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花专用长效复混肥对棉株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策勒进行的棉花大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棉花专用长效复混肥能促进棉株生物量的积累和养分吸收;花铃期是棉花生物量累积速率和氮钾养分叹收量最大时期;棉花专用长效复混肥能提高棉花产量和氮磷养分利用率,比常规施肥每公顷提高产量343.2~741.9kg,增产率达18.8%~33.3%,比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提高8.0%~18.6%,磷肥利用率提高13.3%~20.4%,其中有机一无机长效肥的增产效果最明显,肥料利用率最高,每公斤纯养分增产皮棉1.58kg.  相似文献   

2.
增密减氮对高原粳稻产量及其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生产正向减量增效方向转型。以陆育4号为材料,研究了增密减氮对高原粳稻产量及其氮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移栽密度可以获得增产,并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减少10%氮肥用量、增加20%移栽密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6.37%,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5.84%;减少20%氮肥用量、增加30%移栽密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4.07%,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8.63%。  相似文献   

3.
 利用15N示踪技术在温室中研究了无渗漏(长期淹水)和渗漏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氮肥对水稻地上部和根的生长起重要作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土壤的渗漏状况也强烈影响水稻各部分生长及氮肥利用率。长期淹水条件下,水稻的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积累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为18.66%~35.67%;在渗漏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状况相对较好,氮肥利用率达42.0%~65.8%。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作为基肥施用15N回收率比追施低。长期淹水条件下氮肥的激发效应为18%,高于渗漏条件下的5.1%。0~8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的肥料氮低于总施用量的10%。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淋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TJ),氮肥60%基施、40%做越冬肥追施(TJD),氮肥60%基施、40%做薹肥追施(TJT),氮肥60%基施、20%做越冬肥、20%做薹肥追施(TJDT)。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TJDT处理效果最佳,与TJ处理相比,TJDT处理的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6%、2.1kg·kg-1氮和4.9%。同时,TJDT处理的氮素淋失量也最小。氮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氮素平衡影响不大,但是均比氮肥集中做基肥施用(TJ)的表观损失明显减小。尽管油菜收获后,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但分期施肥盈余量明显高于TJ。研究表明在油菜生产中,氮肥分期施用既能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5.
氮肥后移对晚收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后移对晚收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分配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使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增加,在农民习惯收获和晚收条件下分别较正常施氮增产2.11%~2.91%和7.23%~9.52%。晚收较农民习惯收获增产2.12%~6.42%,氮积累量增加1.10%~3.18%;晚收夏玉米茎和子粒氮积累量增加,而叶和其他器官中积累量减少。氮肥后移提高了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晚收条件下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52%~6.87%,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0.82~1.60 kg/kg。氮肥按"30%苗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方式施用在晚收条件下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淋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TJ),氮肥60%基施、40%做越冬肥追施(TJD),氮肥60%基施、40%做薹肥追施(TJT),氮肥60%基施、20%做越冬肥、20%做薹肥追施(TJDT)。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TJDT处理效果最佳,与TJ处理相比,TJDT处理的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6%、2.1 kg&;#8226;kg-1氮和4.9%。同时,TJDT处理的氮素淋失量也最小。氮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氮素平衡影响不大,但是均比氮肥集中做基肥施用(TJ)的表观损失明显减小。尽管油菜收获后,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但分期施肥盈余量明显高于TJ。研究表明在油菜生产中,氮肥分期施用既能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7.
实地氮肥管理对氮肥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江地区代表性品种牡丹江28和空育131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54.2%~61.5%,产量提高了1.6%~8.6%。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42.7%~72.9%和132.1%~242.5%。此外,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还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降低了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8.
追施氮肥对小偃22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给小偃22及其同类型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施肥依据,以小偃22为材料,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单施或同时追施不同量的氮肥,研究了追施氮肥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均对小偃22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追施氮肥处理的平均单产比对照提高11.3%.追施氮肥对产量的效应与追施氮肥时期和追施氮肥量有关.拔节期追施氮肥增产幅度比孕穗期高2~4个百分点.以拔节期37.5 kg/ha与孕穗期75 kg/ha增产幅度最大,比对照增产15.4%.追施氮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两个方面,成穗数平均比对照提高11.5%,以孕穗期追施氮肥对成穗数影响最为明显;穗粒数平均比对照提高6.9%.追施氮肥可明显促进主茎节间的生长,节间总长比对照增加7%,追肥处理对不同部位节间的影响与追施氮肥时期和追施氮肥量有关.追施氮肥可使单株成穗数比对照提高11.4%.追施氮肥对功能叶面积的影响与叶位和蘖位及追施氮肥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2005年早晚两季在湖南省长沙县进行了水稻测苗定量施肥(SSNM)与习惯施肥(对照)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SSNM比对照的氮肥用量减少,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增加,产量略有增加但不显著。其中,氮肥用量早稻比习惯施肥减少33.3%,晚稻减少18.6%,产量分别增加2.0%和3.0%。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9.8 kg/kg和5.0 kg/kg,吸收利用率分别增加24.7和9.3个百分点。生产示范与田间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优  王学华 《作物研究》2014,(5):564-569
综述了我国水稻氮肥使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高产水稻推广应用、土壤氮背景值、施氮时期和比例以及中期晒田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可能因素,提出了通过选育氮肥利用率高的水稻品种,施用新型氮肥并改善施肥技术,氮肥与其他肥料平衡施用,使用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采用适时适地氮肥管理模式和水肥调控技术等方法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