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所谓的"黑色财富",其实就是营养价值高、市场售价高的黑木耳。在从来不产黑木耳的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一位喜欢钻研科技种植的农民,却在塑料大棚里生产出黑木耳,更令人称奇的是其与众不同的种植方法,这位种植能手是谁呢?他叫刘洪林,家住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为了在致富路上独辟蹊径,于2012年春天建立起昊林食用菌示范基地。基地建成后,刘洪林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去种植仅在春秋两季才能种植的蘑菇、金针菇等食用菌,而是独出心裁决定像东北人那样种植黑木耳。对于他的"异想天开",很多人都善意地  相似文献   

2.
生产持续迅速增长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1474×104t,比2005年增长10.49%;2009年总产量2020×104t;预计2010年可达到2200×104t,比2005年增长64.91%。其中平菇产量最大,2009年为492×104t,占食用菌总产量的24%;黑木耳增长速度最快,2009年产量为269×104t比2005年增长1.76倍;金针菇受餐饮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产量也有较快增长,比2005年增长86.9%。食用菌无公害、绿色、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世界上具体记述食、药用菌最多的国家,也是菌类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山东省邹城市是国内闻名的食用菌生产县级市,全市食用菌种植发展到100多个村庄,种植面积达到600多万米~2,品种涉及双孢菇、杏鲍菇、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大球盖菇、平菇等,年产鲜菇7万多吨,产值7亿余元,食用菌已经成为邹城市农业的支柱产业。邹城市东部的大束、张庄、城前等镇多为山区,山间防空洞较多,防空洞具有冬暖夏凉、环境稳定受外界影响小等特点,洞内常年气温稳定在11~18℃之间。利用这一环境优势,2010年我们进行了防空洞四季平菇栽培技  相似文献   

4.
根据金针菇需在遮光、保湿条件下出菇的生长特性,我们于1990年,在浙江省的江山、黄岩市开展了用黑膜代替常规农膜覆盖金针菇的室内、室外栽培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和提高子实体质量的效应,并可将金针菇从室内移至室外栽培。为此,浙江省的黄岩、临海2个金针菇生产区,今年将全面推广黑膜覆盖栽培金针菇技术。  相似文献   

5.
王立强  高艳 《种子科技》2023,(1):121-123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态势,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都在不断地创新,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黑木耳作为伊春地区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势头日趋强劲,但是就具体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伊春市黑木耳产业发展优势,结合发展现状阐述了黑木耳产业化发展战略要点。  相似文献   

6.
陈伟珍 《保鲜与加工》2016,16(4):118-122
以湛江市售的5种食用菌(新鲜黑木耳、香菇、茶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为试材,采用加热回流消解法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食用菌中锌、镍、铜、铁、锰、砷、铅、镉、钙和镁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消解液选择、消解条件、分析谱线选择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加热回流消解法结合ICP-AES测定食用菌中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8%~8.7%之间,检出限在0.37~2.55μg/L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1.0%~108.5%。该方法快速、稳定、试剂用量少、精确度高,适合食用菌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福建莆仙蔗区,人均耕地0.4亩,常年甘蔗种植20-22万亩,已逐步建立志蔗区高功能、高效益以“轮、间、套,铺、架、挂,农、牧、副”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达到光能利用率显著提高,种群生态协调,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倍增,促进农牧副全面发展,繁荣蔗区经济的效果。甘蔗连作2年后与水稻等作物轮作,在新植蔗生长前期,或在宿根越冬期间套豆类、瓜果、蔬菜、饲料、绿肥;利用甘蔗青梢、无效分蘖及制糖的副产品饲养奶牛、耕牛等发展畜牧业;利用牛粪便、蔗渣为培养料,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套养蘑菇、香菇、金针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利用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及食用菌残料进行沼气发酵。集种植、养殖和食用菌于一体,求得经济、生产、生态3个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概述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 Velutipes Polysaccharides, FVP)的成分,探讨金针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金针菇多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黑木耳的热风干燥工艺技术,比较不同热风温度对黑木耳干燥特性的影响,以自然晾晒干燥和冷冻干燥为对照,对热风干燥黑木耳的水分分布、复水性能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在85 ℃下的热风干燥速率高于55 ℃和70 ℃,干燥过程由升速阶段和降速阶段组成。对干燥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发现Page模型为最佳干燥动力学模型。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曲线显示,热风干燥前黑木耳中的水分以自由水为主;85 ℃热风干燥黑木耳的复水性能略高于55 ℃和70 ℃,显著高于自然晾晒样品(P<0.05)。热风干燥黑木耳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β-胡萝卜素保护能力均显著高于自然晾晒样品(P<0.05),85 ℃热风干燥黑木耳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β-胡萝卜素保护能力分别为150.6、138.9 μg Trolox/g md。综上所述,85 ℃热风干燥工艺操作简单,可以较好地保持黑木耳干制品的品质,该研究为黑木耳干燥干燥过程中的品质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是一种腐生食用菌,多生长在林区,靠耳木为养料生长。为了打破黑木耳生产受原料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人工……  相似文献   

11.
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的发生部位。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独立的遗传物质DNA,能够参与细胞质遗传。目前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已经被解析,但其在不同菌株中的多态性仍未见报道。本研究结合已经公布的金针菇菌株4019-20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和注释了重测序的3株金针菇(6-3,6-21, L22)线粒体序列。基因组比较分析表明: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长度在87 646~88 508 bp,编码蛋白数量均为15个,编码tRNA数目为26个,编码rRNA大亚基和小亚基的基因各1个。除4019-20菌株含有9个内含子外,其余菌株均含有10个内含子。进一步对四株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菌株中含有4个差异片段,其中差异片段Ⅰ为cox1基因第4内含子(菌株4019-20缺失)。同时,我们还检测到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中有两个片段存在移位现象,在移位位点处存在~1.6 kb和~2.8 kb的多态性片段。本研究结果能为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一定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袋栽极易受到杂菌感染,致使整个菌袋长霉、不出耳,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杂菌多、空气不新鲜、多年栽培的菇房消毒不彻底。而利用林间霉菌少、空气新鲜、易保湿的自然气候吊袋栽培黑木耳,不仅能有效防止杂菌感染,提高出耳率和产量(实践证明,比菇棚栽培产量提高20%左右),还能充分利用林间空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前,黑木耳人工栽培以段木栽培为主,80年代末期代料栽培黑木耳试验成功,90年代中期发展到畦床立袋出耳模式,如今我们又总结出全日光畦床栽培黑木耳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是我国名贵的土特产品和传统的出口产品。用园田化高产栽培技术可实观黑木耳栽培的成本低、高效益。以袋料栽培为例,一般每袋成本为0.25~0.65元,可产干木耳50g,以50元/kg计算,每袋可获纯利2元.每666.7斫可收入2.4万元。一年可栽培两茬,共可获利4.8万元。黑木耳园田化高产栽培的环境条件及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黑木耳资源丰富,其中含有多糖、黄酮等多种活性物质,是一种营养较高的食用菌,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法提取黑木耳中的多糖和黄酮,分别用苯酚-浓硫酸法和三氯化铝法测定提取物中多糖和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液料比、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并分别建立多糖、黄酮含量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黑木耳多糖和黄酮含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0∶1,超声时间15 min,提取温度70℃,黑木耳多糖和黄酮的最大含量分别为7.78,0.56 mg/g。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面包干工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金针菇、金针菇粉和干金针菇段为原料,进行金针菇面包干工艺配方的研究。通过对产品感官评价、电子鼻和电子舌的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金针菇面包干配方,并对其进行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通过鲜加和干加等多种形式,形成6个金针菇面包干新配方;通过产品感官评价确定得分较高的配方为新配方1和新配方6;综合电子鼻和电子舌测定结果,确定金针菇面包干最佳配方为新配方1,即:小麦面粉1000 g,酵母32 g,白砂糖140 g,食用盐12 g,酥油110 g,鸡蛋100 g,水400 mL,金针菇粉60 g,该配方制得的面包干边缘呈焦黄色,组织细密,口感酥脆且富含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7.
以传统馒头配方及工艺为基础,将黑木耳作为原料添加到馒头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黑木耳多糖馒头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影响黑木耳多糖馒头品质的4个因素主次顺序为黑木耳浆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加水量。黑木耳多糖馒头最佳配方为黑木耳浆添加量10%,酵母添加量0.7%,加水量50%,白砂糖添加量10%。该条件下生产出来的黑木耳多糖馒头感官评分最高,馒头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8个白金针菇主栽菌株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拮抗试验和RAPD方法对不同白色金针菇栽培菌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将8个菌株分为五类:金白1号、白15、147、玉山Fy 4个菌株各为一类,金针菇(合肥)、金针菇(分P)、金针菇(A2)、金针菇(天)属于第五类.因此认为在食用菌菌种的鉴别中,应用拮抗试验对供试菌株进行初步筛选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RAPD方法从分子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鉴别技术,进而通过系统的综合分析,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魁  王梅玉 《粮食储藏》1993,22(5):23-28
本研究选用金针菇进行深层发酵生产健身饮料。对金针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的营养配比、有机锗强化剂量、菌丝体对锗的富集、发酵生长曲线、总糖消耗曲线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饮料中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富锗金针菇健身饮料,确定了富锗金针菇健身饮料的生产工艺。在对该饮料进行1~6个月保质期试验申发现,该饮料的安全保质期为3个月,随着存放期的延长而逐步变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用种SSR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SSR、AFLP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金针菇遗传变异分析和菌种鉴定上的应用。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中国市场上20个主要的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用种的遗传多样性。29对SSR引物和60对AFLP引物分别检测到37个及206个多态位点;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6~1.00、0.54~0.97。AFLP标记的多态性比SSR高。2种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均揭示出中国市场上工厂化金针菇用种遗传多样性相对较小,亲缘关系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