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军  刘峰  钟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10-11816
使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FY2C红外云图,分析2008年09号热带气旋"北冕"的活动情况及其对华南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北冕"维持时间较短,强度较弱,但在华南沿海2次登陆,产生的强降水和雷暴天气对华南中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影响极大。在登陆前,热带气旋外围的水汽输送带与大陆上东移的弱冷空气遭遇,激发出强烈的雷暴影响华南沿海地区;在登陆时和登陆后,在热带气旋中心和由于弱冷空气侵入形成的热带气旋内部的中尺度切变线附近产生的强降水和雷暴天气影响热带气旋中心经过的区域和北部湾地区。  相似文献   

2.
用1949~1996年共48年的台风和近10年的台风灾害资料,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及灾害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广东热带气旋的主要特点是:登陆粤西地段的热带气旋最多,其次为珠江口地段,粤东最少;登陆珠江口、粤西的热带气旋个数平均在8月份最多,而登陆粤东热带气旋个数的峰值在7月和9月;前期(5~6月)热带气旋登陆引起的水灾较重,风灾较轻,中后期(7~11月)热带气旋登陆带来的水灾和风灾均较严重;灾害损失与热带气旋强度有关,特强台风带来的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1949—20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影响山东日照及周边海域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此区域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7—9月,以8月最多,7月其次,再次是9月;影响日照的热带气旋路径主要有4类;7—9月影响日照及周边海域热带气旋及在定义区内登陆影响此区域的热带气旋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3年第19号超强台风“天兔”于9月22日19时40分在广东省汕尾市沿海登陆,登陆风速为45米/秒,为2013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热带气旋,也是最近40年来登陆粤东最强的热带气旋,同时也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汕尾最强的热带气旋. 受超强台风“天兔”的正面袭击,马鞍山农场受灾严重.台风所到之处,瓦片纷飞,不少厂房、住屋损坏,农作物受淹,通讯、供电、公路中断,林木果树枝断倒伏,橡胶基地受灾尤为严重.据生产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受台风影响而造成断倒的橡胶有233014株,全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幸无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中山市的热带气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5—2010年对中山市有影响的热带气旋共有153个,平均每年2.7个,基本上呈现减少的趋势,并且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8月、9月。从对中山市有影响的热带气旋来看,以登陆粤西(台山以西)最多,共有53个,占总数的35%。其次是登陆粤中(台山-深圳),共有44个,占总数的29%。登陆粤东(深圳以东)有27个,占总数的18%。在海南岛登陆的有18个,占总数的12%,剩下的11个(占7%)或在南海海面消失或登陆其他地段。热带气旋带来的最大过程雨量和最大过程日雨量都呈现出由东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过程最大风速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中山台风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小榄、南头,黄埔、三角、民众、火炬开发区及南部的坦洲等地,古镇、东凤、阜沙、港口、东升等地台风风险也较高;中部五桂山、南朗台风风险最低,城区、沙溪、板芙、神湾、横栏、大涌、三乡等地的台风风险为次低。  相似文献   

6.
对2011年国庆前后相继登陆于海南的2个热带气旋“纳沙”和“尼格”,从两者的形势场、环流结构特征以及通过对相关物理量场特征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是“纳沙”、“尼格”最直接的影响和控制因素,北方冷空气是影响其强度、移动路径的又一重要原因;并对比两者的大气环流形势、卫星云图、涡度、水汽通量、θse场等物理量,找出造成相近、相似路径的热带气旋登陆点以及登陆强度不一样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7~2011年海南热带气旋过程的地面站雨量资料,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所基于FY2D和GMS-5红外亮温资料研发的卫星降水估计产品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6 h还是24h降水,FY2D降水估计产品对海南热带气旋降水的反演精度要比GMS-5降水估计产品高;FY2D和GMS-5卫星估计降水具有估测大暴雨以上强降水的优势,对热带气旋强降水预报业务具有参考性;对6h强降水估计能力的空间分布而言,FY2D降水估计产品估测能力为岛西高,岛东低。GMS-5降水估计产品的估测能力为岛北高,岛南低;登陆海南岛北部地区的热带气旋降水估计技巧比登陆海南岛南部地区的热带气旋高;两种卫星降水估计产品对中小尺度强降水极值估计偏弱。  相似文献   

8.
利用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TC)资料、水稻发育期资料及广东省水稻生育期间TC致灾风险等级及其减产率,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TC在水稻不同发育期登陆出现的概率。结果表明:水稻TC灾害保险赔付触发值为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在早稻和晚稻后期、台风在早稻和晚稻中期或后期登陆;当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在双季稻后期登陆时,水稻TC灾害保险气象指数分别为5、6、7、8,每667 m2赔付金额分别为20、24、28、32元;台风在双季稻中期和后期登陆时,水稻TC灾害保险气象指数分别为6、9,每667 m2赔付金额分别为24、36元。设计水稻热带气旋灾害保险气象指数,为开展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战志敏  郗洋  庞旭龙  牛广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12-3515,3586
利用1948~2003年的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的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及NCEP 6 h 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6 h U、V分量资料,将热带气旋路径分为西行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即北上路径)3种,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路径对应的多年气候态大气环流场。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各种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转向路径热带气旋集中在9月出现最多,西行路径热带气旋11月最多,西北路径热带气旋集中出现在7、8月;各个路径的热带气旋有较大的年际变化,转向路径的热带气旋呈略微的递增趋势,西行路径的热带气旋有减少的趋势,西北路径的热带气旋略有增加的趋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空西风急流和东风带的南压则有利于西行路径热带气旋的发生,副高和东风带的东移有利于西北和转向路径热带气旋的发生。200 hPa高空西风急流对热带气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切变上。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气旋是影响海南的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科学定量地评估热带气旋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选取和构建热带气旋灾害经济影响的5个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了2015—2018年热带气旋对海南经济影响的评估指数,运用均值—标准差方法对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应用直接经济损失率表征实际灾情程度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热带气旋经济影响评估指数的评估等级和实际灾情等级较吻合,能较好地评估热带气旋对海南经济造成的损失程度,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增强应对热带气旋灾害的防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影响登陆海南岛热带气旋(TC)的基本规律,助力防灾减灾及热带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利用中国气象局1949—2020年TC最佳路径数据集,对影响及登陆海南岛TC强度和路径主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海南岛TC的数量下降趋势明显,平均每10 a下降4.857个,其中热带低压和台风强度等级以上的TC下降趋势最明显,登陆海南岛TC数量下降趋势不显著, 影响海南岛的TS数量则呈明显上升趋势;(2)6—10月是TC登陆海南岛的频发期,9月达到频数峰值;(3)影响海南岛较弱强度TC的生成源地大部分位于南海东北部海面,较强TC主要源自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的洋面;(4)TC登陆海南岛后重新入海,平均历时10.8 h。TC登陆海南岛时强度越弱(强),越有可能在穿越海南岛时强度维持(衰减)。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0~2012年的热带气旋相关资料,分析对粤东海区造成影响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的特点,结果表明:对粤东海区造成影响的热带气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影响特别严重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主要集中在130.6°~136.8°E,8.3°~14.0°N;影响程度严重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主要集中在120°~130°E,13°~20°N。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认识热带气旋对嵊泗马鞍列岛贻贝养殖设施的影响,并为嵊泗贻贝养殖区位合理分布等提供基础资料,利用2000—2018年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贻贝养殖面积和产量数据、环境要素的海洋实测数据和遥感数据、贻贝养殖区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热带气旋对嵊泗贻贝养殖海洋环境场、养殖区位及面积的变化影响,结合研究海域历史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和风场统计特征、马鞍列岛贻贝养殖区位多年变化结果、马鞍列岛底质类型和岛屿地理分布特点,提出了马鞍列岛贻贝养殖区位选择的建议。结果表明:2000—2018年间共有38个热带气旋进入影响海域范围,年均热带气旋数约有2个,热带气旋活动主要集中在7—9月,8月累积数量最多。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可分2个类型,类型Ⅰ热带气旋9个,以强台风级强度为主;类型Ⅱ热带气旋29个,分为两组,分别以热带风暴和台风级强度为主。海域全年的南东南—东东南向大风稀少,8月期间受热带气旋活动常出现9~11级西西北—北东北向大风。在“梅花”造成的东北向大风和急流海况下,2011年嵊泗贻贝养殖区出现大面积变形损毁。自2011年后,嵊泗贻贝养殖区面积经历了3次恢复与扩增,主养殖区趋于饱和,可在花鸟岛、东库山岛、求子山岛、柱住山岛和三横山岛弧岛链西面海域处尝试开辟新的贻贝养殖区。  相似文献   

14.
对8908、9309、0307、0606、1003号5个台风登陆后的环境场和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其登陆后降水差异的原因,得出热带气旋临近登陆和登陆后的24 h强降水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暴雨范围和强度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副高西侧588 dagpm线位置的变化及其是否存在高压坝密切相关。台风影响过程中,当95°~113°E、25°~35°N区域500 hPa有高空槽活动,强降水区范围较大并向北发展,降水强度也较强。台风环流影响广西过程中,其东侧500~850 hPa南风分量中心值越大,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概率越大,范围越大,强降水范围也越大,而当500~850 hPa南风分量向北推进到广西中北部,强降水区也向北扩展;台风影响广西时,强降水区所处位置与高层200 hPa散度场及低层850 hPa涡度场对应较好。强降水过程中广西及华南地区上空的空气非常潮湿,而相对较弱降水过程中广西及华南地区上空的空气比较干燥。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3~2018年中国《热带气旋年鉴》和雷州半岛6个国家观测站降水资料,分析雷州半岛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雷州半岛的热带气旋频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最多的年份有8个,最少年份无热带气旋影响,年平均为4.4个;7~9月是热带气旋影响高峰期,7~10月是强热带气旋出现最多的时期;每年平均有368 mm的降水由热带气旋引起,约占雷州半岛年总降水的22%,但呈现0.9/10 a的下降趋势;热带气旋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明显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高值区分布在中南部,北部为低值区,最大特征值位于雷州市。时间特征表现为明显的周期性,具有8 a的主周期,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第二主周期为2~3 a,主要出现在80年代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2023年7月登陆我国华南沿海的2304号“泰利”热带气旋,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I资料、NOAA每日(非插值)OLR资料,对登陆台风“泰利”在广西地区的暴雨增幅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后的“泰利”被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切断低压及副高延伸的高压脊包围,这样的环流形势有利于环流维持;“泰利”活动期间越赤道气流明显增强,索马里急流和80-90°E的越赤道气流在南海北部海域交汇后,将大量的水汽、动量和潜热能量注入登陆“泰利”环流,使其登陆后仍能维持一段时间;2023年7月第4侯,西南季风处于活跃期,触发低纬西南季风涌北传并侵入“泰利”环流,进而在广西地区产生暴雨增幅。此外,低层热力条件特征也是导致“泰利”暴雨增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海南省11个气象站44年的资料,对气温、降雨量、日照、热带气旋影响等变化作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显著上升,降雨量无明显变化,但雨日显著减少,日照时数减少,热带气旋影响趋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香蕉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亚娜 《农技服务》2011,28(3):371-372
热带气旋会带来严重的财产和人员伤亡,是自然灾害之一。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热带气旋,为了减少混乱,当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时,气象机构便会对其作出命名。热带气旋会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命名表命名,这些命名表是由世界气象组织的委员或各区负责预测热带气旋的机构制订。当前被命名的对生命或财产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的热带气旋,国际气象组织会讨论决定是否将其从循环名单中删除,再由原来这个名称的国家重新提交新的名称,而提供名字的地区亦可自行要求更换名字。新的名字必须获国际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全体通过。全面介绍2000~2009年10年间产生在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命名规则以及被除名的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统计分析了1961—2011年发生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时间序列特征,发现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减少的趋势。通过多年月平均OLR资料的EOF分析发现,OLR与气旋频数成较好的负相关。再选取2004年为个例,通过对OLR作EOF分析和200 hPa速度势的距平合成分析来研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的调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45 d的低频振荡非常活跃;气旋源地与振荡中心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统计分析了1961—2011年发生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时间序列特征,发现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减少的趋势。通过多年月平均OLR资料的EOF分析发现,OLR与气旋频数成较好的负相关。再选取2004年为个例,通过对OLR作EOF分析和200 hPa速度势的距平合成分析来研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的调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45 d的低频振荡非常活跃;气旋源地与振荡中心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