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镉对两品种玉豆生长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水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胁迫对两种(优选和特选)玉豆(Phaseolus vulgaris Linn)株高、植株生物量、根构型和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抑制了两种玉豆的株高、生物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总体积,且对特选玉豆的抑制程度大于优选玉豆;镉胁迫使两种玉豆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持续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则呈现低浓度增加高浓度下降的趋势;特选玉豆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呈低浓度增加高浓度下降趋势,但优选玉豆的CAT活性则持续增强,且特选玉豆的MDA含量、SOD活性和CAT活性的变化幅度都大于优选玉豆,但优选玉豆的POD活性大于特选玉豆。上述结果说明优选玉豆对镉胁迫的耐性高于特选玉豆。  相似文献   

2.
宁夏玉豆间作现状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玉米、大豆间作栽培发展前景及国内外玉豆间作全程机械化应用现状,综述了宁夏玉豆间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玉豆间作集成技术及其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与应用情况。提出了玉豆间作扩大行距、缩小株距技术,化控技术,病虫草害防治等"选、扩、缩、控"为主要内容的核心技术及全程机械化集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带状套作大豆群体冠层光能截获与利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的玉豆间距带状套作组合对大豆冠层结构特征与光能利用的影响,为制定适宜的群体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省主推玉米和大豆品种“川单418”和“贡选1号”为试材,设计(A)玉豆间距40 cm(大豆窄行行距70 cm)、(B)玉豆间距50 cm(大豆窄行行距50 cm)、(C)玉豆间距60 cm(大豆窄行行距30 cm)3种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并以单作玉米(SM)和单作大豆(SSB)作为对照,对带状套作大豆冠层结构、光能截获量、干物质重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不同带状套作大豆群体冠层上方的PAR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SSB(P<0.05)。玉豆共生期间,处理A大豆群体冠层上方的PAR与处理B和C相比,分别低44.1%和60.4%。这说明由于处理A缩短了玉豆间距,加剧了玉米对大豆的遮荫程度,从而降低了大豆群体可利用的有限光照资源。(2)不同带状套作大豆群体的LAI、叶倾角和株高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在大豆V5、V7和R1期,处理B比处理C和处理A的LAI分别提高了16.4%、13.1%、12%和30.3%、32.2%、29.3%。叶倾角比处理C和处理A分别提高了15%、16%、14%和34%、31%、26%。株高比处理C和处理A分别减低了7%、8.8%、7.9%和13.5%、16.7%、14.8%。说明适宜的玉豆间距可以提高套作大豆的LAI,调整更加合理的叶倾角和株高,优化植株形态特征,实现光能在大豆群体内的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大豆的光能利用效率。(3)不同带状套作大豆光能截获量呈现显著差异(P<0.05)。在大豆V5、V7和R1期间,处理A与处理B相比光能截获量分别降低了43%、22%和33%,处理C与处理B相比则分别降低了21%、10%和17%,LAI与光能截获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977**), 说明在玉豆间距为50 cm时增加了大豆群体的LAI,从而提高了光能截获量。(4)不同带状套作大豆光能利用率呈现显著差异(P<0.05)。在大豆V5、V7和R1期,处理B与处理C相比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6%、7.0%和5.8%,处理B与处理A相比则分别提高了40%、23%和13%。(5)不同带状套作大豆群体的干物质重均显著低于SSB,且处理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大豆V5、V7和R1期,处理A与处理B相比分别降低了59%、36%和41%,处理C与处理B相比则分别降低了27%、16%和22%,DMW与光能截获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989**),说明在玉豆间距为50 cm时增加了大豆群体的光能截获量,从而提高了大豆群体干物质的积累。(6)不同带状套作大豆群体产量及总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处理B的大豆产量分别比处理C和处理A提高了10%和27%,总产量比处理C和处理A提高了1%和3%。说明随着玉豆间距的缩短,大豆弱光胁迫程度的增加,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玉豆间距为50 cm的玉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可以优化大豆群体冠层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大豆根瘤性状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中大豆生物量积累、根瘤特性、固氮酶活性和植株酰脲含量与固氮能力间的关系,明晰套作根系固氮能力的变化规律,为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结瘤大豆NTS1007及其亲本BRAGG和本地耐荫大豆南豆12三个结瘤特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传统挖掘法挖根考察根瘤生长特性,并对玉豆带状套作下的大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积累、根瘤固氮酶活性和植株酰脲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单作相比,玉豆带状套作下大豆植株生物量显著下降,地下部(33.15%)较地上部(20.84%)下降更为明显,根瘤生物量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共同调控(R2=0.613、0.916);大豆根瘤数目、单株瘤重和酰脲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瘤数目与地下部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R2=0.813);单位重量和单株固氮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在达到峰值后下降速度均小于单作;单株固氮酶活性增长速率最快的时间滞后于单作。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对玉豆带状套作的响应不同,玉豆带状套作下NTS1007单株根瘤数目最多,但与单作相比其降幅最大(52.42%),BRAGG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根瘤重量下降幅度最大(37.73%、31.28%、43.25%),南豆12的根瘤数目、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的降幅均为最小(40.12%、10.17%、19.83%、10.41%);玉豆带状套作下NTS1007的单株固氮酶活性和单位重量酰脲含量降幅最大(64.41%、21.72%),BRAGG的单位重量固氮酶活性降幅最大(24.16%),南豆12的单位重量和单株固氮酶活性、单株酰脲含量均表现为最高,且降幅最小(10.01%、45.81%、17.88%)。【结论】玉豆带状套作显著降低了大豆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减少了单株根瘤数目,降低了单位重量根瘤和单株固氮酶活性,抑制了大豆固氮能力的发挥。但生殖生长后期固氮能力下降速度低于单作,这有利于套作大豆籽粒蛋白质的积累。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对套作的响应不同,强结瘤大豆NTS1007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地下根瘤形成对套作环境反应敏感,南豆12则对玉豆带状套作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山区套种的早熟鲜食蚕豆品种进行示范,2017-2018年选择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山地鲜食蚕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排前五位的依次是云豆早16号、云豆459、云豆早7号、云豆早11号和玉豆3号,平均鲜豆产量比对照云豆2883分别增产54.83%、23.51%、21.97%、20.43%和18.16%,云豆早16号产量与后四者有显著差异,但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云豆早16号、云豆早7号、云豆早11号和玉豆6号为116 d,均比参试的其余4个品种早13 d。综合考虑山地品种早熟性和产量表现,推荐云豆早16号、云豆早7号、云豆早11号和玉豆3号这4个早熟高产品种在玉溪山区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菜豆也叫玉豆、四季豆、龙芽豆,耐寒性比豇豆好,以春秋两季栽培为主,是市销和北运的重要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旱地绿肥垄作法的增产效应及变化条件,给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2001~2004年在毕节地区8个县(市)62个基点上开展了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垄作法全年粮食平均产量达7 854kg/hm2,比传统耕作增粮食3 513kg/hm2,增幅80.93%。绿肥垄作法增产的变化条件:一是粮食平均产量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增高,呈负相关变化趋势;二是粮食平均产量随地形坡度增大而降低,呈明显负相关变化趋势;三是不同土壤之间,单位面积增产粮食呈潮沙泥土>大土泥土>黄沙泥土>黄泥土>灰泡土的变化趋势;四是不同耕作模式之间,单位面积增产粮食呈玉豆—芋肥>玉豆—麦肥>玉豆(豆)—坑冬休闲的变化趋势;五是在一定范围内,绿肥垄作玉米的增产效应,随有机肥(绿肥和圈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呈明显的正相关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菜豆栽培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豆又叫四季豆、梅豆、云豆、玉豆、芸豆、敏豆等,为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16世纪末由欧洲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季豆、空心菜、苦瓜、茄子等蔬菜新品种筛选试验,新泰国一号玉豆、泰国空心菜、台湾苦瓜、法国长茄等蔬菜新品种比对照增产显著,可在福建省将乐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粤东地区玉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粤东地区气候及生产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玉豆高产栽培技术,其中包括品种选择、播期、种植密度、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以期为大田生产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合浦县利用冬闲田,推广种植早春玉豆(又名菜豆、四季豆),将其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来发展。从2000年开始引种示范,经过6年时间的扩大推广,现在每年种植面积3333hm^2,2006年春收玉豆产量达10万吨,每667m^2产值达到4000-6000元。玉豆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全县无公害蔬菜的发展。目前,玉豆已成为合浦县首个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蔬菜品种。现将有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发展间种套作大豆是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优化群体配置,改善群体光分布特征,实现大豆对有效光能的高效利用,为套作大豆高产栽培及群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和2012年,以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和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材,设计登海605/贡选1号(处理A)、川单418/贡选1号(处理B)、雅玉13/贡选1号(处理C)3种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并以大豆单作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PAR分布特征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的PAR和透光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CK(P<0.05)。玉豆共生期间,处理A的PAR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54.4%和90.7%。处理A的透光率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7.4%和17.7%。处理A的PAR和透光率均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这说明登海605/贡选1号的带状套作组合,能够提高套作系统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透光率。(2)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下,处理A大豆叶片Pn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 (P<0.05),处理B和处理C大豆的Pn与处理A相比分别低了14.16%和27.23%。Gs和Ci与Pn变化趋势相同,Pn与Gs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883**),说明气孔限制可能是Pn下降的主要原因。(3)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显著提高了大豆叶片的Chla、Chlb、Chl(a+b)含量,降低了Chla/b比值,且均呈显著差异(P<0.05)。在V3、V5和R1期时,处理C大豆叶片Chla含量比处理A和B相比分别高5.42%、10.2%、5.9%和3.08%、4.9%、3.3%。处理C下大豆的Chlb含量比处理A和处理B分别高14.4%、14.9%,11.73%和7.8%、7%和5.74%。处理C大豆叶片Chl(a+b)的含量比处理A和处理B分别高7.27%,11.1%,7%和4.08%,5.35%,3.8%。处理间Chla/b与其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套作组合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使叶片更有效的捕获有限的光能,对光强降低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增加对有限光能的利用。(4)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大豆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且均显著低于CK。且处理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玉豆共生期间,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大豆的LAI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且处理B和处理C的干物质重分别比处理A低35.4%和57.1%,LAI与干物质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0.977**),说明紧凑型玉米削弱了对大豆弱光胁迫的程度,增加了LAI和光能截获量,从而提高了套作大豆群体的物质积累。(5)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下,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A的单株荚数比处理B和处理C高11.28%和32.75%,单株粒数高5.19%和13.34%,每荚粒数高6.4%和22.5%,单株粒重高2.16%和6.22%。不同处理间大豆产量以处理A的产量最高,且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13.13%和35.6%,说明随着玉米对大豆弱光胁迫程度的加剧,大豆产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适宜的株型配置可以改善套作大豆生长的光照环境、提高其光合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菜豆又名豆角、芸豆、四季豆、玉豆,为进一步开发菜豆产业,描述了其特征特性,并从培育壮苗、适时定植或定苗、定植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豆间作模式下幅宽和玉米密度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优化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幅宽和玉米密度进行组合配置,研究采用幅宽和玉米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试验设置1.8 m(W1)和2 m(W2)2种幅宽水平和5万株/hm~2(D1)、5.5万株/hm~2(D2)、6万株/hm~2(D3)3个密度梯度。【结果】与1.8 m幅宽处理(W1)相比,2 m幅宽(W2)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单穗干重增加,秃尖率降低;大豆分枝结荚数、分枝粒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及玉豆总产分别提高4.1%、12.4%和5.1%;各密度水平间,以高密度(D3)玉米产量和玉豆总产最高,大豆产量以低密度(D1)最高,其中2 m幅宽(W2)下,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和玉豆总产比1.8 m幅宽(W1)分别增加4.3%、22.3%和4.6%。【结论】玉米密植(D3)会导致大豆产量降低,但增加幅宽能促进大豆产量形成。综合考虑玉米和大豆的产量,2 m幅宽(W2)和密植(D3)有利于玉米产量和玉豆间作体系总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于贮藏的菜豆,应选荚肉厚、纤维少、种子少、锈斑轻的秋栽品种,如丰收1号、青岛架豆、双季豆、秋抗6号、大花玉豆、菜豆12号等.在早霜前花谢后10天左右,豆粒尚未突起,荚壁没有硬化时采收.……  相似文献   

16.
钼、硼供给水平对大豆钼、硼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个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的钼、硼水平,研究了4个生育期大豆对钼、硼的吸收和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适量施钼或硼后,大豆钼或硼的吸收量和含量都显著增加,钼高量使大豆钼的吸收量和含量进一步增加,硼高量则使大豆硼的含量增加而吸收量降低;钼适量在生长前期抑制硼含量的上升,在后期则促进大豆硼含量的增加,硼适量在前期有利于大豆钼含量的增加,在后期则产生相反的效果;钼、硼适量使前期大豆钼的吸收量和含量较钼适量高,在后期则较钼适量低,钼、硼适量处理时大豆硼的吸收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但该处理大豆硼的含量在整个生长期一直低于硼适量处理;钼、硼高量处理的大豆钼或硼吸收量和含量都介于钼高量和硼高量处理之间;大豆所吸收的钼主要向籽粒转移,所吸收的硼主要积累在叶中;在不同钼、硼各处理下3个大豆品种的钼、硼吸收和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李必生 《福建农业》2009,(12):15-16
秦国1号玉豆,由福州市榕樟蔬菜种子公司供种。我场于2006年引进栽培,历经三年试验示范。观察其优良性状,探索其高优栽培技术,带动了邻近菜农纷纷购其种栽培,取得了可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夏金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761-2762,2765
综述了植物中硼的转运体与通道协同作用完成植物对硼吸收转运的分子机制,表明在低硼条件下,硼的通道蛋白NIP5;1和转运体BOR1协同参与硼的吸收过程,硼的通道蛋白NIP6;1和转运体BOR1参与硼在地上部分的分配过程。在高硼条件下,硼的转运体BOR4和水道道蛋白AtIP5;1参与了硼的外排过程。总之,植物对硼的吸收不仅有被动吸收,还有主动吸收过程。最后,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植物硼转运蛋白依赖的硼吸收转运途径和机制已被全面揭示,植物响应缺硼的主要生理过程也被广泛深入研究.为探究植物缺硼适应性及其潜在机制,本文从植物硼吸收转运途径、硼生理应激和硼调控植物胁迫适应性三方面系统总结重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硼吸收转运调控、硼高效植物的遗传改良、激素与硼胁迫以及硼在其他胁迫中的重要性等,以期为硼调...  相似文献   

20.
在盆载条件下,采用严重缺硼和轻度缺硼的两种土壤,研究了棉花硼氮营养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三年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土壤上,均以B(1ppm)×N(300ppm)配合施用,棉花产量最高,纤维品质最优,硼氮互作效应极显著。在两种土壤上单施氮肥均使缺硼症状加重,高硼时,适量增施氮肥使硼中毒症状减轻。在苗期,棉株体内硼的含量和单株吸硼量均因施氮而提高,现蕾后,单株吸硼量仍随施氮而提高,但植株组织中硼的含量却因施氮而降低。在严重缺硼的条件下,施硼显著地促进了氮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而在轻度缺硼的条件下,施硼对氨的吸收影响不显著,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