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60钴-γ射线诱发突变改良苦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0钴-γ射线100-800Gy对苦荞的4个品种进行辐射处理,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的增加苦荞的幼苗高度和根系生长逐渐受到抑制。辐射处理在700-800Gy内苦荞的幼苗生长受到显的影响,而100-200Gy的处理对苦荞的影响不大。辐射种子能够引起苦养多个性状发生变异,但在100L-200Gy突变频率很低,而在300-600Gy内,随着剂量的增加突变频率则逐渐增加。根据处理结果,最适宜的剂量是300-600Gy。辐射处理导致苦荞黄酮含量发生改变,并可以从中选择到高黄酮含量的突变型。此外,通过选择还获得了高抗落粒性、较高黄酮含量和适宜生育期的突变型“5—2—62”。  相似文献   

2.
钴60γ射线对大豆当代辐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对大豆风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后,对当代植株的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分析表明,辐射对当代植株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明显影响,植株粗蛋白质含量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增加,造成生理机能失调,从而抑制植株生长发育;辐射对植株干物质合成的影响,以高剂量影响较大。当代植株的叶形、根瘤及农艺性状等均有变异。研究表明,诱变大豆的辐射剂量以10~14KR为宜。  相似文献   

3.
香蕉^60Co辐射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蕉辐射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香蕉组培苗辐射成活率,变异率和有益性状突变率的主要因素是试材种类,辐照强度,照射量12KR(照射量率66.0R/m)8KR(193.6R/m)分别是香蕉组培分化芽与生根苗的致死剂量,6KP(50.2R/m)至8KR(35.0R/m)是香蕉分化芽辐射育种的适宜剂量范围,香蕉辐射变异主要表现为株型变异,茎、叶、茎、果的形态与色泽变异和有益变异,其中97%突变植株的变异性状在第  相似文献   

4.
赵飏  吕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04-1005
通过不同剂量辐射处理瓜尔豆干种子,结果表明:辐射处理瓜尔豆干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500Gy。瓜尔豆产量构成因素中主要性状的变异度与辐射剂量大小显著相关,尤以单株籽数、单荚籽数的变异系数最高。在剂量450~550Gy范围内对瓜尔豆辐射其有利变异突变率高。  相似文献   

5.
为改良山苦菜基因型,以其茎段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研究不同剂量射线对愈伤组织致死率和分化变异的影响以及对变异不定芽生根率、试管苗移栽和定植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15,20 Gy这3种剂量辐射处理的愈伤组织致死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10,15,20 Gy这3种处理剂量能使分化的不定芽发生变异,并且变异不定芽培养的试管苗生根率、平均生根数、移栽与定植的成活率均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降低,且试管苗长势较弱。从定植的变异试管苗中筛选出1株具有叶色浓绿有利性状的试管苗,且有利变异植株保持了山苦菜的所有植物学性状。对愈伤组织进行60Coγ射线处理能改变山苦菜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苦荞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质苦荞品种,以99份苦荞(国外51份、国内48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等方法对99份苦荞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荞1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大于0.1;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株高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3.234%,第一主成分中负有最高荷载的为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99份苦荞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Ⅳ的18份品种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苦荞选育时应重点考虑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2个性状指标。综合聚类分析和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23份高产优质苦荞,其中12份为国外引进品种。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辐射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方法]以云薯2号和鄂马铃薯5号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的4种辐射剂量(5、10、15、20GY)分别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分别测量2个马铃薯品种M2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淀粉含量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相同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改良个别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较有效,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20GY,从2个马铃薯品种M2代中共单选出41个优株系。[结论]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但大多数突变是隐性突变,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观赏荷花杂交与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杂交和辐射手段进行观赏荷花育种研究,对观赏荷花当代和后代的性状变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种藕的适宜幅射剂量为10~20 Gy;莲子适宜辐射剂量为30~60 Gy;辐射对花期有一定影响;红色系和复色系品种较易发生变异。共筛选出4个观赏荷花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对2个不同月季品种扦插苗的辐射诱变效应,确定其辐射处理的半致死剂量,为月季的辐射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个月季品种"绯扇"、"卡罗拉"的扦插苗为材料,采用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进行辐射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剂量下的成活率、死亡率以及植株生长、变异情况,明确辐射剂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半致死剂量。【结果】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成活率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增加,辐射剂量与死亡率之间呈正相关;"绯扇"的半致死剂量为71 Gy、"卡罗拉"的半致死剂量为68 Gy;辐射剂量越大辐射效应越显著;植株变异为性状变异,表现为叶片和花朵的变异。【结论】不同月季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辐射剂量越大辐射效应越显著,不同月季品种的半致死辐射剂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菊花组织培养与辐射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了选育新的菊花特色品种,以菊花花瓣为外植体,通过激素组合筛选合适的培养基获得愈伤组织,同时运用核辐射技术对菊花进行诱变育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后,菊花性状和染色体发生明显变异,变异菊花的培育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结合辐射诱变进行菊花育种,可以得到丰富的变异体,提高变异频率,增加选择机会,缩短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了解辐射对唐菖蒲M2代品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5个辐射剂量组的唐菖蒲"豪华"品种M2代种球植入大田,观察测定各种形态指标,并将结果与M1代对比。结果显示,M2代唐菖蒲各主要形态指标继承了M1代的变异特征,各指标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与M1代相比,M2代中低剂量辐射组的各项指标除子球数和新球直径外均未表现出高于对照,表明低剂量辐射对唐菖蒲生长的促进作用仅出现在辐射当代,对其后代影响较小。M1代中的13个具有观赏性状变异的单株,在M2代中有10株保持了变异性状,3株变异性状消失。在M1代未发现变异的群体中,其M2代又出现了11株观赏性状的变异单株。综合M1、M2两代中对观赏性状变异率的统计,变异率最高的剂量组是50 GY组,变异率为27.8%,并且该剂量辐射对唐菖蒲的损害较小,是唐菖蒲辐射育种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60Co-r射线对3个小豆品种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其剂量分别为0(CK)、100、200、300、400、500、700Gy,研究了不同辐射剂量处理M1、M2代5个农艺性状的诱变参数。结果表明:(1)M1代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受抑制,其平均数与辐照剂量呈负相关,且M1的变异是多方向的,对剂量的敏感程度也因品种、性状而异;辐照处理致变力(h1^2)京农2号在400 ̄500Gy剂量处理下综合5  相似文献   

13.
利用60Co-r射线对3个小豆品种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其剂量分别为0(CK)、100、200、300、400、500、700Gy,研究了不同辐射剂量处理M1、M2代5个农艺性状的诱变参数.结果表明:(1)M1代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受抑制,其平均数与辐照剂量呈负相关,且M1的变异是多方向的,对剂量的敏感程度也因品种、性状而异;辐照处理致变力(h12)京农2号在400~500Gy剂量处理下综合5个性状为最大,而冀红四号在200Gy剂量处理下综合5个性状为最大.(2)M2代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的平均数在400Gy处理时均比对照显著增高,从变异系数的大小来看,M2变异范围较大的剂量株高为400~500Gy、单株美数为300~400Gy、荚长为400~700Gy和单荚粒数为300Gy左右.(3)诱导变异遗传力(h22)反映了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遗传变异方差占总方差的比率,单株荚数在辐射剂量为300~400Gy、株高在400Gy时的h22、GS、RGS较大.  相似文献   

14.
辐射对甘蓝型油菜诱变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用3个不同^60Co-γ射线剂量(800,1000.1200Gy)辐射处理材料,研究辐射对出苗率、成苗率及M1.M2植株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辐射M1植株与其对照在SSR引物上具有条带上的多态性。②基因型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成苗率同一剂量辐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出苗率的差异依材料不同表现不同。③辐射M1植株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总数和单株重量明显低于对照.千粒重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M2植株变异株系分枝部位与对照的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其它性状表现出的规律不明显。④国内春性品种最佳辐射剂量是1000.1200Gy,国外冬性较强的品种最佳辐射剂量则为800~1000Gy。  相似文献   

15.
60Co-γ射线对猕猴桃幼芽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γ射线处理"和平红阳"和"和平1号"2个猕猴桃品种幼芽,然后在猕猴桃成株上进行高位嫁接,对其辐射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在引起猕猴桃幼芽生理损伤的同时,有利于诱导性状变异。主要生理损伤表现为矮化,花芽、叶芽的分化减弱,畸形,叶绿素缺失,易枯萎脱落等;其他性状变异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叶面积变大,茎部变粗硬等。在该试验的辐射剂量范围内,辐射处理均引起不同程度的性状变异,而且与对照差异显著,表明辐射诱变在猕猴桃品种改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高产苦荞种质,以期了解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来自于我国11个省(区)的213份苦荞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分枝数、初花期、盛花期、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籽粒产量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筛选出高产的苦荞种质.[结果]8个农艺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接近1.00,均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91%~35.62%.籽粒产量的变异范围为315.6~3286.8 kg/ha,平均值为2101.5 kg/ha;株高的变异范围为86.1~139.5 cm,平均值为121.2 cm;主茎分枝数的的变异范围为4.8~6.9个,平均值为5.8个;百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55~2.45 g,平均值为1.95 g;单株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03~7.21 g,平均值为3.35 g;单株粒数的变异范围为51.7~416.8粒,平均值为173.6粒;初花期的变异范围为37.0~45.0 d,平均值为40.8 d;盛花期的变异范围为40.0~47.0 d,平均值为43.9 d.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初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供试苦荞种质材料8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39%.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其中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是影响苦荞种质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欧氏距离为2.50处,可将213个苦荞种质材料划分为六大类群(Ⅰ~Ⅵ),其中,类群Ⅳ的30个苦荞种质材料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籽粒产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类群,籽粒产量平均值最高.[结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时,应着重考察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这2个指标.Ⅳ类群的30个苦荞种质可作为高产苦荞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苦荞粒重、粒形与蛋白组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探索影响苦荞蛋白组分含量的主要性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以小米荞×晋荞麦2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XJ-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对粒重、粒形相关性状和籽粒蛋白组分含量和总蛋白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醇溶蛋白含量外,父本晋荞麦2号的千粒...  相似文献   

18.
~(60)Co-γ射线对苦荞干种子辐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剂量(100-500 Gy)的γ射线辐照 3个不同品种的苦荞干种子,对其幼苗的性状、M_1代苗期性状和成株性状进行调查,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同时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剂量对苦荞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但对幼苗的苗高、根长及苗期的出苗率和株高的抑制效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各剂量与对照相比达0.01或0.05水平。不同剂量的射线对成株性状影响最大的是株高,各剂量间与对照相比均达0.01极显著水平;其次是主茎节数和一级分枝数,但各品种间的影响程度不同;对株粒数和株粒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自1972~1982年以60COr 射线进行辐射处理了苹果及梨共28个品种。对所选用的剂量(2000r~20000r)找出了适合于苹果及梨的临界剂量。观察了辐射处理后的反应和效果。除高剂量产生辐射损伤外,有各种形态变异及其它性状变异。本试验对突变的显现分离进行了探索,并对苹果及梨体细胞突变的分离程序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连续12年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变化,探讨中国苦荞品种改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中国苦荞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对苦荞性状的影响,按照中国南北方地理划分标准将苦荞区试试点分为北方组和南方组,利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4年共12年间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生育日数、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以及产量性状在南北方的变异,并比较北方组和南方组苦荞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育种单位选育的苦荞品种在南北方的性状差异。【结果】12年间,苦荞北方组和南方组参试品种产量分别增加了21%和32%,年均增幅分别为1.8%和2.6%。来自陕西省、甘肃省、云南省、贵州省、江西省、山西省、四川省、湖南省和重庆市等19家育种单位共提供了42个苦荞品种。其中,云南省5个单位,贵州省4个单位,陕西省3个单位,甘肃省、山西省和四川省各2个单位,江西省、湖南省和重庆市各1个单位。来自云南省、贵州省和陕西省的12家育种单位贡献了59.5%的参试品种,这些省区也是苦荞的主要产区。依据不同省(区)苦荞品种聚类分析,在相对遗传距离为5时,可将北方组和南方组苦荞分别分为4类和3类。北方组中陕西省、湖南省和山西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甘肃省、贵州省、江西省和云南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重庆市和四川省的育成品种各自分为一组;南方组中贵州省、江西省、云南省和重庆市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陕西省、甘肃省和山西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四川省和湖南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北方组苦荞和南方组苦荞的单株粒重和产量显著正相关,在北方组苦荞中,单株粒重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在南方组苦荞中,单株粒重和产量均与主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南北组中均有所不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北方组苦荞的生育日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共同决定了产量53.0%的变异,南方组苦荞的生育日数、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共同决定了产量61.4%的变异。【结论】连续12年国家苦荞区域试验表明,苦荞产量及相关性状的改良取得成效,产量有了一定的提升,生育日数有一定缩短,其他性状变化不大。全部供种单位中,云南省、贵州省和江西省选育的品种较其他省份选育的品种具有更广泛的环境适应性。培育高产、稳产、抗逆的苦荞品种仍然是当前苦荞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提高单株粒重、增加主茎分枝数等性状仍是苦荞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选育高黄酮、易脱壳、抗落粒、抗倒伏、成熟期一致和适于机械化栽培的优质专用品种是苦荞生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挖掘新型苦荞种质资源与优异基因,加强分子设计育种等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苦荞品种改良技术和水平是苦荞品种改良的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