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辽宁省2004-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辽宁省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2.587 5 hm2/人增加到2007年的3.340 1 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由0.565 2 hm2/人降低到0.559 0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则由2.022 3 hm2/人增长到2.781 1 hm2/人.高额的生态赤字反映出辽宁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赤字的快速增长则反映出当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发展中应涮整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市2005年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05年西安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为1.020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35 hm2/人,生态赤字为-0.785 hm2,万元GDP足迹为1.632 hm2,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1.15,发展能力为1.17,显示西安市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开封市1999~2007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1999~2007年,开封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呈现整体上升趋势,由1999年的1.54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1.94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不大,为0.33~0.38hm2/人;万元GDP生态足迹呈明显下降趋势,从3.58hm2/万元GDP降低到1.76hm2/万元GDP;除2003年外,生态赤字表现出明显的加重趋势,由1999年的-1.20hm2/人变为2007年的-1.57hm2/人,这表明开封市的自然资源目前仍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昌乐县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昌乐县2003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和分析了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昌乐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1099hm2,而昌乐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422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771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6328hm2.昌乐县的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2倍,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昌乐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的增加,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状态之下.  相似文献   

5.
张晶晶  胡晓钧  杨继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07-16409,16494
生态足迹方法是定量测度区域发展可持续状态的一种简易方法。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辽宁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由1998年的3.024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738hm2/人;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8%;生态赤字逐渐增大,由1998年的2.342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088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从3.211hm2/万元下降到1.850hm2/万元,表明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吉林省1998-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合生态赤字、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赤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分析吉林省近13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1998-2010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7841hm2/人增长到3.201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3535hm2/人减少到1.3028hm2/人,生态赤字从0.4306hm2/人增大到1.8985hm2/人,吉林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1998-2010年期间,生态协调系数都比较接近1.414,属于基本不协调。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发展能力指数由2.1429升到3.0902。万元GDP生态赤字先升后降:从1998年的0.7308hm2/万元升到2002年的0.9888hm2/万元,最后降到2010年的0.6016hm2/万元。灰色预测模型显示:2011-2020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将由3.4833hm2/人增大到5.7022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2978hm2/人降到1.2676hm2/人,生态赤字将由2.1855hm2/人增大到4.4346hm2/人。吉林省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人民素质,否则,生态赤字将会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状况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山西省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量为2.491 941 hm2/cap,扣除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10 258 hm2/cap,生态赤字达1.681 683 hm2/cap;通过分析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表明山西省的资源利用效率很低;通过计算分析2001年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表明山西省的发展能力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楚雄州农业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介绍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云南省楚雄州为研究对象,对楚雄州2007年的农业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楚雄州农业生态足迹为1.521 hm2/人,而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为0.888 hm2/人,人均赤字达0.633 hm2/人,即生态承载力仅为生态足迹的58.34%,表明楚雄州农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分析了农业生态赤字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陕西省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68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27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7612hm2,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1.8倍。说明陕西省2001年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耕地足迹,耕地生态赤字为0.4919hm2/人,占总生态赤字的64.62%。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秋  苏飞  张平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42-1143,117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辽宁省1996~2005年耕地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0.337 6 hm2/人增加到2005年的0.395 9 hm2/人;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由1996年0.300 7hm2/人减少到2005年的0.269 6 hm2/人;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也不断扩大;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耕地生态超载指数不断扩大,说明目前辽宁省耕地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化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生态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城市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提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概念及其生态原则,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和可持续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R S与 G I S互相结合应用,在包头市复合生态环境系统调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省时,省力,节约经费,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清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为该地区今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性数据与依据,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主城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功能区土壤As,Cd,Cr,Cu,Hg,N i,Pb,Zn等8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差异,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Hg和Cd,已分别达到极度生态危害水平和很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余均显示为轻度生态危害水平;不同功能区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的顺序依次是: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旅游区>交通区>文教区,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均已达到很强生态危害水平,旅游区达到强度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4.
● Patterns and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on urban forests are reviewed. ● N deposition generally shows an urban hotspot phenomenon. ● Urban N deposition shows high ratios of ammonium to nitrate. ● N deposition likely has distinct effects on urban and natural forests. The global urban area is expanding continuously, resulting in unprecedented emissions and deposition of reactive nitrogen (N) in urban environments. However, large knowledge gaps remain in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on urban forests that provide key ecosystem services for an increasing majority of city dweller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in urban forests was synthesized 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Nitrogen deposition generally increases closer to cities, resulting in an urban hotspot phenomeno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N deposition also shift across urban-suburban-rural gradients, showing higher ratios of ammonium to nitrate in and around urban areas.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on urban forest ecosystems are overviewed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ecosystem N cycling, soil acidification, nutrient imbalances, soi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ee growth and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plant and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The distinct effects of unprecedented N deposition on urban forests are discus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mmon effects in natural forests. Despite the existing research efforts, several key research needs are highlighted to fill the knowledge gaps in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N deposition on urban forest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沅江洞庭湖区稻田、麻园土壤生态系统的轮作制度、施肥情况、作物产量及秸杆还田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湖区不同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湖区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氮素、磷素输入输出基本平衡,钾素严重亏缺,麻园土壤生态系统氮索盈余,磷素、钾素基本平衡,因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稻田土壤偏低,而碱解氮和有效磷、钾养分高于稻田稻田土壤。同时,稻田、麻田土壤大量施用氮、磷肥,也影响到钾素及微量元素锌的平衡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的概念给出了表述,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作了阐述,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具体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青沟是为保护我国东部沙地中独特的森林生态和珍贵的落叶阔叶林树种,于198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年来,大青沟已逐渐被建设成为内蒙古著名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胜地.本文以生态评价的7项要素为主要内容,说明大青沟生态质量较好,保护的优先程度较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重庆雪宝山自然保护区AHP生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保护我国典型的大巴山南坡植被格局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世界极危物种——崖柏(T.sutchuenensis Franch)及其生境,保护相对纬度、海拔最低的大面积的亚高山草甸,保护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植物群落类型,保护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性生境和生物区系,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等,2002年重庆雪宝山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自然保护区。以该保护区的多样性、代表性、珍稀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稳定性、人类干扰7项要素为主要内容,对重庆雪宝山进行AHP生态评价,研究结果说明雪宝山生态质量较好,保护的优先程度较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酿酒葡萄生态适应性气候图形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4种主要气候类型和7个葡萄栽培地区气象要素的计算机气候图形分析以及葡萄栽培调查表明,气温和日照不是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的限制性因子,而6-9月的降雨量则是影响酿酒葡萄栽培与酒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