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福安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于1851年面世,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全市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毛茶产量2.57万吨,毛茶产值7.61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9亿元,是全国第一批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茶业产值逐年提升,2006、2007、2008年分别同比增长17.2%、53.65%、31.87%。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14,(11):44-45
岳西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1936年1月,由民国政府析潜山、太湖、霍山、舒城4县部分地域设立。茶业是本县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全县茶园15.45万亩,产茶4450吨,产值7亿余元,其中名优茶2200吨,产值3.8亿元。自全国名茶岳西翠兰创立以来,岳西县做大做强茶业经济,使之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主线,农民增收的第一渠道和农村经济的第一产业,积极响应中国茶叶学会"名乡产名茶,名茶创名牌,名牌显名茶"的品牌战略号召,按"生态优先、加速崛起、富民兴县"发展要求,努力提升茶叶基地、品牌、食业的内在素质,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品质战略和产业化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新晋“中国名茶之乡”。 相似文献
4.
5.
湖北鹤峰县地处鄂西南边陲、恩施自治州东南部,国土面积2872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人。鹤峰是湖北省著名的产茶大县之一,境内山清水秀,植被覆盖率高,独特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自然品质极佳,具有香高味醇、耐冲泡、无污染、天然含硒的品质特征,早在明清时期鹤峰茶叶就被称为“茗贡”,并远销海外,被英国人称为“皇后茶”。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名茶之乡新昌县历来重视茶叶生产,尤以去年“大佛”龙井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后,更加重视茶叶的质量安全,要把全年产茶包括夏秋茶全部实现“放心茶”,保持大佛龙井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 《中国茶叶》2008,30(12):26-27
安徽省黄山区(原太平县)位于安徽省南部腹地,境内南耸雄伟的黄山,北卧碧波荡漾的太平湖,西临佛教圣地九华山,区位优势国内罕见。“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对黄山区神奇地貌的写照,全境群山叠翠,峰峦密布,树木葱茏,植被茂密,生态环境绝佳。宜茶环境无与伦比、得天独厚,茶品优异,名茶荟萃,“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位列中国十大名茶。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中国名茶之乡浙江省新昌县出台了新一轮《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00年以来新昌县出台的第4个关于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与以往几次相比,该《意见》有了新的创意、提高与完善,具有以下5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潮州是广东乌龙茶的发祥地和重要产区,茶叶是潮州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之一。坚持潮州茶叶产业持续发展,是推进潮州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兰溪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是兰溪的特色农产品,有悠久的历史。史载,明正德六年(1511),武宗朱厚照游杭州后,取浙中赴赣,途经兰溪时,恰逢清明时节,陪同的浙江巡按及兰溪县令遂进献兰溪最好的雨前毛尖。朱厚照品尝后,对此茶大为赞赏。1979年9月出版的由我国茶叶专家庄晚芳先生等编著的《中国名茶》一书,收录了兰溪毛峰。兰溪毛峰于1986、1987、1988、1990年被评为省优名茶,2002年5月荣获中国精品名茶金奖。然而由于对茶叶品牌不够重视,曾经响铛铛的兰溪毛峰,一度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5.
16.
17.
四月的长沙,茶香醉人。4月23日,中国名茶之乡新闻发布会暨石门银峰品茗会在长沙华天大酒店举行,石门县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8.
打造“三杯香”品牌做强泰顺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泰顺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近年来品牌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剖析了制约品牌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打造三杯香品牌、做强茶产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西滨,距省会合肥仅39公里,已融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现有茶园6.6万亩,年产干茶2000吨,产值1.2亿元,全县21个乡镇中有15个产茶,约有5万户,20万茶农,茶叶是山区特色和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0月11日,浙江省磐安县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这是中国茶叶学会、全国茶界专家对磐安茶业悠久发展历史、优良生产环境、深厚文化底蕴、扎实产业基础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县推动茶产业提升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我县将以此次命名为契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入实施“名乡产名茶,名茶创名牌,名牌显名茶”的品牌战略,努力构建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茶业体系,不断推动我县茶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增效、茶农增收和优质茶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