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定不同培养基、pH值、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雪莲果紫斑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紫斑病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佳pH值为7~8,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对新发现的越橘镰孢果腐病菌(Fusarium 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O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产孢最适温度为21℃;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尿素;pH 5~6适宜菌丝生长,pH 6产孢最佳;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7℃(10 min)。病菌生长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病菌生长的影响最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2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咯菌腈、丙环·嘧菌酯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0.5000 mg·L~(-1)。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越橘镰孢菌果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防效较好,能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草莓根腐病菌C16-4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近年来设施草莓根腐病普遍发生并逐年加重的现状,明确北京地区引起设施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真菌的种类。【方法】以草莓根腐病(Strawberry root rot)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株上共分离纯化得到5个菌株,对主要致病菌C16-4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最利于C16-4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PDA;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碳源为麦芽糖和淀粉。菌丝在10~35℃均可以生长,在本试验所设温度范围内,最适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分别为25℃和30℃。菌丝在pH值为5~7时均可以生长,最适pH值为7,中性条件下利于产孢。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在全黑暗情况下产孢量最大。【结论】通过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结果和ITS序列分析,将C16-4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 Schlecht)。  相似文献   

4.
大樱桃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腐病在辽宁大樱桃产区严重发生,对大樱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从温度、光照、pH以及营养条件几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樱桃褐腐病菌菌丝在PSA培养基、25℃、pH 6.0及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产孢最佳条件为PDA、木糖、NH4H2PO4、25℃、pH 6.0;分生孢子在可溶性淀粉、NH4H2PO4、25℃、pH 7.0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5.
对椰子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pal marum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5~30℃该病原菌菌丝都可以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pH值4.0~11.0都能生长,生长最适pH值为5.0。在Richard培养基上,病原菌以海藻糖为碳源生长最好,以磷酸二氢铵为氮源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6.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茄腐镰孢菌引起的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6种碳源培养基和9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均较良好,而在L-精氨酸上生长较慢.病菌菌丝在10~35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2,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病菌分生孢子在供试的6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10~35 ℃,最适温度为27℃;pH值2~12范围内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2℃、10 min.  相似文献   

7.
苹果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pH值、湿度、碳源、光照对苹果炭疽病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苹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28℃,低温对菌丝体无致死作用,只能仰制生长,恢复常温,菌丝体均可恢复生长;当外界湿度(RH)>80%时,湿度对菌丝体生长速率影响不大;在pH 3~11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H为4;该菌对多种碳源都能利用,其中以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作为碳源,菌丝生长较好;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新发现的梨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的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DA培养基,温度25℃,pH7,暗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54℃,10 min;担孢子最佳萌发温度为20℃,pH 6,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明显,担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 min。该菌产孢的培养基配方为燕麦15 g、琼脂15 g、葡萄糖10 g、甘氨酸2 g、CaCO3 0.5 g、NaCl2 g、水1 000 mL,pH 6。相对湿度95%以上,光暗交替及低温诱导均有利于产孢。离体果实接种的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A. bombacina除侵染梨果实外,还可侵染苹果、草莓、樱桃、油桃、杏和枣等果实,但不侵染蓝莓、葡萄、橙和猕猴桃等果实,对山楂、橘和柚果实的侵染能力较弱,且对橘和柚的侵染仅限于果皮,不深入到果肉组织中,A. bombacina对梨、苹果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引起的百香果采后果腐病是黄果百香果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病原菌的最适生长pH为4.5~5.5,最适生长温度为31~34 ℃;其可利用蔗糖、甘油、D-半乳糖等11种供试碳源;可利用硫酸铵、氯化铵、L-天冬酰胺等11种供试氮源,尿素为最难利用的氮源;不同光照条件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4种供试杀菌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和丙环唑的毒力较高,其EC50值分别为0.0072 mg·L-1和0.7067 mg·L-1,均小于1 mg·L-1;其EC95值分别为90.5459 mg·L-1和33.1295 mg·L-1,均小于100 mg·L-1。  相似文献   

10.
杧果红点病是近年在海南杧果上发现的新病害,由炭疽菌Colletotrichumsp.引起。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3~37℃,适宜温度25~31℃;孢子产生温度16~37℃,最适温度34℃。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广,均为3.0~11.0,适宜pH值分别为4.0~8.0、4.0~7.0和5.0~9.0。供试碳源中,以葡萄糖、蔗糖、菊糖为碳源菌丝生长良好;以菊糖为碳源最适产孢。供试氮源中,以硝酸钙、硝酸钾为氮源菌丝生长良好;以甘氨酸为氮源产孢量最大。营养及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产孢有明显影响,在PSA、PSA+酵母膏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在PSA+酵母膏培养基上产孢量大;光照可促进产孢。  相似文献   

11.
对墨兰茎腐病原菌(Fusarium axysporum Schl.)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6℃,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4℃;菌丝生长最适pH为6~7,pH为9时最适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60℃经25min或65℃经20min或70℃经5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经25min或50℃经5min或55℃经2min;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2.
利用萝卜黑腐病菌株在42份萝卜种质资源苗期喷雾接种筛选获得6份抗病材料,18份中抗材料;萝卜块离体接种黑腐病菌株从13份高代自交系中筛选获得2份中抗材料。利用萝卜黑斑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离体叶片,从13份高代自交系中筛选获得1份抗病材料,6份中抗材料。利用已知的根肿病4号生理小种从13份高代自交系中筛选获得2份感病备选材料,4份抗病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2~3a生"布兰瑞克"无花果为试材,研究4种组合药剂对无花果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防治效果和成本看,福美砷+五氯硝基苯+多菌灵或福美砷+根病清+甲霜灵锰锌10~15g的300倍液为最佳组合药剂。  相似文献   

14.
生物调控剂对大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生物调控剂对大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调控剂处理使大蒜独头率显著提高,200 mg/kg处理阿城紫皮蒜独头率可达88.5%。生物调控剂可以使大蒜叶片变宽、假茎长变短、植株矮化,鲜重和根重增加、根冠比值增大,在苗期起到壮苗的作用。同时初步明确了生物调控剂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西瓜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西瓜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瓜根腐病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是10~40℃,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pH4~10范围内都能生长,适宜pH范围为7~10,最适pH为8;能够很好地利用多种碳源;适宜的氮源是硝态氮,而铵态氮不利于其生长。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达到90%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萌发,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是100%;分生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8℃,5min。  相似文献   

16.
河套灌区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番茄根腐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传播途径和影响发病的因素;指出了河套灌区番茄根腐病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是重茬严重,大水漫灌,缺乏有机肥;提出了防治番茄根腐病应减少重茬,高垄栽培,合理调整土壤温湿度,增施有机肥和苗床消毒,培育壮苗、大苗等,并积极开展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7.
国外甜菜褐斑病、根腐病、黄化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外甜菜褐斑病、根腐病和黄化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2016—2018年以洛阳地区不同牡丹种植地的根腐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检测分离物的致病性,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具有致病性的分离物进行鉴定,以明确引起洛阳地区牡丹根腐病发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从30份根腐病株中共分离获得15株病原分离物,离体致病性检测表明9株分离物具有显著致病性;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9株致病分离物为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rDNA-ITS序列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中7株致病分离物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2株致病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因此,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是引发洛阳地区牡丹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2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根腐病的发生,其中茄病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三七内生菌分离及抗根腐病病原真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洁  李洪超 《北方园艺》2011,(23):130-132
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内生真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并以三七根腐病主要病原真菌坏损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ans)和三七黄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id ynum)为对象,对108株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有29株内生菌至少对1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14株内生菌对2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21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测试菌有抗菌活性,其中的2株对坏损柱孢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说明从三七内生真菌中可以筛选出对三七根腐病主要原真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