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2008年上海市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抗菌药物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无论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还是提高畜牧业产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甚至是滥用,也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呈现出高水平、多重耐药、交叉耐药的发展趋势,后果非常严重。一方面,它可以造成疾病防治的失败;另一方面,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如果是病原菌则直接导致人类疾病治疗的失败,如果是非病原性耐药菌则可能在人体中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病原菌而引发疾病,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2000~2003年自兽医临床分离的393株大肠杆菌,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检测.依据菌株采集时间、菌株来源对菌株耐药性的变化及耐药性产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分析,并随机选出39株典型的多重耐药菌株观察了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393株分离菌对四环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呋喃妥因、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3.89%, 57.76%,78.63%, 77.86%,92.11%, 47.33%,46.82%, 76.84%,74.81%;按照耐药种类可将分离菌株分为8类,最多耐药9种,最少耐药2种,约80%以上的菌株耐受7种所试药物.猪源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高,而鸡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猪源大肠杆菌.2000年和2003年分离菌株的耐药率相比,氯霉素从67.33%上升到90.58%,氨苄青霉素从71.29%上升到84.81%,链霉素从73.76%上升到80.10%,环丙沙星从61.88%上升到88.48%,庆大霉素却从61.39%下降到53.92%.95%的菌株(37/39)可直接在72 h内致死感染小鼠(2.0×107CFU·鼠-1).5%不能直接致死小鼠的菌株经小鼠体内2~3次传代,可直接致死感染小鼠.试验表明,兽医临床分离菌株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并随分离时间、寄主种类等耐药率出现动态变化,耐药类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耐药菌株对小鼠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少数菌株致病性出现暂时减弱,但在体内几次传代即可恢复. 相似文献
4.
1935年第一个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的出现,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的新纪元。抗生素的应用,对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持续和不当使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普遍[1]。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成员之一,但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是病原菌,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的腹泻和败血症。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病原性大肠杆菌对畜牧业所造成的损失已日益明显[2]。并且大肠杆菌血清型种类繁多,毒力因子组成各异,严重影响了临床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另一方面,随着细菌耐药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目…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的滥用,造成细菌抗药性日益严重.临床上,许多常用抗菌药物已出现药效下降甚至无效,不能有效地控制家禽的细菌病.为了解本地区禽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以便指导临床用药,特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地区毛皮动物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以60只临床患病毛皮动物为试验菌株的分离宿主,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致病性,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K-B法对常用西药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琼脂平板打孔法对中草药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到的28株大肠杆菌均使小鼠发病死亡;其中,24株大肠杆菌检测到irp2、fyu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7%;5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检出Ler、eae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7.9%;耐药基因blaTEM、aadA1、blaCTX-M、blaTEM1、blaSHV-1、strA-strB、blaPSE1和blaOXA1的检出率分别为85.7%,89.3%,75.0%,71.4%,25.0%,24.1%,14.3%,14.3%;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8株菌对链霉素、头孢拉定、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同时耐药;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诃子、乌梅、五味子对这28株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为18~31 mm,MIC和MBC为15.63~500.00 g/L。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为了解和掌握鸡源型大肠杆菌对现有常见药物的敏感以及耐药程度,并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时进行药物筛选提供依据,特开展研究。试验临床分离了63株河南地区鸡源性大肠杆菌,采用了药敏片试验法测定了各种菌株对10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阿奇霉素、四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敏感率分别为84.13%、85.71%、84.13%、80.95%。 相似文献
11.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不同类型禽病的总称。大肠杆菌是健康畜禽肠道中的常在菌,可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由于其抗原性复杂血清型多样,临床病变复杂,且常与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或继发,给养鸡业带来相当大的危害,该病的防治尤为重要,药物防治仍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用药不当或药物滥用,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此项试验选择氟苯尼考、硫酸安普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等20种单一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旨在选择对大肠杆菌无耐药性或耐药性低的药物,为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从广东省内中、大规模鸡场的病死鸡中分离细菌,选取经生化鉴定确定为大肠杆菌的93株为试验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80%以上的菌株对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敏感;55%~71%的菌株分别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和链霉素敏感。然而,多数菌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较低,在0~28%之间。上述结果表明,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鸡群感染时,可优先选择敏感率高的药物,如头孢噻呋、安普霉素和阿米卡星,不用敏感率较低的药物,如四环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磺胺甲噁唑。 相似文献
14.
饲料添加金霉素预混剂饲喂11日龄荣昌本地土鸡45天,分别采取不同时间试验鸡泄殖腔粪便,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并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金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检测预混剂不同使用剂量及时间下大肠杆菌对金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饲喂20天后,给药组部分菌株MIC值开始升高,最高升高4倍,t检验显示,对照组与给药组MIC差异显著,两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金霉素预混剂的使用可以引起大肠杆菌对金霉素的敏感性降低,尤以使用20天后明显,加大剂量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不是导致细菌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长时间使用引起耐药性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三种抗微生物制剂对实验性鸡大肠菌病进行了活体治疗,氧氟沙星和新强米先疗效满意,表现在治疗鸡的体重增长和存活数上,而新霉素未见疗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集约化养鸡场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鸡细菌病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已属养鸡场的常见多发病,常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除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免疫外,药物防治是当前控制此病的主要手段,但很多鸡场反映常用抗菌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不佳,甚至无效。临床盲目超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其浪费十分惊人,随之也带来药物毒副作用,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测定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寻找疗效最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兽医杂志》2021,(1)
为研究广西地区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检出情况,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对实验室分离鉴定后甘油保藏的113株大肠杆菌进行头孢曲松钠、氟苯尼考等1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筛选出42株对3种或3种以上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3 200μg/mL的大肠杆菌,扩增bla_(TEM)基因、bla_(CTX-M-9)基因、sul 2基因。结果显示,细菌对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左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9.1%、99.1%、93.5%、92.9%、91.1%、89.9%、73.4%、72.5%、69.4%;对头孢他啶、磷霉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56.6%、50.5%、32.7%、3.5%。在42株菌中,bla_(TEM)基因、bla_(CTX-M-9)基因、sul 2基因阳性率为19.0%、38.1%、45.2%。表明广西地区大肠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趋于严重,耐药率呈升高趋势,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及磺胺类sul 2耐药基因检出率偏高,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兽医临床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