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茶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是我县茶区主要害虫之一。据观察分析,在小绿叶蝉受害区,一般年景夏秋茶产量损失达15%以上,重 可达60%以上。1980年以来,我们建立了茶树病虫害测报点,对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杀虫蝉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及茶尺蠖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轩 《茶叶》1997,23(2):36-37
本文报道了杀虫蝉在茶园中应用结果。用70%杀虫蝉可湿性粉剂750kg/hm^2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的药效均达到94%以上,对捕食性天敌种群也较安全,明显地亿于DDVP。  相似文献   

3.
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药剂筛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种杀虫剂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啶虫脒、烟碱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啶虫脒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处理防效均在97%以上;而烟碱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处理防效为87.10%。综合各药剂的持效性、毒性和防治效果的特点,防治茶小绿叶蝉较理想的药剂为联苯菊酯、烟碱或啶虫咪。  相似文献   

4.
果圣防治茶园主要害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物源农药0.5%果圣水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跗线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5%果圣对茶小绿叶蝉和跗线螨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茶叶无药害,对茶园蜘蛛等天敌安全。使用0.5%果圣25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和跗线螨,药后7d防效分别达到94.63%、91.95%,接近对照药荆10%吡虫啉2000倍液(97.27%)和30%赛丹1000倍液(93.26%)的防治效果,是当前供茶园选择的一种较理想的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和跗线螨的药剂。  相似文献   

5.
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一年有两次高峰期,严重危害茶树生长,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目前关于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的研究颇多,本文主要从广东地区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从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四个方面分析广东地区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为茶园生态发展与无公害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都匀毛尖茶六大产区的茶小绿叶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在5月发生,8月到峰值,10月再有一个小高峰;海拔在1300以上的地区茶小绿叶蝉数量少;茶园周围是林地较田地的茶小绿叶蝉数量较多;茶园管理好较管理差的茶小绿叶蝉数量较少,调查分析发现,茶小绿叶蝉对都匀毛尖茶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小绿叶蝉为我县茶树害虫之首,危害面广,受害最重,一般社、队全年防治都在5—6次以上,少数多达十几次。乐果、敌敌畏是防治小绿叶蝉的当家农药,在我县已使用多年,群众对该药的评价不一,使用技术五花八门。而杀灭菊脂是时  相似文献   

8.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的主要虫害之一。为更好防治茶小绿叶蝉,本研究开展了不同茶树品种间茶小绿叶蝉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自身对于茶小绿叶蝉的抗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使用生物农药茶皂素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防治,将其防治效果与印楝素和化学农药帕立特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与化学农药帕立特相比,生物农药茶皂素和印楝素具有低毒性、速效性较强且药效持久,对茶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假眼小绿叶蝉是浙江松阳县茶园最主要的害虫,发生为害较重。2008年进行了7种新农药防治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除尽、吡蚜酮、天王星和艾美乐对小绿叶蝉防治效果较好;烯啶虫胺防治小绿叶蝉总体效果较对照药剂吡虫啉差;氯噻啉、美加农防治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0.
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假眼小绿叶蝉已上升为我县茶区的头号害虫。全县8.1万亩茶叶普遍发生了该虫的为害,其中为害程度超过5级(9级分级法)的面积在4万亩以上,占总面积的50%;全县每年因此损失的干茶在600t以上,相当于总产的9%~15%。 1990年以前,我县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除了没有找到高效适宜药剂和施药方法不当等问题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科学的防治指标,盲目施药。有的茶场见虫就施药,有的则要  相似文献   

11.
2013-2014年,通过检叶法对无锡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并对5种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无锡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全年呈现2个发生高峰,第1高峰在6月,第2高峰发生在11月,第1次虫口高峰的虫量高于第2次发生高峰。茚虫威乳油、虫螨腈悬浮剂和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高的防效,药后1d防效达90%以上,药后14 d内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叶蝉在茶园有很多种类,其中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小绿叶蝉。两者形态特征大同小异,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基本相同,均属同翅目叶蝉。但全国各地主要发生的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缘叶尖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现将茶园的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农药凯恩、帕力特茶园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中开展150g/L凯恩EC、24%帕力特SC防治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小卷叶蛾要小试验.结果表明:150g/L凯恩EC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在药后3天最高,达到91.70%,药后21天的防效为71.55%; 24%帕力特SC在药后第3天的防效为89.46%,药后第21天的防效达71.62%; 150g/L凯恩EC对茶小卷叶蛾在药后第3天至第21天的防效达到86.55%-86.98%; 24%帕力特SC对茶橙瘿螨的防治效果在药后7天达到87.19%,药后21天为76.52%.150g/L凯恩EC对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有良好防效,24%帕力特SC对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也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4.
杀螟丹(又称巴丹),由日本1988年在我国正式登记巴丹98%可溶性粉剂,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国内目前有50%、95%、98%杀螟丹可溶性粉剂等。该品种胃毒作用强,同时具有触杀和一定的拒食、杀卵等作用,有较长的残效期,杀虫谱广,能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和线虫。由于防治茶丽纹象甲和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良好,1993—1995年在茶丽纹象甲为害严重的茶区安溪和福安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为了明确杀螟丹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我们对杀螟丹的两个单剂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吡虫淋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戴轩 《茶叶》1998,24(2):78-79
报道了吡虫啉在茶园中应用结果,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g/hm^2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在93%以上,对茶园蜘蛛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差于优乐得,优于DDVP,敌杀死,天王星。  相似文献   

16.
王亦财 《茶叶》2005,31(2):114-114
假眼小绿叶蝉是泰顺县茶区主要害虫之一,突出危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是茶树假眼茶小绿叶蝉防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004年我们在产茶乡、镇、茶场以及茶叶专业户茶园,应用安纳进行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7.
小绿叶蝉在丘陵山地茶园重度发生,严重造成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减轻小绿叶蝉的危害,笔者于近几年来对小绿叶蝉发生规律进行观察,针对引起重度发生因素,进行优化防治技术探讨,防治成效显著。 1 重度发生因素 1.1 自然因素 由于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的木本植物,容易常年存在和积累害虫,小绿叶蝉世代重叠,近几年冬  相似文献   

18.
水溶性替代农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溶性农药存在的水浸出率高、农残超标严重等茶叶质量安全隐患,试验采用几种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进行比较,旨在逐步替换当前使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水溶性农药,降低茶叶农残浸出率。结果表明,150 g/L凯恩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最好,与茶蝉净、联苯菊酯等其它药剂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药效持久。  相似文献   

19.
茶小绿叶蝉、茶尺蠖是我县主要茶树害虫。多年来防治茶小绿叶蝉主要用乐果。防治茶尺蠖药效显著的是快灭磷。由于长期单一的使用造成这些农药的药效下降。有的茶区即使增加喷药次数和浓度也难以控制小绿叶蝉、茶尺蠖的为害。因此,我所试图选择高效新农药来福灵(属于合成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我们应用的5%来福灵乳油是由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提供的试用农药。由  相似文献   

20.
韩宝瑜 《中国茶叶》2006,28(4):30-30
2006年5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假眼小绿叶蝉信息素诱捕器在浙江省松阳县茶区大面积示范应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