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对我公司2001年乳牛肢蹄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资料统计本公司常坑牧场共有生产母牛舍5座,2、3号两座牛舍采用管道式挤奶设备,牛床垫有橡胶垫,上面还铺有锯糠;4、6、7号三座牛舍均采用挤奶台挤奶,牛床是水泥地面,也铺有锯糠,其它饲养管理方法均一致。笔者对2001年1月至11月期间上述5座共465头乳牛的肢蹄病发生情况和淘汰的76头乳牛进行统计分析,因肢蹄病而淘汰的共17头占总淘汰牛的22.4%,其中2号、3号两座共188头乳牛中有8头发生肢蹄病,平均发病率为4.3%,共淘汰4…  相似文献   

2.
1986年10月中旬至1986年12月,我场乳牛群成年泌乳牛发生了一种以乳房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乳头出现水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传染性很强,成年泌乳牛发病率高达100%。部分挤奶工亦受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我们初步诊断为疑似乳牛牛痘。经应用九一四、蓖麻油合剂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本病发病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症状 1986年10月中旬,我场乳牛群中少数成年挤奶牛首先发病。病初于  相似文献   

3.
<正> 指导畜牧业的工业工艺学因素必须深入到良种业,为商品牧场提供高产家畜,以适应现代化的牛乳生产条件,特别要注意建立适合二次挤乳的乳牛群。在三次和二次挤乳时,每次挤奶量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乳牛乳房的容积。显然,乳房容积小的乳牛应该经常挤乳,当改为二次挤乳时,挤奶量可降低8—10%。有人报道,三次挤乳比二次挤乳的挤奶量高5—15%,  相似文献   

4.
乳牛不孕症内函障碍繁殖的几类疾病,发生颇为广泛。据我们课题组1980~1987年对我省5个地区12个市县6158头乳牛的调查,不孕牛占调查头数的17.99%;据金穗华报道,我国南方地区不孕症发病率高达55%,低为2.7%;据报道,苏联、美国、日本、捷克、瑞士等国乳牛不孕症发病率均在15%以上。各调查报告说明了乳牛不  相似文献   

5.
乳牛生产瘫痪一般发生于3胎以上的高产乳牛产前12小时至产后48小时。据报道,本病发病率一般为5—10%,死亡率4%。根据我场1982年10月至1985年9月统计,三年内3胎以上乳牛生产97头次,发生生产瘫痪10例,占10.31%。发病10例中,死亡或被迫淘汰4头,经济损失较大。自1985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提早补钙预防乳牛生产瘫痪的办法,收  相似文献   

6.
<正> 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乳牛胎衣不下更为常见,发病率约占健康分娩牛的10~15%,给乳牛饲养业带来很大损失。86年来,笔者在我县奶牛基地采用下列综合防治措施,收到明显效果。乳牛胎衣不下发病率由原来的11.2%下降到3.5%;治愈率由原来的76.5%提高到96.8%。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奶牛蹄病是当今世界奶牛业所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和生殖疾病。患蹄病的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严重者因此而被淘汰,使高产奶牛过早夭亡,给奶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Greenough曾报道欧洲奶牛肢蹄病发病率为5.5%,其中88%是蹄病;Beynon和Howe(1974)报道英格兰威尔士1972、1973年因肢蹄病而淘汰的乳牛占总淘汰率的6.48%。1988年蹄病在我场成乳牛群中  相似文献   

8.
不孕乳牛发病原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乳牛不孕症是乳牛生产中一个极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发病率为20%以上。作者于1982年1月~1983年5月对9个社队乳牛场650头成年母牛进行调查,共发现不孕牛  相似文献   

9.
<正> 真胃变位(DA)常发于乳牛,肉牛极少见。Coppock(1974)所观察的267844头泌乳牛中,1970年发生63头,1971年发生151头,1972年发生267头;国内乳牛发病率亦有增多倾向,如我省R乳牛场发病率由1978年的0.59%上升到1984年的5.81%,S乳牛场的发病率亦在3%以上。真胃变位取二种途径:真胃左方变位(LDA),乃真胃从瘤胃底部移到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真胃右方变位(RDA)即真胃向后方顺时针扭转,移到右上腹壁与肝脏之间或向前上方逆时针扭转,移到膈肌与网胃之间。LDA在1950年以前较少报道,可能与当时诊断技术水平有关,而未必发病率不高。德国、美国和挪威多见LDA,美国乳牛LDA的发生占所有DA病牛的80~90%,挪威为88%(Varden,1979);而丹麦常见RDA,与LDA之此为10:1。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自古也有乳牛提出这个问题,是对“中国原来无奶牛”论者的一个答案,而且应在此指出,自古不仅在我国民族地区,而且在农村和城市也早就有了专挤奶的牛,叫它为乳牛亦可;决不是近百年(或近几十年)输入外国乳牛,中国人才逐渐通行爱饮牛乳的。不仅是牛乳,酥与酪这些原始的乳制品,至少二千多年前已载入《礼记》和《周礼》等古书。到秦汉时代,连马奶和奶酒也成了高级的饮品。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杨柳青农场从1979年开始,截止1982年10月分娩乳牛1239头次,发病158头,发病率为12.75%;死亡16头,死亡率为10.12%;淘汰6头;经过急救治愈136头,治愈率为86.07%;初步诊断为乳牛酮血病。病因和有关因素酮血病的实质是酸中毒,以及因此而形成的应激反应,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在高度  相似文献   

12.
苏联查波罗什省梅利托利斯克区《列宁道路》集体农庄,用经过加热氨化处理的和不经处理的秋播麦秸饲喂乳牛,对其饲喂效果进行了试验。供试牛是30头品种好的草原乳牛(经过预饲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挤奶量为2934.7公斤,含脂率3.35%。第2组为试验组,挤奶量为2953.2公斤,含脂率3.42%。在对照组日粮中饲喂含有不经处理的秸秆,在试验组则定期轮换饲喂不经处理的和经加热氨他处理的秸秆(见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于1980—81年和1981—82年在苏联一家生产规模为1200头的集体农庄乳牛场,用对机体没有副作用的生物学活性制剂,即初乳配合嗜神经制剂新的斯明和简便的方法,进行了三个激发乳牛生殖机能正常化的试验。试验用乳牛的初乳。挤奶前用温水清洗乳房,并用消毒毛巾擦干,然后用70度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第一股奶不用。  相似文献   

14.
胎衣不下是乳牛场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乳牛的常发病之一.经对479头乳牛胎衣脱落时间统计,产后1~10小时内胎衣脱落者占95%以上,故乳牛产后10小时内未排出胎衣,就可认为是胎衣不下.此病多发于第6胎以上、年产奶量为7 000千克以上的牛.夏季比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其发病率为12%~18%.  相似文献   

15.
苏维埃学者进行的研究指出:“牛奶成份的变化是依饲养类型与饲养水平而转移”。全苏列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基地和鄂木斯克畜牧研究所的试验确定:在挤奶母牛的日粮中,倘若力入糖用甜菜,能提高挤奶量和牛奶的含脂率。我们曾经在基尔吉兹进行过一个试验,就是用糖用甜菜来饲养乳牛,观察糖用甜菜对挤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 试验在基尔吉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伏龙芝省依里依察国营育种场里举行,用的是阿拉泰乌斯基种乳牛。为了这个试验,我们选择了12头  相似文献   

16.
1989年2月,笔者对本场饲养的黑白花乳牛发生严重蹄底踵部腐烂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和分析,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对89头经产母牛进行检查,结果有47头乳牛发生不同程度的蹄底踵部腐烂,发病率达57.3%。5岁以下母牛发病  相似文献   

17.
乳牛胎衣不下(RFM)是常见的产后期疾病之一,给乳牛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据文献报道:美国、印度、波兰等国的乳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40%左右。我国某些地区乳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占健康分娩牛的8.2%,有的奶牛场高达25%~40%。据我们的调查。本校教学实验场的510头乳牛,其发病率达19.41%(99/510),天津市工农联盟农牧场奶牛二场的发病率为18.81%(255/1356)。胎衣不下导致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著增高。由此,导致乳牛不孕,发情推迟,增加配种次数,严重影响乳牛的繁殖力,甚至引起母牛的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 1980年3月28日上午,我场一位挤奶员在喂饲尿素混合料时未遵守操作规程,在她负责的九头乳牛中喂过精料后又各捧一把尿素(约250克左右)喂牛,于是在饲后不久九头乳牛陆续发生中毒症状,其中一头抢救无效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人们增加了对新鲜牛奶的需求量,但是传统的奶牛管理方式中不规范的挤奶方式,不完善的消毒措施,不够科学的预防以及治疗方法很容易导致乳牛乳房感染。因此进一步提高乳牛的乳房炎综合防治技术是我国乳牛养殖行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乳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因1.1无乳链球菌引起的乳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经常出现在牛群的乳腺炎病原体中,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无乳链球菌的主要原因是不规范的挤奶力度。特别  相似文献   

20.
乳牛乳房炎病症嚴重的捐害着高産量的乳牛,因此就造成年乳場的生産計划以及挤奶員个人打的生産指标落空,使國家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