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小麦子粒充实度及灌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麦子粒灌浆及发育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子粒充实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据此对河南省小麦子粒灌浆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的子粒充实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它可以较好地反映子粒生长潜力的发挥程度。河南省的高产小麦品种可以划分为四种灌浆模式:①高灌浆速度与短灌浆持续期相结合类型;②长灌浆持续期与早开花相结合类型;③长灌浆持续期与晚开花相结合类型;④低灌浆速度与长灌浆持续期相结合类型。其中,①②模式类型比较适合河南省的生态条件,子粒充实度较高。子粒充实度与子粒灌浆持续期、子粒灌浆完成期、开花期、起始生长势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小麦籽粒体积及其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六零  郭文善 《作物学报》1995,21(5):637-640
以往的研究表明,小麦籽粒颖壳不象水稻谷壳对籽粒有明显的限制,其伸张性较大。Millet等、于振文等用回形针硬质塑料吸管限制籽粒容积的方法,表明籽粒容积是制约粒重的因素之一。Blade等报道有些栽培小麦粒重受籽粒大小的限制。本试验通过去小穗、去叶片改变源库的比率,以及穗部涂激素等方法,研究小麦籽粒体积和充实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粒重的关系,为扩大籽粒库容、挖掘粒重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亚种间杂交稻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5个粳型不育系和5个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按p×q交配模式配制25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进行了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子粒充实度差具有全穗性,充实度以穗的上位、中位和下位依次递减;子粒充实度的变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其广义遗传力在0.82以上,以加性效应为主;子粒充实度与其他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饱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受精粒数对子粒充实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麦灌浆过程中子粒戊聚糖含量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灌浆成熟过程中戊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戊聚糖含量在开花后15d达到较高的数值(57.7-68.4g/kg),之后逐渐下降,至开花后30d左右降至最小值(45.0-51.3g/kg),其后又缓慢上升。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戊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现较为一致,但在具体数值和变化速度上,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灌浆期籽粒充实动态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大军  隗溟  王光明 《种子》2007,26(1):62-65
对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汕优63的谷粒灌浆特性、籽粒充实度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种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籽粒充实度的对策。结果表明:杂交稻弱势粒在开花初期存在较长时间的滞缓期,其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磷酸化酶活性等生理活性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沙地冬小麦灌浆特点和水肥对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不同砂土类型和不同水肥条件的冬小麦粒形成及灌浆强度测定表明,沙地冬小麦灌浆特点主要表现为灌浆期短(一般15~17天)灌浆强度较高,但开花至成熟历时天数少(30天左右)千粒重低,小麦旗叶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倒二,倒三叶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相关不显著;茎秆上部三节间单位面积干重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沙地不麦增灌水量,难以显著提高灌浆强度,灌溉应做到少量多次。增施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7.
按4×7NCⅡ分析法研究了杂交早稻穗充实度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穗充实度的遗传以及加性效应为主,且主要由恢复决定,遗传力较低,穗充实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提高穗充实度,应在一定的穗粒数,千粒重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结实率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子粒灌浆与同化物供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穗型品种豫麦66号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号相比,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具有明显优势,在花后0~30d子粒WSC含量较高,显示出子粒灌浆较强的同化物供应能力。豫麦66号旗叶WSC在灌浆中后期含量较低,淀粉含量在整个灌浆期均较低,表明大穗型品种同化物外运能力可能较强,流系统生理活性比较活跃。两品种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最大积累速率高,子粒灌浆速率亦呈现同样的趋势,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豫麦66号在子粒灌浆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和具有较大库容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面筋含量冬小麦品种子粒灌浆过程中AGPP,SSS和SBE 3个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AGPP,SBE和强筋品种的SSS酶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花后20d达到峰值;中筋和弱筋品种的SSS酶活性则呈双峰曲线,花后10d和20d分别有两个峰值,且第2个峰值显著高于第1个峰值。表明强筋品种子粒中淀粉合成酶底物含量丰富,淀粉合成比较活跃,而中筋和弱筋品种子粒中支链淀粉合成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2种灌浆充实调节剂对大穗型水稻品种弱势籽粒灌浆充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大田试验,以大穗型水稻品种交源优2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开花期喷施灌浆充实调节剂(禾立丰和新美洲星)对水稻弱势籽粒灌浆充实、内源激素含量、灌浆充实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编码灌浆充实相关蛋白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灌浆充实调节剂禾立丰和新美洲星显著提高了交源优216的产量、弱势籽粒千粒质量、灌浆速率及灌浆起始势,弱势籽粒千粒质量与对照(清水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6.07%和15.89%;且弱势籽粒中IAA含量在花后9,15,21 d显著增加,Z+ZR含量在花后9,21 d显著增加。禾立丰处理下,弱势籽粒中负调控籽粒灌浆充实的miR167a-c、miR167d-j和miR1432在花后6 d显著下调,编码14-3-3蛋白的基因OsGF14b和OsGF14f在花后12 d显著下调;而正调控籽粒灌浆充实的类萌发素蛋白基因OsGLP3在花后6 d显著上调,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在花后6,12 d显著上调。新美洲星处理下,弱势籽粒中负调控籽粒灌浆充实的miR167a-c、miR1...  相似文献   

11.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选用了10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10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作父本,共配制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53个.从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杂种F1的谷粒充实率与其本身的程氏指数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仅为-0.1818;与双亲的亲缘距离(程氏指数差值)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739**.(2)两系  相似文献   

12.
冀东地区冬小麦春季不同灌水处理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冀东地区对冬小麦春季不同灌水处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水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一直高于少水处理,且叶面积指数下降平缓。子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推迟。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四水、三水、二水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一水和旱处理的产量,但四水、三水、二水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下降。从高产、节水出发,冀东地区小麦春季灌水方案为在越冬水的基础上,春季灌拔节期、孕穗期两次水。  相似文献   

13.
以籽粒充实程度一好一差两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为材料, 观察分析了两组合根系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程度的关系. 结果如下: 亚种间杂交稻齐穗期上、下层根优势较强; 形态方面, 表现为根干重、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不定根上一次及二次分枝根的数量等指标显著高于亲本和对照; 生理方面, 发根力强, 伤流强度大, 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冬小麦杂种后代灌浆速度遗传规律,我们从三个角度,十五种双亲灌速组合类型,分析了灌浆速度的遗传特点和遗传参数、不同双亲灌速组合类型对后代灌速的影响及其亲子关系密切程度;同时还对灌速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灌速为数量性状、不完全显性,呈现细胞核遗传和明显的“倾快”现象.后代灌速受双亲灌速共同作用,其中快亲起主导作用,慢亲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双亲差异愈小,亲子关系愈密切;其中双亲灌速平均值与后代的关系皆比母与子、父与子密切:而父与子较母与子关系密切.灌速遗传力较高,在早代进行个体定向选择,可望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欲提高灌速,要注重千粒重、功能叶面积、株粒重的选择,同时兼顾灌浆时间、株穗数、株粒数的选择,使其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综合分析,以双亲灌速快,且灌速差异中等偏小,快速亲本作父本的组配形式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的激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普遍较差,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内源激素代谢有关。本文从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过程密切相关的同化物供应能力、韧皮部输导能力及籽粒库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对籽粒充实影响的研究概况,并指出了这方面有特研究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小麦生育前期施用氮肥不过量和苗株稳健生长的情况下,通过孕穗期重施氮肥,观察研究结实灌浆过程中植株各部位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得知中后期施用氮肥可增强叶片素质,提高后期光合效率、延长灌浆时间、千粒重明显增加.同时,茎、叶鞘也相应得到充实,使小麦后期的抗倒、抗“干热风”能力增强,并且从籽粒灌浆速度变化和千粒重增重过程看出,中后期追施氮肥即使过量,也没有出现贪青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多胺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周麦18和西农538为材料研究表明,喷施精胺(Spm)或亚精胺(Spd)显著促进冬小麦籽粒灌浆,而喷施腐胺(Put)对冬小麦籽粒灌浆无显著影响;外源Spm或Spd显著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同时显著降低旗叶丙二醛以及籽粒乙烯释放速率。说明不同类型多胺对冬小麦的影响不同,多胺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与叶片光合、衰老以及籽粒ETH释放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卫晓轶 《中国种业》2017,(11):40-42
以玉米新品种新单38为材料,以郑单958作对照,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灌浆期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67500株/hm~2种植条件下,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相对较高、脱水速率相对较低。子粒灌浆速率呈慢—快—慢"S"形变化,子粒脱水速率呈快—慢—快的变化。在散粉后40~50d,新单38的干物质积累量、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新单38在子粒灌浆后期具有产量高、收获时含水量低等优点,适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及物质充实动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发育包括胚乳细胞的增殖和充实两个过程.胚乳细胞的增殖可用Richards方程模拟,增殖过程可划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强势粒胚乳细胞数多于弱势粒,粒重亦高于弱势粒.胚乳细胞中淀粉积累动态可用方程y=(a+bx)x拟合.淀粉合成首先是蔗糖的降解,其合成与籽粒中蔗糖起始浓度及其降解速度密切相关,蔗糖起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曾浙荣  庞家智 《作物学报》1996,22(6):720-728
1992 ̄1994年在北京对华北6省市以及国外近年来育成的一些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每亩40万穗左右,亩产400kg的条件下,决定籽粒产量的最重要性状是千粒重;而决定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是平均灌浆速率(AR)。山东品种的千粒量和AR在6省市为最高。采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并求得有关灌浆参数。开花早的品种灌浆速率(R,Rmax)高,灌浆持续时间(T)较长,千粒重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