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与粮食作物,大豆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与玉米、水稻等作物相比,其研究进展十分缓慢。20世纪80年代末,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遗传育种效率。本文从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数量性状基因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四个方面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381-1383
大豆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植物蛋白质与食用油的重要来源。大豆种植时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大豆育种效率方面的研究一直是重要的作物研究课题。关于DNA分子标记技术用于提升大豆育种效率的研究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新的遗传学研究工具,其信息量大、可靠性高、多态性丰富特点较为突出,应用于大豆遗传育种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介绍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并就其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豆遗传转化的再生系统、遗传转化的研究方法以及大豆抗病毒基因工程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对果树遗传转化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为遗传转化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包括抗病虫害新品种的培育、果实性状的改良、矮化品种的培育、提高果树抗逆性以及其他方面的育种方向,为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果树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大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农艺性状定位等3 个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大豆育种研究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简述了基因测序的主要方法及全基因组重测序在大豆育种、遗传转化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了目前全基因组重测序从发现突变位点、揭示进化关系、挖掘功能基因等基因功能和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大豆育种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理,为今后基因测序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外种质在山东大豆育种中的遗传贡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4个国外大豆品种和种质被广泛应用于山东大豆育种研究和生产,共衍生出26个大豆品种,占山东省大豆育成品种的33 3%。衍生品种的播种面积占山东省大豆播种面积的40 2%。国外种质在山东省大豆育种中的细胞核遗传贡献值为10 751,细胞质遗传贡献值为2。  相似文献   

8.
林木生长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遗传杂合性高,增加了常规育种的盲目性。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林木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概述了分子标记、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非洲菊遗传改良现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非洲菊的遗传育种改良工作提供参考,从非洲菊常规遗传育种、新技术育种以及基因工程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遗传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良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发状根农杆菌Ri质粒侵染植物后诱导大量发状根发生,由此发展起来的遗传转化体系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转基因技术,并被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也是目前转基因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现有的大豆子叶节、幼胚、胚尖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低、周期长,而发状根遗传转化体系具有转化效率高、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发状根在大豆基因工程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状根在大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转基因大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大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国外已成功将转基因大豆作为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动力.我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转基因大豆品种,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转化技术和成功经验,立足现有技术,改进遗传转化体系.文章综述转基因大豆的应用概况和研究现状,介绍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和大豆转基因方法,阐述目前转基因大豆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布于大豆(Glycine max)全基因组的90对SSR引物,对来自全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具有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血缘的10个大豆育成品种及其17个亲本材料进行聚类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供试材料被分成三类,即育成的大豆品种与其栽培大豆亲本聚为一类,野生大豆亲本在三类中均有分布;野生大豆亲本与栽培大豆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177 6野生大豆亲本与育成大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0.149 0栽培大豆亲本与育成大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0.092 9。表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应用遗传基础不同及遗传差异性较大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进行杂交选择,进而拓宽大豆的遗传基础、丰富大豆遗传多样性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结构分化和亚群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大豆育成品种总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及其地理生态亚群和育成时期亚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国大豆育种主干亲本遴选提供遗传背景依据。【方法】从1923-2005年育成的1 300个品种中抽选378份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组成代表性样本,选用大豆核基因组64个SSR标记,采用Structure Version 2.2软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亚群体分化分析和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特异性分析。【结果】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由7类血缘组成,遗传上明显分化为不同的地理生态亚群和育成时期亚群,各有其不同的血缘构成特点;各地理生态亚群具有其特有、特缺和互补等位变异,体现了其遗传来源的相对生态特异性;随着品种育成时期的推进,不同时期有不同血缘的种质加入,各育成时期亚群具有其特有、特缺和互补等位变异,体现了育种发展的特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与中国地方品种群体、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相比,其遗传基础因源于有限祖先亲本数的瓶颈效应而相对狭窄;分省亚群中黑龙江、江苏亚群的等位变异数可以向其他亚群提供的补充等位变异数均依次最多,其亲本来源较宽、遗传基础较广。分时期亚群平均等位变异数随着时期的推移各亚群等位变异数增加,遗传多样性程度增高,近期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宽于历史上前期育成的品种。【结论】研究结果证明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存在遗传结构上的地理生态分化和育成时期分化,因而各亚群具有相对遗传特异性,体现在血缘构成和特有、特缺及互补等位变异上,这构成了未来大豆育种中亚群间种质或基因交流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流域片国家区域试验的45份大豆品种为材料,选择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的13对SSR标记进行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att138、Satt514、Satt231、Satt380、Satt442和Satt369这6对引物可以将45个参试大豆品种区分开,并获得唯一的分子ID;参试大豆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1.00,平均相似系数为0.442 4,结果说明长江流域片国家区试大豆品种间遗传同源性较小,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西部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实质和相关变异,评价对产量间接选择的重要性,为黑龙江省西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6个熟期和结荚习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大豆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进度。结果表明:提高黑龙江省西部大豆产量,必须有适当的株高,并确保有足够的节数和单株粒数。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品种10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区间大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农艺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差异性。具有极大遗传进度(RGS%>40%)且遗传力>60%的有南方大豆的株高;具中等遗传进展(40%>RGS%>10%)且遗传力>60%的性状有北方复种夏播大豆区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全生育期,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品种的结荚高度,南方复种多播季大豆区品种的结荚高度、全生育期,国外品种的株高、全生育期;具一定的遗传进展(1%>RGS%>5%)且遗传力>60%的有: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品种的单株产量。在5%的选择强度下,全生育期、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的相对遗传进度均大于20%。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遗传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对大豆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利用以及利用分子标记、大豆遗传图谱和组织培养等手段对大豆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豆遗传资源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大豆属高蛋白豆类植物,对人体有着特殊的营养价值,但氨基酸含量不均衡,含硫氨基酸(Cys与Met)含量很少,影响大豆营养价值。传统的分子育种与基因工程法是目前主要用于提高大豆含硫氨基酸的方法。综述了植物含硫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途径中各个关键酶基因的研究进展,针对各个基因的不同研究情况,提出各种不同能够提高大豆含硫氨基酸的基因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耐盐育种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耐盐性是优于传统育种的有效途径。MYB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包括盐胁迫在内的植物非生物胁迫调控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阐述了MYB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拟南芥、烟草及水稻、大豆、番茄等植物耐盐基因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MYB转录因子的利用及植物耐盐遗传改良及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大豆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的同时,该品种的生理性状也发生了变化,但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比生理性状的改善幅度较小,大豆生理性状的遗传改良孕育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建立以生理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程序,定向改变大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是提升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