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景素 《北方牧业》2006,(12):20-20
<正> 笔者老家中的邻居饲养近20头牛,笔者回家时正巧遇上他家一头母牛卧地起不来已有两天,于是他不想养了,正急着找买主。笔者过去看了看,具体情况是:病牛在发病之前无任何症状,卧地已有几天了,能吃、能喝,粪便、体温、呼吸均正常。驱赶时,病牛也试图挣扎着爬起来,但后肢无力,不能伸展。据畜主讲:去年就有两头牛也是这种情况,找了当地也有点知名度的一个老兽医,输了3天钙及抗菌药后,没有丝毫效果。  相似文献   

2.
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泌乳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牛在2次钙剂治疗后24h仍不能站立,常发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头产后子宫脱出的初产黑白花奶牛子宫和阴道一起暴露于阴户外呈筒状,母牛卧地不起。治疗方法采用: 用保定带(或绳)抬高母牛后,使后肢悬空。 用消毒好的布把脱出的子宫兜起来,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脱出的阴道和子宫表面以及阴唇周围的污物,除去坏死组织,并止血。  相似文献   

4.
1发病情况我县城关某乳牛场,1头体重约550的黑白花乳牛于2001年12月9日下午2时许,经助娩出1头约50kg的公犊。母牛刚分娩后,行走站立常。当日挤乳2次,挤乳员于次日凌晨4时左右发现牛卧地不起,至晚8时仍不能站立,急来求诊。2临床症状及诊断患牛体温38.8℃,心率78次min,呼吸30次/min,脉弱,精神沉郁,反刍减少,胃蠕动减弱,粪便稍干,呼出气体无特殊臭味,针刺后敏感,根据上述症状初诊为产后瘫痪。(因条件限制作血检。)3治疗以提高血钙浓度、补充能量、增强肌肉神兴奋性为治则,用10%葡萄糖酸钙…  相似文献   

5.
笔者拜读了贵刊 2 0 0 0年第六期所刊何生虎同志“母牛爬卧综合症的诊治”一文 ,受益匪浅 ,但作者谈到治疗母牛爬卧综合症采用了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 ,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宜采用。现提两点看法与何生虎同志商榷。1 地塞米松可抑制钙磷的吸收母牛产后爬卧是由于母牛在妊娠期的最后两个月里 ,因胎儿生长发育较快 ,对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钙的需要量急剧增加 ,加之母牛长期饲料单一 ,缺乏钙质 ,使母牛血钙浓度减少 ;母牛为了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 ,发生钙的代谢性代偿 ,分解骨骼中的钙进入血液 ,以维持正常的血钙浓度所致。治疗时应补充钙、磷 ,…  相似文献   

6.
母牛产后风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或数日发生的一种严重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部分知觉丧失,卧地不起,不能站立或全身强直,痉挛拘急,形如破伤风.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证型.  相似文献   

7.
奶牛蹄壁真皮服头层和血管层的局限性、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奶牛发病率较高,得病后因长期卧地不起,大大影响了产奶量而被淘汰。1病因1.1饲养不当畜主为了提高产奶量,长期饲喂过多的精料或饲料骤变,运动缺乏,引起消化障碍,产生毒物质吸收后造成血液循环紊乱,使真皮瘀血而发炎。1.2蹄形不正高蹄、低蹄、过长蹄等使蹄机受到严重障碍,影响蹄的血液循环面易诱发本病。2症状患病牛体温升高至39~40℃,呼吸紧张,蹄部动脉博亢进,蹄温增高,用蹄钳敲打或钳压蹄壁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当两后肢患病时,两前肢后踏,体躯前倾,两后肢关节屈曲稍向…  相似文献   

8.
奶牛蹄叶炎是其蹄壁真皮乳头层和血管层的局限性、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奶牛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因长期卧地不起,大大影响了产奶量而被淘汰。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1个疗程治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疾病的发生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卧地不起综合征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候群。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生于高产或分娩前后的奶牛。奶牛分娩后血液中的血钙、血磷、血钾、血镁任何一种元素过低都会引起奶牛卧地不起,其中血钙含量低是主要原因。在损伤性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产道开张不完全、粗暴助产等引起肌肉损伤,常见臀中肌、髋关节周围组织、闭锁肌等这些肌肉在分娩过程中最易损伤。临床特点:瘫痪、不能起立,后肢肿胀,僵硬,头颈呈"S"状弯曲,精神沉郁,体温偏低,心跳加快等这样卧地不起将必然成为危害我区奶牛业发展的一大疾病。本文通过卧地不起病例的病因、症状、病变的综合调查,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高产奶牛饲料报酬要求高,而当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一些母牛营养代谢障碍而引起卧倒不起的病例,发病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对母牛“卧倒不起”综合症不同病因的对症治疗的记述,对于治疗该类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母牛倒地不起综合征是随母牛临近分娩或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产犊后2~3d的高产母牛。1发病原因1.1代谢性病因主要是血钙浓度过低,凡引起生产瘫痪的原因均可造成本病的发生。对生产瘫痪治疗不及时,钙剂量不足,并且又未及时追加钙用量时,常可发展为本病。生产瘫痪病牛卧地4~6h以上,就可引起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受影响的主要是后肢,表现为肿胀、僵硬。另外,低磷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并发低血钙时,也可造成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13.
1发病原因代谢性病因主要是血钙浓度过低,凡引起生产瘫痪的原因均可造成本病的发生。对生产瘫痪治疗不及时,钙剂量不足,并且又未及时追加钙用量时,常可发展为本病。生产瘫痪病牛卧地4~6小时以上,就可引起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受影响的主要是后  相似文献   

14.
在牛生产的过程中,牛卧地不起是较为多见的情况之一。大部分的疾病都会导致这种病症的出现。为此,本文分析了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的主要病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以卧地不起为主要症候的疾病,不但发病率高,致死率也高.究其原因,除疾病本身的发生过程比较复杂以外,兽医未能做到及时和准确诊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笔者总结近几年来诊治356例产后卧地不起奶牛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要提高疗效,必须掌握兽医临床上奶牛生产瘫痪、产后瘫痪、运动系统损伤及代谢障碍引起的瘫痪的主要特征、及时对症施治,才能达到降低致死率的目的.几年来,我们加强了这个方面工作,奶牛卧地不起综合症的致死率由一九九一年的35.5%下降到1999年的6.5%,现将粗浅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第12期《奶牛杂志》第36页、42页分别刊登了侯广福、侯国芳及李广升三位同志关于治疗奶牛产后麻痹症(卧地不起)的文章,笔者看后很受启发,特推荐近年在兽医临床中治疗奶牛产后麻痹症所使用的传统验方“补阳还五汤”以供大家验证,愿与同道就此类病的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8日,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蛮汉镇大兴天村马某饲养的1头7岁黑白花奶牛求诊。主诉:进入8月份该牛进食草料只为平时的1/4~3/4,7日中午绝食,8日3:00生产,7:00卧地不起,产后一直不进食。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扶余县部分地方发生了以母牛为多,也有部分公牛后肢不能站立、卧地不起的"爬卧病"。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自2009年以来,共计治疗"爬卧病"病牛39例,治  相似文献   

19.
对于母牛产后乏情,以往基层兽医多单纯应用雌性激素催情,这样做不但没有取得效果,而且反复应用后还可引起卵巢囊肿和卵巢萎缩等疾病。我兽医院在门诊治疗中,针对不同性质的产犊后75d不发情的母牛,采用促卵泡素(FSH)和氯前列烯醇诱导发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对卵巢机能减退或卵巢静止的治疗卵巢机能减退或卵巢静止是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后处于静止状态,母牛不发情。直肠检查:卵巢形状、大小、质地无明显变化,也能摸到卵泡或黄体,有的在一侧卵巢上能感觉到有少量的黄体残迹,对此种病例可用促卵泡素(FSH)200单位,溶于5…  相似文献   

20.
<正>永修县立新乡张某家四岁半水牛分娩时难产,至第二天下午产出一头49kg小母犊。由于胎儿过大导致母牛卧地不起,阴道露出像足球大小的球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