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民间组织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联结广大农民的重要形式。其运行机制和内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促进农村和谐的社会功能。以乡村民间组织的视域探寻和谐农村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商蓉 《当代农业》2009,(19):4-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6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就来自于与时俱进的改革和人民群众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商蓉 《农家致富》2009,(19):4-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6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就来自于与时俱进的改革和人民群众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866-867,888
追求和谐社会,向往美好生活是自古以来人类共同追求的伟大理想,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社会和谐的和合文化.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家的"和谐"思想为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和绵绵不绝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认识和把握我国乡村社会的历史性变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和转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既能满足国家治理的现实要求,又能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与利益需求,是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6.
我有幸与《农村百事通》相识,那是1998年,也是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因患癌症被迫右腿截肢,截肢的伤口如万箭穿心,真是生不如死。高昂的治疗费用和以后的生活使我心灰意冷,万分痛苦和无奈。就在这时,村主任为我送来几本《农村百事通》杂志,并叮嘱我:不要伤心,不要灰心,要振作起来,你有文化、有知识,这几本杂志对你会有帮助的。于是,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被刊中包罗万象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7.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乡村教育这一科学命题,最主要的是要突出中国乡村教育的特色,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育发展之路.扎根中国大地办乡村教育,可以从中国独特的历史是扎根中国大地办乡村教育的历史根据、中国独特的文化是扎根中国大地办乡村教育的文化根据、中国独特的国情是扎根中国大地办乡村教育的现实根据三个方面理...  相似文献   

8.
在近几年,每年两会临近,关于“取消退休金双轨制”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2010年,在人民群众的呼声之下,两会给人们带来了期待已久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这个13亿人口中有三分之二是在农村的地地道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来说,和谐乡村社会的构建,是全民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殷实富足,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物质前提.二、农民素质的提升,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关键.三、农民人际关系的整合与重构,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基础.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和谐乡村社会构建的艰难一环.  相似文献   

10.
乡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村规民约具有村民契约的性质,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民间法”的作用,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政府职能,弥补了政府管理的缺陷。尽管村规民约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能通过村民的相互督促和自我管理保证其有效实施,对构建和谐乡村意义重大。但一些地方的村规民约还存在不少问题。起不到预期作用,有不要规范;规范村规民约需要加强乡、镇政府的指导,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备案,有关部门及时清理现有村规民约.也要积极发挥乡镇人大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目标、产业支撑及具体途径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和极富建设性的意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历史十分久远,农民数量众多,“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对于“怎样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及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不失为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农业大地景观设计的概况,分析大地景观设计要素、设计美学、设计手法等,并通过参与设计的实际案例,总结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设计及种植流程,进一步探讨出以农业为本底、农旅融合发展的方向及道路。  相似文献   

13.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基础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治理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通过治道变革和创新,实现乡村和谐治理状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具有重大意义.和谐乡村内容十分丰富.建设和谐乡村,关键要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村干部要在四个方面担当起责任.  相似文献   

15.
对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袁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90-8691
国家旅游局2006年确定的我国旅游推介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2007年我国的旅游推介主题为"中国和谐城乡游",其宣传口号是"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这一口号的推出,旨在推动城市和农村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共同繁荣,这对促进城乡交流和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就这一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重视发挥好乡村旅游的功能,解决好乡村旅游目前所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拥有较好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农村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将农村融入到现代旅游大潮之中,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进行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为我国未来的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从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乡村振兴的途径两个方面尝试论述了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7.
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和乡村振兴质量的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总目标,着力于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方面的振兴,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发展带来的好处更好地惠及亿万农民.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产业基础薄弱,现代化程度较低,公共保障资源落后等现实困境,以缩小城乡差距、城乡融合发展为出发点,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发展方向,探讨通过发展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加强高等教育和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等5项措施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以和谐发展的角度指出我国广告设计与传播的现状以及原因,并提出了重视乡村群体,和谐发展广告设计与传播的观点。井从农村传统文化、广告信息传播、深入乡村基层、设计理论教育界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以探讨一条符合国情的广告道路。  相似文献   

19.
沈中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41-19942
乡村旅游发展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首先界定了乡村旅游的范畴并阐述了和谐新农村的内涵,继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互动作用,最后提出了二者的互动途径。  相似文献   

20.
韦志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12-9713
乡村司法助理员是基层政权中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主要担负着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和解决农村各种纠纷的工作。论述了乡村司法助理员对构建和谐农村的功能与作用,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