测地表作物种植情况进而反演耕地质量具有理论可行性,未来有必要深入解析作物轮作、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要素与耕地质量的关联关系,构建大数据驱动的耕地质量时空差异评估技术体系,支撑跨尺度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金寨县2019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金寨县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与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结果,对金寨县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更新评价。结果表明,金寨县2021年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5.174等,较2019年的5.448等提高了0.274个等级。金寨县2021年耕地质量分布以4~6等地中产田为主,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8.98%,更新评价结果可为金寨县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类对麻竹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不同地类栽培下的麻竹笋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指标的差异,旨在为麻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采集3个地类(林地、农业用地、河岸冲积地)栽培下的麻竹笋,对竹笋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对麻竹竹笋的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3种地类中农业用地竹笋的笋个体质量、基径、长度、可食率、灰分、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林地和河岸冲积地的竹笋,林地竹笋的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均低于农业用地和河岸冲积地的竹笋。不同地类麻竹竹笋的水分、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脂肪、还原糖、淀粉、维生素C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比例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农业用地所产竹笋相比林地、河岸冲积地而言,具有笋体大,可食率高等特点。由于农业用地所产竹笋蛋白质、粗纤维、灰分及氨基酸总量较高,致使其笋肉味甘鲜嫩、脆爽可口。此外,农业用地所产竹笋在脂肪、糖类等营养指标方面含量较低,是符合现代人饮食需求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14.
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投影寻踪法对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野生地与栽培地的土壤肥力质量函数投影值排序。结果表明,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值为1.7609,栽培地仅为0.2682,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极显著高于栽培地(n=6,P<0.01),野生地土壤肥力质量远高于栽培地。为后续栽培地土壤培肥、模仿野生地土壤肥力措施的正确运用,提供理论评价依据和技术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岩溶山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是岩溶山地区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广西靖西县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实地调查数据和其他资料数据为数据主要来源,应用MapGIS软件叠加分析,获取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特征的评价指标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耕地质量得分并划分质量等级,进而分析耕地质量总体特征及空间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靖西县耕地质量利用等别以中、高等地为主,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8.58%,水田质量整体上高于旱地,耕地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呈现“西北部低,中、东部高”的特点,与当地实际情况符合,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地形条件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对河北省昌黎县不同地形条件(平地和坡地)下2种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西拉(Syrah)]的果实成熟度和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赤霞珠和西拉在成熟过程中,其果实总酸含量随还原糖含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而果实糖酸比一直上升;2个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坡地>平地。②赤霞珠果实的总酚、单宁、总花色苷含量和糖酸比均表现为平地>坡地,总酸含量则表现为坡地优于平地;而西拉果实的单宁、总花色苷含量及糖酸比均表现为坡地>平地,总酸和总酚含量则为平地>坡地。③平地与坡地条件下两酿酒葡萄品种的单宁含量呈极显著差异,而总花色素仅赤霞珠表现为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坡地条件下赤霞珠和西拉酿酒葡萄果实品质优于平地。  相似文献   

17.
衡涛  谢世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92-16394
以重庆南川木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耕地、马尾松林地和石漠化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水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电导率及Na+、Cl-、SO42-、NO3-浓度都高于耕地和马尾松林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石漠化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水质较差,其中NO3-浓度已明显超标。研究区域表层岩溶泉水的水化学性质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岩溶区进行土地利用时应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来治理和保护岩溶地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甘肃省不同等级土地资源潜力数量及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因素分析认为:甘肃省土地质量偏低,不宜类土地面积大;农林牧各类土地中,宜牧土地比重大;土地地域性差异显著。提出了土地充分、合理利用的办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喜  连宾  尹洁  刘延惠  崔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71-5775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10000地形图对特定高原喀斯特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与归类,分层取样分析土壤剖面特性、理化性质变化。[结果]土层(A+B层)厚度的变化趋势为坡耕(退耕林)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灌木林地,土壤剖面特征、水源涵养、颗粒组成、土壤肥力与肥力有效性的相关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发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规律性变化。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为耕地〉退耕林地〉坡耕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耕地土壤综合质量最高,是自然成土和人为经营的结果。3~5年的退耕林地土壤综合质量高于坡耕地,表明造林措施是改善喀斯特洼地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天然林土壤综合质量高于人工林地,这为利用"近自然经营"技术改善喀斯特洼地土壤质量提供了依据。[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物治理、土壤质量演化的生物学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贵溪市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评价耕地综合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生态安全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贵溪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综合指数模型在GIS平台上实现指标量化分析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并根据测得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发展的要求划定贵溪市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加权指数和模型计算得到的贵溪市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58.51,97.78],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综合指数为81.89,耕地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通过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布局调整优化,贵溪市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45 413.25 hm2,基本农田综合质量分值较调整前增加了5.58。该研究可以为县域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