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我所于1980年—1982年参加了开封地区花生攻关协作组,对花生产量结构和群体生育动态规律进行了探讨,连续三年获得花生高产,1980年单产769斤,1981年单产848.4斤,1982年单产762斤,现将试验结果整理于下:一、花生亩产700—800斤的产量结构直立、中熟普通型大果花生的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 开封县是我省花生主要集中产区之一,但是产量一直很低,提高单产是沙区花生的主攻方向。从1975年开始,我们组织沙区社队科研组开展试验,研究花生高产规律,总结高产栽培经验,经五年试验结果,各点都出现了小面积高产地块和大面积丰产典型。据开封县万隆、范村、仇楼、朱仙镇、西姜寨公社,县农场等18个单位试验结果,试验田面积共167.6亩,平均亩产632.8斤。其中:荆科五队1.04亩试验田,最高亩产723  相似文献   

3.
1980—1982年,我们在开封、兰考、杞县、通许、尉氏、中牟及新郑等县,对沙区花生产量构成和群体生育动态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当时连续出现了29块单产700斤以上的高产田,产量幅度为700.2—1038.8斤,平均单产738.7斤。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常年棉田面积900至1千万亩,约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八分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第三位.但总的来看,单产不高,与全国平均单产相比,有27年低于全国平均单产,一年持平,只有两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数2-3斤.各地单产也很不平衡,以1980年为例,高产地区单产140斤,低产地区29斤,相差一百多斤;高产县256斤,低产县15斤;公社间相差更为悬殊,高产公社276.5斤,低产公社只有10斤.这些都说明我省棉花的增产潜力很大.现就如何挖掘我省棉花增产潜力,迅速提高棉花产量,充分发挥我省棉花优势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1980、1981年在无锡东亭公社春雷二、五队进行日本引进水田农机具试验。两年的总产和单产都超过1979年,且远远超过太湖地区单季稻平均单产水平。试验方面积为390.6亩。1980年水稻总产400,602斤,1981年418,681斤,分别比1979年增产21,013斤,39,092斤即增长5.54%和10.29%;1980年单产1025.61斤1981年单产1071.89斤分别比1979年增加90.11斤和136.39斤,增长9.63%和14.58%,1980年高产田块有42.67亩,平均单产1136.12斤,最高田块单产1240.75斤,1981年亩产1100~1200斤的高产田块有90.63亩,最高田块单产1282.3斤。  相似文献   

6.
<正>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增产幅度为16%~26%。生产上已出现了单产超500kg、600kg,甚至接近700kg的高产典型。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北方地区解决低温、干旱和无霜期短,南方解决春季低温多雨等不利自然气候条件,大幅度提高花生单产具有特殊意义。一、选用优质高产花生品种黄淮流域花生产区如平原肥沃地、水浇条件好的高产地块,应选用中熟大果的中间型或普通型品种。如商研9658、商研9938、豫花9502等。  相似文献   

7.
我们大队每年种植花生130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20%。1970年以来,由于深入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花生连续六年单产在400斤以上。1975年128亩花生,单产439斤;1976年133.8亩花生,单产450斤。其中五队连续三年单产超500斤,去年有30亩,单产532斤。全大队有20多亩高产田,单产超过了600斤。去年上交花生1.96万斤,超额完成了上交任务。  相似文献   

8.
金县大魏家公社过去谷子产量一直很低,近年来单产只有200斤左右,因此谷子面积日趋减少。为了扩大谷子面积和提高单产,从1980年开始,通过对高产地块和低产地块的调查发现:凡是早播的谷子(小满以前播种),空壳多,产量低;晚播的谷子(小满以后播种)空壳少,产量高。如五家大队四队1980年5月28日播种2亩偃师谷子,亩产784斤;刘家大队六队1981年在萝卜栽子下茬播种锦谷9号1亩,单产621斤;而金家三队连续两年在4月末5月初播种,单产都没有超过300斤。为了探讨谷子空壳多产量低的原因,1982年在五家一队进行了谷子播种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锦谷9号。从谷雨至夏至共5个播期。田间设计为顺序排列,3次重复,每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中,我站学习外地经验,认真总结当地经验,对三麦耕作技术进行了大胆革新,开展了小麦大沟双行压土培土丰产试验。 1976年,试种110亩,占全站麦田面积的50%,当年小麦平均单产618斤,比1975年增产50斤,试验田最高单产810斤;1977年又试种110亩,普遍生长良好,小麦平均单产719斤,比1976年又增产101斤,试验田最高单产812斤,连续两年小麦单产过了“长江”,一跃而为全县小麦高产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年的大面积试验示范,系统总结了花育25号花生品种在低山丘陵生态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在品种对比试验中,产量居6个参试品种第一位,平均产量(荚果)379.5kg/亩,较对照增产18.9%;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11.2万亩平均单产(荚果)359.2kg/亩;在小面积高产攻关中,15亩最高单产(荚果)实现643.0 kg/亩,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潜力。并对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结出了在低山丘陵区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黄冈农校的耕作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历年来双季早稻单产没有突破700斤关,1965年种植早稻样板田16.14亩,全部选用矮杆型品种,实收总产16,404斤,平均单产1,016.4斤,其中矮脚南特14亩,平均单产1,019.3斤,珍珠矮2.14亩,单产997斤,并出了1,156.6斤的田块。 矮脚南特千斤高产的栽培技术是围绕着苗、蘖、穗、粒、重五个因素进行的。其中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县人民以大寨为榜样,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粮棉产量在两年连续超《纲要》的基础上,今年又获丰收。粮食平均亩产620斤,比去年增长一成多,10万多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08斤,比1971年增长三成,成为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单产皮棉150斤以上的社、场有3个,180斤以上的大队有7个,有62个生产队单产皮棉超过200斤。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两年我们在全区组织协作攻关,开展对小麦高产、稳产、低成本的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去年12个单位,18块四,54.41亩小麦亩产超千斤.今年(1979年,下同)经地、县科委分别验收的共有71个单位,95块田,302.863亩亩产超千斤,其中1000~1100斤的67块,214.983亩;1100~1200斤的23块,80.705亩;1200斤以上的5块,7.125亩,产量最高的1.207亩亩产达1270.37斤.今年参加地区协作的有10个单位,23块田,40.107亩亩产超千斤,平均亩产为1103.44斤.有些单位已连续三年亩产超千斤.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我省的重要油料作物,从播种面积来看仅次于大豆。提高花生产量对于我省油料自给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由于连年重茬、病害严重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产量一直很低,于是出现这样一种说法:"我省的花生不能高产"。我们在这里刊登了复县农林局提供的三篇小材料,作为对这种说法的答复。一九七六年复县花生研究所共种45亩花生,平均单产304斤,其中六亩高产田,亩产628.6斤,产量不为不高;东岗公社大庙生产队在土质薄、响砂多的挂画地上种花生也连年获得较好的收成,可见事在人为。  相似文献   

15.
花生是我省的重要油料作物,从播种面积来看仅次于大豆。提高花生产量对于我省油料自给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由于连年重茬、病害严重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产量一直很低,于是出现这样一种说法:"我省的花生不能高产"。我们在这里刊登了复县农林局提供的三篇小材料,作为对这种说法的答复。一九七六年复县花生研究所共种45亩花生,平均单产304斤,其中六亩高产田,亩产628.6斤,产量不为不高;东岗公社大庙生产队在土质薄、响砂多的挂画地上种花生也连年获得较好的收成,可见事在人为。  相似文献   

16.
我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经过1977年的多点示范,表现为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78~1981年,推广面积从100多万亩扩大到200多万亩,亩产连续四年稳定在800斤以上水平.1981年种植236.9万亩,单产847斤,总产20亿斤,单产和总产都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大面积推广杂交中稻的几年中,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高邮县1981年种植37.68万亩,单产916斤.该县郭集公社13500亩杂交中稻,单产1006斤.泰兴县永安公社胜利大队,1980、1981连续两年种植700多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我省的重要油料作物,从播种面积来看仅次于大豆。提高花生产量对于我省油料自给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由于连年重茬、病害严重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产量一直很低,于是出现这样一种说法:“我省的花生不能高产”。我们在这里刊登了复县农林局提供的三篇小材料,作为对这种说法的答复。一九七六年复县花生研究所共种45亩花生,平均单产304斤,其中六亩高产田,亩产628.6斤,产量不为不高;东岗公社大庙生产队在土质薄、响砂多的挂画地上种花生也连年获得较好的收成,可见事在人为。  相似文献   

18.
1965年黄冈专区早稻获得了丰收,尤以矮秆型品种中的矮脚南特产量更为突出。全区种矮脚南特9.3万亩,平均单产在800斤左右,比全区早稻平均单产增产3—4成,并出现了大量的千斤高产典型。如浠水十月大队1,101亩,单产1,010斤;鄂城新庙公社鷹山大队第七生产队19.63亩,单产1,034斤;新洲县农科所12.2亩,单产1,001.2斤;黄冈农校16.14亩,单产1,016.4斤;专区农科所51.63亩,单产1,079.9斤,最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大队属淮北旱作杂粮地区,历史上三麦单产不过百斤。近几年来,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实行科学种田,探索生产规律,使三麦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70年亩产121斤,总产17万斤;1971年亩产250斤。1972年亩产473斤;今年三麦平均亩产达到了627斤,比去年增长32.6%。总产76万斤,比1970年翻了三番半。有两个生产队单产超过了700斤。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豆平均产量水平远远低于大豆的产量潜力。如世界单产最高的意大利,亩产达到416斤,世界平均亩产只有188斤。我省高产公社平均亩产301斤,全省平均亩产为120斤左右。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之间的这种差异,除了品种和其他栽培技术措施外,主要原因是某些营养条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施肥不合理。为此,我们从1978年开始对大豆进行施肥技术的研究,以便迅速提高大豆单产。现将情况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