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倍体毛白杨系杨柳科,落叶乔木,树干高大通直,生长快,寿命长,树姿雄伟。抗烟、抗污能力强,是“四旁”、工厂及矿山绿化的良好树种。相比其他杨树品种,毛白杨在材质、速生、长寿、抗性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但由于毛白杨繁殖困难,苗木缺乏,限制了它的迅速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三倍体毛白杨嫁接育苗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倍体毛白杨,生长迅速,木质好,是目前造林和工业用材的优良树种,1997年引入我区。由于苗木必须通过嫁接繁殖,因此生产上常用休眠期炮捻嫁接和生长季长方形芽接,其操作繁琐,且炮捻嫁接成活率很低,使之苗木繁殖缓慢,树苗紧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通县后子河乡苗圃对三倍体毛白杨插穗的引种试验表明:三倍体毛白杨当年成活率达到91.7%,高生长平均达到1.90m,比普通毛白杨平均分别高出1.28倍,并可以安全越冬,因此可以说,引起试验的成功,又为大通县生态环境建设增加了一个新品种,为进一步调整育苗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倍体毛白杨生长快,材质好,树形美,抗污染能力强,是农田林网、城市园林、工矿绿化、西部大开发的首选树种。但三倍体毛白杨不产种子,且由于其枝条内含生根原基少.也无法利用枝条直接扦插繁殖。因此,生产上一般采用芽接和扦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育苗,即:用易生根的大关杨、太青杨、加拿大杨等作砧木,用三倍体毛白杨的芽作接穗嫁接,然后再扦插育苗。由于芽接时,一根砧木上能接十几个芽,形似一条鞭,故称“一条鞭”芽接法。  相似文献   

5.
三倍体毛白杨硬枝扦插容器育苗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筛选有效又经济的三倍体毛白杨容器育苗基质。[方法]以砂壤土、泥炭、珍珠岩、蛭石、河沙、草浆污泥等作为扦插基质,以成活率、苗高生长量作为指标,对三倍体毛白杨容器育苗基质进行筛选。[结果]不同混合基质对容器苗成活率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泥炭与蛭石配比为5∶2(M10)、泥炭与蛭石配比为7∶2(M11)以及纯砂壤土(M1)为基质的扦插成活率较高,达到90.0%以上∶不同混合基质对容器苗高生长量的影响极为显著,砂壤土、泥炭以及蛭石配比为6∶2∶2(M5)以及纯砂壤土(M1)为基质组合的60 d苗高生长量达37.0 cm以上。[结论]结合育苗基质成本分析,确定砂壤土是三倍体毛白杨硬枝扦插容器育苗的最适基质。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1/2MS和WPM)和不同浓度的NAA和BA组合对三倍体毛白杨离体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BA0.3mg·L-1+NAA0.05mg·L-1为适宜的增殖培养基,芽分化率达86.4%,平均芽数达4.4;1/2MS+NAA0.05mg·L-1为适宜的壮苗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4.1%,平均根数为3.1,平均根长为3.5cm,试管苗平均高度达7.4cm;在移栽过程中发现,带愈伤组织的试管苗成活率高于不带愈伤组织的试管苗,达97.0%.  相似文献   

7.
三倍体毛白杨在重盐碱地栽植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倍体毛白杨是我国利用现代细胞工程技术与传统林木杂交技术相结合。经十几年的攻关研究而培育出的毛白杨新品种。塘沽区于2003年引进并在重盐碱地试验示范定植面积3.7hm^2。为达到理想的栽植效果,实施了工程造林技术,建立排灌沟渠和暗管排成管网系统,采取提前挖大坑浇水、晒垡、风化、设垫层、铺炉灰和渣石防土壤次生盐渍化,拌有机肥和生根粉处理,植大苗扣膜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苗木生长表现极佳,并在2005-2008年应用推广。目前该树种已成滨海新区工程绿化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董绒叶 《吉林农业》2010,(6):104-104
毛白杨是关中平原较为普遍的一种材用林树种,以其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材质优良,在杨树中遥居前茅,是三秦关中平原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毛白杨的品种较多,常见的有欧美108杨、中林46号、三倍体毛白杨等,其中尤以三倍体毛白杨品性俱佳,生态适应广泛,适用于造丰产林,农田林网、平原绿化、通道绿化,并且是很好的四旁、道路及城镇绿化美化树种,近年来在关中平原得以大面积推广。文章论述了三倍体毛白杨的繁育、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富刚  张静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22-222,224
以三倍体毛白杨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01 mg/L+NAA 0.30 mg/L,一次成苗及生根培养基为MS+6-BA 0.05 mg/L+NAA 0.20 mg/L。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三倍体毛白杨植株腋芽(或顶芽)、嫩叶片、嫩茎段等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生根等试验,探讨三倍体毛白杨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①以自然状态植株腋芽(或顶芽)、嫩叶片以及无菌苗叶片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均可产生质量较好的愈伤组织,其中以腋芽(或顶芽)产生愈伤组织的频率最高,达100%;以无菌苗叶片为材料,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3.3%-80.0%。②以愈伤组织为材料,不定芽分化频率达13.3%-26.7%;无菌苗叶片经20天培养后,每叶片可产生不定芽5-8个;自然状态下嫩茎段在普通培养室与人工气候箱中均可培养出芽,其中前者芽体小、数量多,后者芽体壮而高、数量少。③在1/2MS NAA0.2mg/L,1/2MS IAA0.2mg/L,1/2MS IBA0.2mg/L三个培养基均可诱导生根,生根率均在70.0%以上,其中以1/2MS NAA0.2mg/L效果最佳。④黄壤土 砻糠灰 河沙按2:1:1配比(体积比)作为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移栽基质,成活率可达92.4%,且生长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1.
Two generations of 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 larvae were fed continuously with leaves of selected clones of transgenic (Bt + API) triploid Chinese white poplar in order to evaluate additive insect-resistant effects of transgenic triploid Chinese white poplar. When the two generations were subcultured with the high and medium level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 the high and medium level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 manifested its obvious additive resistance to C. anachoreta (Fabricius), with higher mortality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C. anachoreta (Fabricius) larvae and longer larvae growth period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than thos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Furthermore, the weight of pupa and the fecundity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generations when subcultured with low level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 These 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population of C. anachoreta (Fabricius) would decline gradually to under the economic threshold even when planting the medium level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s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以高抗虫、中等抗虫和低抗虫转双抗基因三倍体毛白杨(7号、10号和26号)的叶片饲养4龄的杨扇舟蛾幼虫,4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后分别测定其中肠内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用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中肠的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受到明显的抑制,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这些酶抑制不太明显。中肠的淀粉酶也是如此。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比较复杂,24h时出现峰值,随后下降。其中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最明显,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但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蛋白酶变化不明显。转基因杨叶片对幼虫中肠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杀虫机制。  相似文献   

13.
转双抗虫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抗虫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过6年田间栽植的转双抗虫基因(Bt cry1Ac和API)三倍体毛白杨部分系号再次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在杨树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同时以成树转基因系号叶片对杨扇舟蛾(Lymantria disparL.)和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幼虫进行室内饲虫试验,并对幼虫致死率及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9个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均表现出抗虫性,分别有63.15%和31.58%的系号对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表现出高抗性(校正致死率超过80%),且不同系号对两种昆虫抗性大小是一致的,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致死率与幼树相比均已明显下降;转基因明显抑制存活幼虫生长发育,且以不同系号所饲养幼虫的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转基因系号对幼虫致死率与其生长情况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外源基因转入时对生长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倍体毛白杨叶片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倍体毛白杨叶片为外植体,筛选适宜遗传转化叶片的诱导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确定转化体最佳选择压浓度和抗生素浓度。结果表明:叶片诱导分化培养基以MS+6-BA 0.6 mg/L+NAA 0.1 mg/L附加1.5%蔗糖、0.6%琼脂效果最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IBA 0.4 mg/L、1.5%蔗糖、0.6%琼脂。选择压浓度以50 mg/L卡那霉素对叶片分化和嫩茎生根效果显著。培养基中附加300 mg/L的羧卞青霉素不仅有效的抑制农杆菌的生长,而且还对分化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白杨杂种三倍体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该文以银腺杨、毛白杨等白杨为材料, 对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白杨杂种三倍体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银腺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存在着时序性相关.以花粉发育进程为参照,可以相对准确地确定大孢子染色体加倍诱导2n雌配子的有效处理时期.花粉发育到单核中期,即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入细线末期,是银腺杨大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时期,此时施加秋水仙碱处理,三倍体得率最高达167%.银腺杨×毛白杨杂种三倍体在苗期表现出了巨大、速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高温热处理对毛白杨木材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毛白杨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干燥箱内进行木材热处理,研究了处理温度170~230℃、处理时间1~5h的热处理条件下,木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及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降低,而木质素含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处理温度比处理时间对毛白杨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更显著;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临界温度为200℃,处理时间为2h。另外,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木材主要组分变化的原因,发现表征木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强度减弱,而表征木质素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强。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毛白杨木材综纤维素、α-纤维素、木素含量损失率与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其决定系数均在0.9以上,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可见,该模型可以预测出不同处理条件下热处理材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毛白杨 (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进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毛白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有一定的规律 ,且与花序的形态和花药颜色变化有密切相关 ;②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表现因个体不同而不同 ,终变期、中期Ⅰ有数目不等的单价体出现 ,在后期Ⅰ乃至末期Ⅰ、末期Ⅱ可见到单独存在的落后染色体 ,体现了毛白杨遗传上的异质性 ;③毛白杨减数分裂存在多核仁现象 ,在末期Ⅰ、末期Ⅱ最多可见到含 8个小核仁的子核 ,并且随着减数分裂进行 ,多个小核仁发生合并 ,最终生成一个大核仁 ;④毛白杨各无性系在减数分裂进程上存在着差异 ,甚至同一雄性无性系植株的不同花芽或同一花芽上不同部位等 ,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也表现为不同步性 ,显示了种群变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宁夏地区速生杨生长期流液现象发生原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期破坏杨树的疏导组织引起流液有3大原因:①由腐烂病、溃疡病、剖腹病害而引起的流液.②由白杨透翅蛾、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钻蛀性虫害引起的流液.③由修剪伤口引起的流液.通过用40%福美胂50倍液、护树宝80倍液防治病害、氧化乐果原液、敌杀死原液进行树体打孔注药、插毒签防治虫害的方法及采取在修剪口处涂抹油漆、减少机械伤口可有效地防治速生杨在生长期流液现象.  相似文献   

19.
总结幼龄期、青壮年期、衰老期茶树的修剪技术,对茶树树体进行改造,使茶树保持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杉木优良家系育苗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个杉木初选半同胞优良家系进行育苗。结果表明:优良家系种子的发芽势、功木的抗病性及高生长量平均数分别比对照高20.6%,82.1%和33.6%,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势;各家系苗高生长量和生长节律上有显著差异,千粒质量、场圃发芽率、抗病性和抗寒性上也都有明显差别。因此,在杉木育苗管理上应分家系或家系类群采取相应的有育苗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