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三门核电站周边海域(121°30'~122°0'E、29°0'~29°20'N)26个站点进行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三门湾核电站附近海域共有浮游植物4门51属114种,季节变化为夏季(79种)春季(62种)冬季(42种)秋季(36种),种类数空间上从湾内向湾外有增加的趋势。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3.74μg·L-1,季节表现为春季(6.53μg·L-1)夏季(4.87μg·L-1)秋季(2.04μg·L-1)冬季(1.52μg·L-1),空间上有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初级生产力均值为1.17μg C·(μg Chla)-1·h-1,季节变化为夏季[2.49μg C·(μg Chla)-1·h-1]秋季[0.77μg C·(μg Chla)-1·h-1]春季[0.23μg C·(μg Chla)-1·h-1],空间上与叶绿素a的趋势相同,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按季节4次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水域8个采样点中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九段沙水域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初级生产力的特点。九段沙湿地叶绿素a在春季浓度最高,均值为5.90 mg/m3,且空间上在上沙和中沙之间的潮沟中达到最高值,秋季叶绿素a浓度(均值5.03mg/m3)较春季稍低,但空间差异性较春季小,其他季节的叶绿素a都较低。九段沙湿地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范围为87.75~744.79 mgC/(m2·d),其中下沙的初级生产力较强,而江亚南沙的初级生产力相对较弱。与其他邻近或功能相近海域相比,九段沙湿地中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都不太高,与长江口高悬浮物的含量密切相关。另外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与总磷的显著相关,说明九段沙湿地可能是营养元素磷限值的水域。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的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虾池水体中的硝酸盐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值含量为134.8μg/L,氨氮与亚硝酸盐平均值含量分别为60.6μg/L和33.0μg/L。无机氮浓度平均值为228.3μg/L,无机磷的浓度平均值为66.0μg/L,均已经超过了富营养化的阈值。虾池N/P值的变化范围为2.27~6.27,绝大部分时间的N/P值在5以下。虾池水柱毛初级生产力变化在1.28~11.38g/(m2·d),总平均值为5.27g/(m2·d);呼吸量的变化范围是1.09~9.26g/(m2·d),总平均值为4.17g/(m2·d)。试验虾池的P/R值的变化范围在1.10~3.00,平均值为1.36。  相似文献   

4.
2010~2011年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后对高坝州水库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监测,并就理化因子对其影响的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高坝州水库的叶绿素a年平均含量为14.917 8mg/m3,2011年为10.226 8 mg/m3,2011年的叶绿素a含量比2010年下降31.45%;2010年初级生产力年平均值为1 236.72mgC/(m2·d),2011年为809.53 mgC/(m2·d),2011年比2010年的初级生产力下降34.5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放流不同数量滤食性鱼类产生不同生态效应,2010年水库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透明度对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极显著;2011年总磷、磷酸盐、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对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辽东湾海域内叶绿素a与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机理,基于数值模拟(Delft3D)方法构建了叶绿素a (Chl-a)、溶解氧(DO)、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生态指标在辽东湾海域的生态动力学模型(Delft3D-ECO),并在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叶绿素a等生态指标浓度在辽东湾海域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季节变化上,叶绿素a质量浓度表现为秋季(4.83μg/L)>夏季(4.13μg/L)>春季(3.39μg/L),DO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9.41 mg/L)>夏季(7.26 mg/L)>秋季(5.84 mg/L),NO3--N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0.76 mg/L)>秋季(0.56 mg/L)>夏季(0.50 mg/L),NH4+-N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0.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中华绒螯蟹室外育苗土池中,不同N、P比施肥对土池多混盐水体的水化学和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效应。结果表明,氮是多混盐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施肥后土池多混盐水体中共检出浮游生物44种,其中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达188.76 mg/L,优势种为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叶绿素a含量为116.96μg/L,施肥后2~3 d叶绿素a含量达到高值,之后开始下降,6~7 d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初级生产力为2.39~12.04 gO2/(m2.d),均值为5.11 g O2/(m2.d),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水体的透光深度作为依据,对百花湖湖水垂直方向进行分层采样,然后分别采用叶绿素a法和黑白瓶法对湖水进行垂直初级生产力的估算。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水体初级生产力不断降低,在深度为0、0.86、1.29、1.72、2.15 m处,采用叶绿素a法估算初级生产力分别为0.827、0.744、0.727、0.661、0.647 mg/(m3·d);采用黑白瓶法估算初级生产力分别为0.822、0.750、0.730、0.661、0.652 mg/(m3·d)。2种方法得到的初级生产力数值接近,最大相对偏差约0.8%。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塘岛海域叶绿素a(Chl-a)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3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金塘岛海域分别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了该海域Chl-a和S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温、盐度、pH、DO、COD、营养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春季Chl-a含量在0.011~0.915μg/L之间变化,平均含量为0.551 μg/L;SS含量在58.8~1 186.0 mg/L之间变化,平均含量为488 mg/L.秋季Chl-a含量在0.316~ 1.246 μg/L之间变化,平均含量为0.701 μg/L;SS含量在372 ~1 628mg/L之间变化,平均含量为881 mg/L.金塘岛海域春季Chl-a含量与环境因子并不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春季SS含量虽然与Chl-a含量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但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474,n=12).秋季Chl-a含量与pH(r=-0.582,n=12,P<0.05)、SS(r =0.596,n=12,P<0.05)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该研究可为金塘岛海域的生态监测、评价提供依据,也可为该海域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磷酸盐的再生和垂直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8年8月东海调查资料,计算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磷酸盐的再生量和垂直通量,并运用垂直扩散-对流模式计算磷酸盐再生速率。研究海域垂直流速分别为ω1=1×10-3cm/s和ω2=5×10-3cm/s时,磷酸盐的再生速率分别为6.10μmol/(L·a)和30.51μmol/(L·a),磷酸盐在水体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27.61d和5.51d。磷酸盐的平均再生量为0.74μmol/L,再生的磷酸盐成为浮游植物所需磷的主要来源,是该海域夏季磷酸盐的主要补充途径之一。磷酸盐的再生量和再生速率在沿岸水域比外海要大,呈现由近海向外海逐渐减小的趋势。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典型上升流区磷酸盐的平均垂直通量为50.16mg/(m2·d),非典型上升流区磷酸盐的平均垂直通量为10.03mg/(m2·d)。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微藻的烟气培养,从而降低培养成本,达到减排目的,以1株嗜碱绿球藻Chlorococcum alkaliphilus MC-1为研究材料,检测不同浓度CO_2(5%、15%、50%、100%)对该藻光合放氧速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CO2浓度为5%时,该藻光合放氧速率最大,平均值为117.60μmol/(h·mg)(以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叶绿素的放氧量计),生长状态也最好,平均生物量产率、平均比生长速率、平均CO2固定速率均最大,分别为(0.063±0.001)g/(L·d)、(0.201±0.001)d~(-1)、(0.188±0.002)g/(L·d),最高生物量浓度为(0.778±0.006)g/L。当CO_2≥15%时,该藻光合作用和生长虽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当CO2浓度达到100%时,该藻光合放氧和生长状态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平均光合放氧速率为100.38μmol/(h·mg),平均生物量产率、平均比生长速率、平均CO_2固定速率分别为(0.048±0.002)g/(L·d)、(0.179±0.002)d~(-1)、(0.090±0.004)g/(L·d),最高生物量浓度为(0.613±0.017)g/L。以上结果表明,该藻对高浓度CO_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是1株极具潜力的烟气减排藻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