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永和 《作物研究》1991,5(2):11-14
在山丘湖区潜育性稻田应用早稻少耕起垄分厢撒播技术,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一般当季增产幅度平湖区大于丘岗区大于山区;早熟早稻大于中熟早稻大于迟熟早稻;但绝对产量仍然是杂交早稻高于常规迟熟早稻高于常规中熟早稻高于常规早熟早稻。因此,生产上仍以中熟常规早稻搭配中迟熟杂交晚稻的两季产量为高。在不同类型稻田上应用,一般以中低肥田增产幅度高于高肥田,冷浸田高于青荚泥田和白荚泥田,而黄泥田和紫潮泥田的增产幅度稍小。但分厢撒播在中、晚稻上目前仅限于作灾后补救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2.
湖南稻田种植制度主要是绿肥一双季稻。由于这种种植制度常年“两水一板”(两季水稻一季板田绿肥),冬季不能翻耕冻土,次年土壤耕作采取二犁三耙,泥土成浆,以致土壤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变差,使水稻产生僵苗现象。同时湖南双季稻面积大,收早插晚时,牛力、劳力都十分紧张,加之我省早、晚稻插秧后,常遇到5月低温不发和7月下旬高温天气,禾苗迟迟不能回青,是造成双季稻苗数、穗数上不去,产量不稳不高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了稻田少耕晚稻采用杂交稻威优35分厢撒播的试验。1984-1985年扩大试验并结合不同种植制度进行研…  相似文献   

3.
从1986年起,用杂交早稻威优48进行分厢撒播试验,获得初步成功。几年的情况表明,威优48分厢撒播与移栽相比较,分蘖发生早,有利于防止僵苗发生,成穗率高,产量高而稳定,投入少,效益高。平均每亩节省用工3.3个,增产27.2公斤,净增产值18.61元。 威优48分厢撒播要夺取高产,需要抓好以下几项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杂交粳稻嘉优2号的特征特性与直播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优2号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联合绍兴市农科院、诸暨市种子公司、长兴县种子公司、海盐县种子公司选育而成的中熟偏早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诸暨市于2005年引进,2006年开始进行直播栽培的试验示范,在示范中表现出熟期早,抗性好,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优,食味好等特点。经两年直播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完善了嘉优2号直播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敬金星 《作物研究》1989,3(2):32-34
近年来我们将水稻直播技术运用到杂交稻制种上,采用母本分厢撒播,父本移栽的方式,在1986年小试验基础上,1987—1988年进行了大面积试制实践,摸到了一些规律,基本上掌握了直播制种技术。为杂交稻制种寻求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稻田多熟种植与吨粮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吨粮田开发,经过1980—1985年的试验探索,于1986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继60年代跨“纲要”、70年代过“双纲”之后,在全省范围内提出的又一新的奋斗目标。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产条件,积极扩大稻田多熟种植,并运用先进的、综合配套的农艺措施,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过吨粮的逐步升级,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长果种黄麻新品种070-36是我所1970-1976年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叶卵园形是其显著的植物学特征。1977—1978年在13个点试验,最高单产952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6.34%。1978年在湖南南县立新大队基点示范种植21亩,平均单产熟麻350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21.9%。现将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鉴定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兴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在绥化市兴福乡开展的大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经试验示范,1990-1992年连续3年合计种植面积6.9万亩,平均亩产203.6公斤,总结提出“三制”“五化”“四十字”的兴福大豆高产栽培模式,简称“兴福模式”。“三制”即“土壤轮作制、耕暄制、培肥制”;五化即“种子优  相似文献   

9.
长果种黄麻新品种070—36是我所1970—1976年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叶卵园形是其显著的植物学特征。1977—1978年在13个点试验,最高单产952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6.34%。1978年在湖南南县立新大队基点示范种植21亩,平均单产熟麻350斤,比对照广丰长果增产21.9%。  相似文献   

10.
龙海县有稻田32万多亩,历来以水稻高产著称。高产性粮食生产究竟有没有增产潜力?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龙海县早在七十年代中期,各级农业部门就组织推广苏州种麦经验,种小麦丰产试验田、丰产片,总结高产规律,指导面上生产,使全县小麦亩产接近150公斤。但由于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没有跟上,影响小麦面积扩大,亩产也停滞不前。近三年,他们选用早中熟良种,推底免、少耕整地方法,充分利用当地的有机肥源,建立良好的稻田生态环境等综合配套栽  相似文献   

11.
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主持的国家“六、五”攻关项目-“高产、多抗、优质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由于各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于1985年圆满完成攻关任务,共培育出新组合33个,不仅加速了新老组合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在早稻选育上有了新的进展,较好地解决了早、中熟组合配套问题,对我国杂交水稻面积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新贡献。1986年5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六、五”国家科技攻关总结表彰大会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被列为受表彰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同志光荣地出席…  相似文献   

12.
我县历年播种花生23万亩,小麦(麦套玉米)13万亩左右,由于在土地利用上长期以来存在着种植单一的现象,即中上等肥力的地多种植小麦(麦套玉米),瘠薄地多种植花生,造成了多年重茬连作,致使土壤有机质缺乏,养分比例失调,花生病虫害严重,为了提高粮油产量及土地的利用率,我们于1985—1986年在毛洼乡对小麦(地膜)花生一年三收带状轮作栽培技术及应用价值做了研究,1986年在试验的基础上搞了400亩带状轮作示范,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小麦花生一年三收带状轮作制模式。 小麦花生一年三收的模式为:采用4.6尺带田种植,当年秋后一半种4行小  相似文献   

13.
由邵阳市科委下达的“复激保果剂对提早杂交水稻抽穗成熟和增产效益研究”课题,经过1988—1989年两年精心试验示范,在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营千山红农场、屈原农场和湖南南县的省农业劳动模范徐兆发等6家农户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下,使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990年元月11日,邵阳市科委邀请湖南农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及湖南省农业厅等单位15位专家,在邵阳市召开成果鉴定会(内中有4位系书面鉴定意见)。通过对全部技术材料的审定,一致认为:“复激保果剂”能使杂交早稻提早2一5天成熟,增产5.05~9.43%;使杂交晚稻提早3—…  相似文献   

14.
浙农34是浙江大学农学系选育的中熟早籼新品种,2007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诸暨市于2007年引入该品种进行多点试验示范,表现为好种、好看、抗性强,生育期适中,产量潜力大。2008年加大试验示范和配套技术研究力度。经两年试验示范基本摸清了浙农34的特征特性和高产规律,总结完善了浙农34单产500kg/667m^2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早季采用早、中熟品种分厢撒播,晚季搭配中、迟熟杂交组合。是实现全年亩产过吨粮的一种新形式,其关键是充分发挥中迟熟组合的增产优势,技术关键是适时播种早栽,秧田施用多效唑和采用两段育秧,宽行窄株插足基本苗,早追分蘖肥及适时控苗。  相似文献   

16.
1983—1986年,由湖南省粮油生产局、湖南农学院麦类研究室、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及有关地县科研推广单位100多人,组成大麦—双季(杂交)稻三熟亩产吨粮高产攻关研究协作组,连续三年多点进行了大麦—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高产攻关技术综合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科技》1999,(4):7-8
根据“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总体方案”要求及三年初步试验、示范结果,结合友谊农场的特点,特制订友谊农场1999年大豆试验、示范、辐射区实施方案。一、总体设计与指标1总体设计思想1999年是本项目实施的关键年。为了使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麦(油)后移栽棉在我省沿江和里下河稻棉地区发展很快,但由于麦(油)后移栽棉茬口晚,有效开花结铃期短,往往迟发迟熟、低产低质。1986年以来,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总结出了一整套早熟高产配套技术,已在生产上全面推广应用,收到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国超级稻选育与试验示范”工作会议于2003年12月6日在杭州召开。中国水稻所、福建农科院、四川农科院、安徽农科院、四川农大、华南农大等参加单位的1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农业部科教司计划处程金根处长和陈彦宾副处长到会指导。会议由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博士主持。程式华博士代表中国超级稻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的总体进展、完成情况和下阶段的工作思路。程式华博士说 ,“中国超级稻选育与试验示范”项目自立项以来一直受到农业部、科技部等有关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0年被列入首批农业科技跨越计…  相似文献   

20.
“新得力”可湿性粉剂是一种稻田超高效除草剂 ,具有杀草谱广 ,除草活性高 ,药效期长 ,施药方法灵活 ,对水稻安全低毒 ,使用成本低等特点。 1 994年~ 1 996年进行三年试验 ,证明该药对三棱草、小杂草、水藻类除治效果明显。三年来我们对“新得力”在稻田除草中的使用剂量、效果、效益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如下 :1 试验方法1 994年小面积试验 ,1 995年大面积试验 ,1 996年在试验站分场多点示范。试验分两个处理 ,处理 1是公顷施 1 5 0 g“新得力”纯品。处理 2是公顷施 1 2 0 g“新得力”纯品。施药时间在第一次施肥时 ,将“新得力”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