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舍利干盆景”的制作,在中国盆景界是有不同看法的。本刊今年第5期业余爱好者秋潭一文,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意见。夏著华的这篇短文,则是针对“盆景世界”栏目所载的两篇文章的批评。本着“双百”方针,现予刊出。  相似文献   

2.
本刊新辟“评点与争鸣”栏目为了使各地盆景爱好者有更多的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依靠大家发现更优秀的盆景新作品,活跃盆景理论学术空气,我刊从本期起,新辟“评点与争鸣”一栏。在这一栏:目中,我们将刊登如下内容的稿件: 1.对有关盆景艺术创作中的学术问题的看法,如对盆景起源、发展方向、流派与风格等进行探讨; 2.评点本刊发表过的盆景作品,对其创作上的得失提出自己的看法; 3.对已发表的文章提出商榷性意见,进行学术争鸣; 我们希望大家涌跃来稿,把“评点与争鸣”办成一个百花齐放、学术空气浓厚、富于时代气息的新栏目。大家如有其他新建议,欢迎写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卉盆景》2004,(10):52-53
根据不少同志建议,"盆景世界"栏目本期集中选发几位爱好者的作品,供大家鉴赏批评。我们计划从2005年第一期起,将每期有一整版选发业余作者的盆景照图。来稿时,请简要写明个人情况(何时开始,学了几年)。同时希望大家能关心这些作品,用一二百字进行点评,实事求是,好在何处,哪儿不足,怎样改进……不说套话,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第四期《作品鉴赏》栏目中选登了几幅盆景照图之后,陆续做到不少读者的来稿来函,对所刊作品既有肯定性的意见,也有具体的修改建议。现选发一部份,供研讨参考。我们一贯认为:虚心倾听多方面的意见,汲取有益的建议,互相切磋,反复琢磨,不断锤炼,是提高盆景枝艺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促使盆艺工作者进步的动力。我们欢迎大家本着“双百”方针,对本刊发表的所有盆景作品,都可“评头品足、“说三道四”;这样做,必将有利于我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刊近一年多来,曾陆续少量地发表过有关海外盆景的一些资料,这对于借鉴经验、交流技艺、开阔眼界都是有益的。现应盆景爱好者们的要求,从这期起,我们特辟《盆景世界·海外文摘》这个栏目,陆续向大家介绍国外盆景的树种、制作、造型、养护、鉴赏以及发展动态等等,供参阅。您读了这些文稿有什么感想、意见或建议,欢迎提出来,以便把这个栏目办得更好。也欢迎您来稿。谢谢合作!  相似文献   

6.
这是介绍祖国宝岛台湾盆景艺术一组文章的最后一篇。作者在四篇短文里,就台湾“盆景热”的掀起、盆景的风格、发展趋势及其原因,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我们相信,对于大陆的盆景工作者是颇有启发的。在这里,我们愿借此机会,代表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向宝岛上的“中国树石艺术学会”、“雅风盆栽学会”以及各市、县的学会,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并祝愿海峡两岸的盆景艺术家们,都能尽力创造条件。为推动同胞之间的技艺交流、事业合作而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7.
顺德树桩盆景的艺术活动,以县城为集中,因此以“凤城盆景”驰名邻近。树桩盆景向来分为两大类别:一为古典装饰盆景,以剪扎造型见长,题材多为吉祥瑞兽,专供喜庆人家、节日会景作庭院门景陈设,由商业园场经营,抗日战争后,业此者愈来愈少。一为树桩盆景艺术:俗称“古树”,或“树仔头”,专供所谓稚人寄兴,以艺术赏玩为主,遍布于群众之中,近年显得十分蓬勃;故栽培树桩盆景谓之“玩树仔头”。顺德经济、文化素有基础,各类民间艺术颇为发达,而盆景艺术,更为文人、画家、民间艺人所喜爱,参预这项活动者向不在少数。顺德树桩盆景与岭南盆景艺术同源,造型特色共通者多,相异者少。前辈论艺,常以文震亨《长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花卉盆景》九五年第一期刊出《谈树木盆景“搏”的创作》一文,并附图照。笔者拜读赏析之余,颇有几点质疑,愿与盆景界同好探讨。  相似文献   

9.
贵刊近几期相继刊出了对“舍利型”盆景不同看法的文章。这是办刊者的大度和责任。在对“舍利型”盆景的讨论中,有人顶礼膜拜,有人杜绝宣传,也有人要求做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舍利型’盆景”。余以为礼赞也好,鄙视也罢,这都全属个人好恶。没有必要就不同的声音动辄上纲上线,如临大敌一般。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论“舍利型”或其他什么型迟早都会“吹入”中国盆景界中来,这是  相似文献   

10.
真是巧合。《中国花卉盆景》1994年第五期刊出我的“来信”的同期,后页又刊出了引发我写“来信”的长春杨其嘉先生的另一篇大作,而该文又使我写了本文, 杨文的中心是批评那些不顾实际而盲目引进洋设施、导致低经济效益以至赔本的做法。这种作风,在我国开放改革过程中,在各种行业都有出现,仅以杨文所提出的种植业中的玻璃温室为例,我在十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在盆景艺术的创新上作了一些尝试,制作了一种形式别致、意趣清新、格调高雅的“挂屏盆景”,或叫“挂屏风景”,简称“挂景”。这一艺术创作,是国画与盆景的有机结合,它含有浓厚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盆景向何处去?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路:第一条路是因循守旧,躺在历史功绩上睡大觉,最终被时代前进的车轮所淘汰;第二条道路是全盘西化,认为自己的什么都不好,“忘掉自己”跟在洋人的屁股后边跑,到头来永远当不上世界盆景的排头兵;第三条路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至于古为今用,也就是弘扬我民族盆景传统之精华:诗情画意、流派纷呈、百家峥嵘,提倡就地取材等。在此文中我想着重谈谈洋为中用。要做到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制作盆景的素材,大部分靠人工挖掘,采自山野。随着国人环境意识的增强,如何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这一课题突出地摆在广大盆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面前。本刊从去年起,已不再刊登怎样采挖树桩的稿件,而是推广和提倡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来取得盆景素材。本期继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一篇,可资参考。今后,本栏目将对介绍“自育桩材”经验的文稿优先考虑采用。欢迎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4.
贵刊91年第八期“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特辑”对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作了全面忠实的报道,使我们到会人士激发美好深刻的回忆,相信对未有机会参加此次盛会的盆景爱好者及盆景艺术家们,不管是国内的或是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朋友们,在阅读这个“特辑”时,同样会唤起对盆景艺术的喜爱之  相似文献   

15.
葛莘寄语     
今年二期《鉴赏厅》发表冯蜂鸣同志赏析稿后,接到夏著华同志的批评稿,本着“见仁见知”的精神,现将夏文刊出,供盆景作者、赏析者及盆艺爱好者参阅。对同一个作品,有不同的评价与感受这是极其正常的。但在提出问题或不同意见时,希望都能抱着互相学习、共同砌磋的态度,提倡同志式的、友好的讨论。《鉴赏厅》是一个常设栏目。现在这里公开征聘特约撰稿人。有  相似文献   

16.
赵庆泉先生在本文中指出“不少盆景爱好者往往重造型而忽视培育”的问题,确实普遍存在。本刊在编发稿件时,对成功的盆景培育经验的介绍、推广很不够。这方面的来稿也少。我们愿与广大盆景爱好者和业内人士一起,重视盆景培育技术这个问题,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在用土、施肥、栽种、养护等方面进行改革,欢迎大家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总结,共同探讨,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7.
最近,许多作者来信询问明年本刊的编辑组稿设想。现将1988年2月至6月的编辑选题计划刊出,供各地作者参考。 1988年第2期以介绍迎春、春兰、非洲菊、茶花、珠兰、水仙、金莲花、荷包花、四季桂、梅花、马蹄莲、阔叶十大功劳等初春花卉为主,着重家庭养花实用技术、小经验。第3期拟出版我刊创刊以来的第一本“树根造型艺术特辑”,除保留原有花卉盆景重点栏目外,将以较大篇幅介绍根艺的制作技艺。主要栏目有:“根艺品的制作”“根艺品佳作评介”(配图片)“关于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理论的探讨”“根艺品种分类及其特点”“根艺与人”(专访)“树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来稿请配照片或插图。于12月1日前寄至编辑部,我们将在中心彩页及内文中向读者介绍优秀根艺作品。明年的第4期将首次创办“花卉盆景的无土栽培技术专栏”。根据育种与栽培、家庭养花、你问我答等主要栏目的特点,向各地读者推广和介绍有关材料的来源和使用方法及其它实用  相似文献   

18.
更正     
盆景的诗化,是形象艺术向意象艺术嬗变的过程。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使诗与景交相辉映,互作补充,可谓“诗情随景发,画意入景来”。诗化的盆景,乃盆艺中之逸品,作者须具相当的文学艺术修养,非浅薄者所能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作者四年来在与张夷学习盆景的密切接触中所了解到的张夷对于中国山水盆景艺术创作的种种独到见解,并从中华民族赏花理论的角度对张夷创造的砚式盆景风格作了深入剖析,也许会对盆景爱好者有所启迪。全文较长,作了删节修改,分期刊出。  相似文献   

20.
盆景界有人对一种“树冠丰满、不露树枝”的树木盆景形态,称之为“远树景象”,这是不对的。道理十分明显:一、“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的概念。盆景是表现自然景观及其生命景象的有生命的艺术。大体分为三类:山水盆景表现树木景象“远景”;水旱盆景表现树木景象“中景”;树木盆景则是表现树木景象“近景”,甚至可以说是对大自然景观中的局部景象之一的树木景象的“特写式”表现。由此可知“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概念的规定性,故而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