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地膜移栽方式栽培间作小辣椒能获得优质高产。播式以4月初塑料大棚播种育苗、6月初地膜移栽最佳;种植密度以12万~13.5万株/hm^2的平均单株结椒数、鲜干椒产量、红椒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哈尔滨地区粘玉米间作小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了粘玉米和小辣椒的适宜间作比例、经济效益以及粘玉米间作小辣椒的具体栽培技术,从选地、隔离种植、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做了详尽的叙述。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需求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等现象导致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了粮油争地、粮棉争地等矛盾,研究表明间作种植技术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地缓解这些矛盾.目前,在我国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单一作物的播种机械化研究较多,针对间作播种机械化的深入研究较少.基于此,针对国内几种主要的典型间作种植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阐述其主要种植农艺要求、种植模式特点和主要种植区域等,综合分析当前间作播种装备的发展现状,列举几种不同类型的间作播种机械,对其作业功能、性能特点和机械参数等做出研究分析,同时对我国间作播种机械化发展进行展望,以期推动间作种植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小辣椒与芝麻间作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间作模式、品种选择、椒苗培育、选地施肥、整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与晾晒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玉米/芸豆间作模式下,芸豆种植密度从7.8万株/hm2到19.2万株/hm2变化过程中,芸豆产量呈抛物线变化,种植密度变化主要影响芸豆单株荚数和粒重,对单荚粒数影响较小.同时,种植密度对芸豆籽粒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籽粒外观品质变劣程度加剧,籽粒淀粉含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则极显著增加.综合产量及品质指标分析,在此种植模式下,芸豆密度为12.5万株/hm2时可实现优质高产,是玉米间作芸豆的最佳密度配置.  相似文献   

6.
在当地套作模式基础上,兼顾小麦、小辣椒双高产,通过行距调整、株距配置、品种筛选、合理密植、共生期和中后期管理等措施,改善田间群体结构,增加小麦、小辣椒种植密度,发挥小麦边行优势,提高对小辣椒的遮阴效果,降低病虫为害,实现小麦、小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配置由1 m一带改为0.8 m一带,缩小小辣椒行距,由40 cm缩减到20 cm,每亩小麦群体增加2.5万~3.0万头,小辣椒群体增加2 000~2 500株;小麦、小辣椒每亩平均单产均达到500 kg。每亩效益5 000~6 000元,亩增效益1 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下旬,在小辣椒收获晾晒期,我们对临颍县的王岗镇、三家店镇、窝城镇、王孟乡4个乡镇16个村32户的小辣椒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部分农户缺少生产理念,信息市场闭塞,购销市场不规范、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造成小辣椒效益在不同年份波动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临颍小辣椒种植的整体水平,同时对河南省小辣椒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临颍小辣椒生产基本情况和特点(一)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增加,播种面积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8.
小辣椒是砚山县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品粗加工均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拓展栽培技术层次,填补6~7月市场无鲜小椒产品的空缺,我县自1998年开始利用冬闲耕地和冬春温热资源探索小辣椒早春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已获得成功,并总结了一套较完整的栽培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天水 《农家致富》2005,(22):21-21
江苏省启东市小辣椒协会成立于2001年11月,协会下设种植、加工、营销三个专业委员会。协会成立后,不断壮大小辣椒种植规模,挖掘小辣椒深加丁潜力,开拓小辣椒市场.推进了小辣椒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显著增加了椒农的收入。目前,会员已发展到2000多个,种植小辣椒面积4000多亩。会员种植的小辣椒与普通种植户相比.亩增收105元,增收共计达4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0.
浅析小辣椒落花、落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辣椒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南阳市,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全市小辣椒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66万hm2,总产38.58万t,主要栽培品种有三鹰椒、子弹头、新一代、内椒系列、邓椒系列和香花小辣椒等。小辣椒已成为南阳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但是,在小辣椒生产中,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落花落果现象。据调查,小辣椒一般落花率在20%~40%,落果率在5%~10%。因此,认真分析小辣椒落花落果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预防和防治措施对指导小辣椒生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设置玉米与魔芋1∶4、2∶4行比种植和净作魔芋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魔芋采用8.78、12.07、15.36和18.66万/hm24种种植密度,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魔芋主要生长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遮荫有利魔芋生长,表现为植株交高,生长繁茂,发病轻,叶绿素和葡苷聚糖含量套作都较净作高.综合考虑,魔芋与玉米间作,以玉米∶魔芋=2∶4的间作模式、种植密度为15.36万株/hm2最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小辣椒的生物学特性,阜南县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应种植,因此近几年来在全县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生产中小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低而不稳。为了提高农民种植小辣椒的积极性,增加经济收入,提出了小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培育壮苗,实现壮苗早栽;移栽大田,实现规范化栽植;加强田间管理,实现早熟高产优质,供农民朋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和田地区粮食生产以林粮间作为主,林粮间作冬小麦种植面积占总冬小麦面积的83.74%,但随着果树树冠不断扩大,林粮间作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小麦单产的影响严重。为调整果树种植密度,实现林粮效益最大化,特引进相对耐阴冬小麦新品种(系)在核桃园进行不同核桃种植密度小麦间作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套种小辣椒栽培模式较好地满足了黄淮麦区小辣椒生长对光照和温度的需求,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是一种粮食经济双丰收的种植模式。本文总结该模式下的施肥技术,即依据小辣椒各个生育期的需肥规律,采用苗肥、底肥、追肥和喷施叶面肥等方式合理施肥,最大限度地满足小辣椒生育期对营养成分的要求,可以提高小辣椒的肥料利用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适宜的橡胶园间作模式,探索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胶园间作的最佳密度,笔者研究了在常规和宽窄行胶园中珠芽魔芋种植密度对珠芽魔芋的叶形态指标、叶面球茎数量及植株倒伏率、地下球茎的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比常规胶园更适合珠芽魔芋间作;宽窄行胶园、常规胶园的适宜...  相似文献   

16.
机采种植棉花作为一种棉花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疆等地,是未来棉花产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对我国机采种植模式下棉花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又分别对机采种植模 式下密度对棉花影响研究注意事项、研究内容与意义和种植密度与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关系进行了阐 述,最后针对我国机采种植模式下棉花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51-155
为明确适宜玉米‖花生间作的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采用玉米、花生行比3∶4的间作模式,以鲁单818和登海605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株距18、16、14 cm),研究玉米不同品种与密度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生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熟期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降低了分枝数和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间作花生中后期叶面积指数、生长率亦呈降低趋势。从整体来看,同一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间作花生的生长发育受到的影响呈增强趋势,但处理间并不明显;相同种植密度,登海605对间作花生的影响小于鲁单818。本试验条件下,选择登海605、密度控制在株距14 cm左右,可较好地兼顾玉米、花生复合群体产量,为进一步优化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玉米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主要栽培因素对辣椒品质的影响,为改善辣椒产量性状指标、提高辣椒产量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玉米播种密度、辣椒播种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喷施叶面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探讨间作栽培措施对辣椒维生素C、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辣椒综合品质最佳组合是A2B3C1D2,即玉米播种密度为28500株/ha、辣椒播种密度为39000墩/ha、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其辣椒维生素C含量为145.906mg/100g、辣椒素含量为152.346mg/100g、干物质含量为15.594%。【结论】在玉米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合理安排玉米、辣椒种植密度,配施叶面肥,无须剪枝剪叶,即可改善辣椒品质。  相似文献   

19.
曹国璠  丁飞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112-1115
【目的】研究玉米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主要栽培因素对辣椒品质的影响,为改善辣椒产量性状指标、提高辣椒产量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玉米播种密度、辣椒播种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喷施叶面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探讨间作栽培措施对辣椒维生素C、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辣椒综合品质最佳组合是A2B3C1D2,即玉米播种密度为28500株/ha、辣椒播种密度为39000墩/ha、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其辣椒维生素C含量为145.906 mg/100 g、辣椒素含量为152.346 mg/100 g、干物质含量为15.594%。【结论】在玉米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合理安排玉米、辣椒种植密度,配施叶面肥,无须剪枝剪叶,即可改善辣椒品质。  相似文献   

20.
辣椒采用平植栽培并配以常压滴灌技术可使播种时间提前,促进早出苗、出齐苗,同时增大辣椒种植密度,提高辣椒单产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