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长调节剂在不同密度下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在拔节期叶面喷施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以‘M753’、‘中试6322’、‘kws3564’3 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拔节期(8 叶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调查株高及出籽率等9 个指标。‘M753’在密度为135000 株/hm2时出籽率显著大于其他2 个品种,而且株高、穗位高、叶长及叶宽显著降低。玉米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玉黄金可显著降低株高、穗位高、叶长及叶宽,优化株型,提高出籽率。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和氮肥对夏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乙烯利(0和180 g hm–2)和氮肥水平(0、75、150和225kg N hm–2)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以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氮吸收量和吸收效率,但显著提高氮利用效率,其中乙烯利处理氮农学效率比对照提高了32.7%~34.6%,而且乙烯利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氮吸收量显著增加,而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氮偏生产力和氮农学效率随之降低,其中225 kg N hm–2处理氮吸收量比0 kg N hm–2处理提高了68.4%~91.8%,但225 kg N hm–2和150 kg N hm–2处理之间的氮吸收量差异不显著。乙烯利和氮肥对氮吸收量、氮吸收效率和氮农学效率具有互作效应。喷施乙烯利和增施氮肥均能提高灌浆期穗位叶SPAD值,但两者之间没有互作效应。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夏玉米产量与吐丝期氮吸收量、收获期氮吸收量、灌浆期穗位叶SPAD值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化控和密度措施对东北春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化控措施对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春玉米化控栽培增产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选用东农253为玉米试验品种,设置5万,6万,7万,8万株/hm2这4个密度,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玉黄金(主要成分为胺鲜酯和乙烯利)。结果表明,7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玉黄金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3 290.95 kg/hm2。合理密植是获得高产的保障,化控剂的增产作用以密度增加为前提;随密度增加,清水处理株高逐渐增加,单株干质量降低,而玉黄金的使用降低了株高,增加了干质量,为获得高产创建了条件。随密度的增加,清水处理叶片SPAD值降幅增加,叶片的衰老程度增加,玉黄金处理后能增加叶片持绿性,延缓衰老。在叶片衰老过程中,清水处理随密度增加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玉黄金处理较清水处理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7万株/hm2密度处理下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叶片衰老的作用大小为:清水处理中MDA可溶性蛋白CATSODPOD,玉黄金处理中MDA可溶性蛋白SODPODCAT。在密植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的施用对增强玉米生育后期叶片抗衰老能力和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化控剂-乙烯利对玉米植株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防止玉米倒伏,实现高产稳产,采用化控剂-乙烯利处理,研究其对玉米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化控剂-乙烯利处理棒三叶长、基部节间长、株高、穗位、穗长和单株平均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对棒三叶长、基部节间长的抑制效应前期>中期>后期,同一时期,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棒三叶长、株高、穗位、穗长、单株产量逐渐减小,而基部节间长差异不明显。随着处理时期的推迟,穗位高表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株高逐渐下降;穗长变化不明显;除乙烯利使‘金丰50’减产幅度呈现低—高—低的变化外,采用烯施美处理‘金丰50’和AH2067,或采用乙烯利处理AH2067,减产幅度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化控剂-乙烯利对籽行数和秃尖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玉米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的差异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卫晓轶  张明才  李召虎  段留生 《作物学报》2011,37(10):1819-1827
倒伏是玉米高产栽培中导致产量严重下降的关键性限制因素之一,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或复配剂改善玉米茎秆质量、提高抗倒能力,是解决玉米倒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玉米杂交种农大108、鲁单981及其相应亲本许178、黄C、齐319和lx9801为材料,在拔节期叶面喷施200 mg L-1乙烯利药液,研究了乙烯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株型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农大108、鲁单981的株高和穗位高,特别是显著抑制了基部第1至6节间伸长;乙烯利处理显著提高了基部伸长节间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降低了基部伸长节间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4)含量,增加了脱落酸(ABA)的积累。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亲本许178、黄C、齐319和lx9801的株高和穗位高,显著缩短了基部节间长度;乙烯利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基部伸长节间PAL和IAAO活性,显著降低了节间IAA和GA4含量,提高了脱落酸含量,降低了GA4/ABA比值。结合植株性状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杂交种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差异是由其双亲对乙烯利反应差异造成的,表现在乙烯利处理父母本间株高、穗位高、PAL和IAAO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外源硒对谷子产量因子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谷子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研究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期确定亚硒酸钠的最佳喷施浓度和最佳喷施时期,为种植生产富硒谷子提供科学依据。以春播区常规种长农35号、夏播区品种冀谷20号和抗除草剂杂交谷子晋谷5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为对照,分别在谷子苗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结果:与对照相比,适量的外源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产量先增加后减小,以喷Na_2SeO_3 67.84g/hm~2处理产量达到最大。抽穗期喷Na_2SeO_3 67.84g/hm~2处理晋谷50号、冀谷20号、长农35号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6%和1.2%。喷施低浓度硒对产量构成因子有促进作用,过高浓度的外源硒抑制谷子生长发育,抽穗期穗长、穗粒重在喷Na_2SeO_3 33.92g/hm~2或/和67.84g/hm~2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喷Na_2SeO_3 33.92g/hm~2处理的株高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面喷施外源硒能够提高谷子子粒硒含量,且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子粒硒含量增加。喷施时期对子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g/hm~2,晋谷50号子粒硒含量达到0.297g/hm~2,比对照增加8.6倍。喷施合适剂量的亚硒酸钠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和硒含量且对产量构成因子有增益作用,叶面喷施亚硒酸钠67.84g/hm~2为最佳喷施用量。谷子抽穗期喷施硒对产量及构成因子有极大促进作用,灌浆期喷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谷子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B2拌种和叶面喷施对玉米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明确B2拌种和叶面喷施的适宜剂量,以德美亚1号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设置B2拌种剂量0(CK)、25(BT1)、50(BT2)和100(BT3)mg/kg,在6展叶期叶面喷施剂量0(CK1)、25(YT1)、50(YT2)和100(YT3)mg/L。结果表明:与CK和CK1相比,B2拌种和叶面喷施处理均能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增加玉米茎粗、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玉米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提高实际量子产量Y(Ⅱ)、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B2拌种和叶面喷施处理产量较CK和CK1分别增加5.90%、14.20%、5.81%和11.72%、14.40%、5.36%。综上所述,B2拌种剂量为50mg/kg、叶面喷施剂量为50mg/L时,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特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及对玉米产量的调控作用,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玉米新品种‘渝单30’为试验材料,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试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各处理进行叶片喷雾法实施。结果表明:施用5种调节剂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等植株性状,增强了茎粗、抗倒等抗逆性,改良了穗长、穗粗、穗粒数等重要的经济性状。其中矮壮素可溶性粉剂(AZ)的产量最高,达7526.67 kg/hm2,比对照净增产量828.34 kg/hm2,增产率12.3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余各处理比CK净增产量123.34~613.34 kg/hm2,增产幅度达1.84%~9.16%。  相似文献   

9.
以忻城珍珠糯玉米作为供试品种,以丙环·嘧菌酯、烯效唑、生物菌肥为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清水作为对照,在喀斯特地区旱地研究丙环·嘧菌酯及烯效唑对珍珠糯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忻城珍珠糯玉米在4叶期、6~8叶期,配合喷施烯效唑和丙环·嘧菌酯对降低株高、穗位高,增加气生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施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株高降低12cm,穗位降低4cm,气生根增加20条,单产增产38.42kg/667m~2,增长率12.81%。  相似文献   

10.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马铃薯喷施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与使用方法,以马铃薯品种‘冀张薯8号’为材料,选用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和矮壮素,在马铃薯现蕾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喷施,对叶绿素含量、株高、产量及大小薯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植株生长期内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都可有效降低株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开花期喷施株型合理,鲜薯总产量和大薯产量最高。所有处理和对照相比株高降幅在16.1%~43.4%之间,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1.8%~36.5%,产量提高1.7%~35.57%。以50%矮壮素400倍液,多效唑675 g/hm2,在马铃薯开花期喷施,较不喷施的处理分别增产28.0%和35.57%。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摘要: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三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玉农乐30g/hm2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玉农乐45-60g/hm2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玉农乐30g/hm2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12.
腐植酸钾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钾(HA—K)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浸种浓度与幼苗生长量呈正相关,r=0.8434~0.9997。浸种和叶面喷施平均株高、穗位高、茎粗比对照增加5.04cm、5.12cm和0.072cm;穗长、穗粗增加0.983cm和0.2616cm;穗粒数、千粒重增加57.74粒和28.303g;秃顶率下降3.164个百分点,产量提高24.79%。在本试验条件下,HA—K对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X2>X1,使各性状达最佳状态的HA—K使用浓度为:浸种576.6~1369.7mg/kg,叶面喷施903.4~1617.9mg/kg。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冠层结构能够保障作物群体生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喷施化学调控物质是塑造作物冠层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化控时期的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分别在60,000株hm–2 (D1)和90,000株hm–2(D2) 2个种植密度下,设置3个化控处理(化控剂为乙烯利复配剂), T10 (十叶期喷施450 L hm–2化控试剂)、T15 (十五叶期喷施450 L hm–2化控试剂)、CK (喷施清水作对照),研究了在不同密度下的不同时期化控处理对玉米冠层结构的调控,分析了冠层结构改变对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1密度下,化控处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而在D2密度下, T15较CK两年平均增产7.3%,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2.6%和3.6%, T10处理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降低。T15处理吐丝期上部叶夹角降低17.5%,十四至十七叶位的叶面积减小,使穗位层光能截获率增加11.5%,在乳熟期净光合速率(Pn)仍能维持较高,完熟期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提高51...  相似文献   

14.
旨在确定生长调节剂施用与高粱丰产种植密度的最佳耦合度。以高粱‘晋杂18号’为材料,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和化控试剂的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化控试剂喷施浓度设置4个梯度。结果表明,密度为150000株/hm~2效果最佳。处理A1B2光合速率分别比A2B2、A3B2和CK提高15.55%、22.22%和24.44%;处理A1B2叶绿素含量分别比A2B2、A3B2和CK提高7.01%、9.72%和17.06%;处理A1B2高粱产量分别比A2B2、A3B2和CK提高7.66%、9.10%和10.19%;处理A1B2株高分别比A1B1、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和CK降低了2.01%、2.76%、4.83%、6.45%、10.3%、6.21%、11.7%、13.78%、21.38%。低密度条件下,抗折力高于高密度种植条件。以处理A1B2效果最佳。适宜浓度的乙烯利、矮壮素具有促进高粱多种生理代谢和提高光合性能的作用,最终使籽粒产量增加。确定生长调节剂施用与高粱丰产种植密度的最佳耦合度为乙烯利稀释200倍喷施和高粱种植密度为15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一种生长抑制剂对籽粒直收夏玉米‘迪卡517’品质提升和增加产量的合理浓度。以1.0 mL/kg用量‘30%胺鲜酯·乙利水剂’为标准(100%)溶剂,按6个浓度比率(25%、50%、75%、100%、150%和200%)分别试管滴定至容积相同6个喷壶,对照为清水,充分溶解试剂,对应试验处理进行叶面喷雾。通过试验,发现50%浓度处理的株高比对照降低23.0 cm,穗位降低5.0 cm,理论抗倒性趋强;该处理单穗粒重显著高于清水CK和100%以上浓度处理,说明50%浓度处理的籽粒质量优于清水对照;尽管50%浓度处理的百粒重仅低于75%浓度处理,但是出籽率是各处理间最高的;50%浓度处理的小区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0.50 mL/kg ‘30%胺鲜酯·乙利水剂’,既合理降低了株高及穗位,又提高了籽粒质量和品质,建议应用在8.25万株/hm 2密度的玉米品种‘迪卡517’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喷施硼、钼、铁对苜蓿结实性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微量元素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合理利用微量元素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牧4 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在苜蓿现蕾期叶面喷施硼、钼、铁,通过测量花部特征、结荚率、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指标,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对苜蓿开花结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4 kg/hm2的硼砂,苜蓿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了9.67%、35%;喷施325 g/hm2的钼酸铵,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12.9%、17%;喷施3 kg/hm2的硫酸亚铁,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7.5%、69.46%;但喷施不同微量元素的各处理的结荚率均低于对照组(59.66%)。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种子产量与结荚率、单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在新疆昌吉地区,通过在苜蓿现蕾期喷施硼砂浓度为2.98 kg/hm2、钼酸铵浓度为325 g/hm2、硫酸亚铁的浓度为2.90 kg/hm2时,能够增加单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7.
探索赤霉素对苋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残留动态,为建立苋菜生产中赤霉素安全、有效使用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广州地区夏季苋菜生长到5-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高(90 g/hm2)、中(60g/ hm2)、低(30 g/hm2)三种浓度赤霉素,喷施后测定不同时期的苋菜株高、产量以及维生素C、蛋白质、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含量,研究不同剂量赤霉素对株高、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测定苋菜不同生长期赤霉素残留,获得残留动态以及最终残留。 [结果]中剂量赤霉素处理对株高和产量促进作用显著,喷施后3-10 d样品的平均株高比对照增加11.50 %,平均产量增加27.56 %,达显著水平。其中3、5、7 d样品株高比对照增加达显著水平,分别为10.59%、13.33%、12.71%;5、7、10 d样品产量比对照增加达显著水平,分别为33.41%、44.35%、17.41%。低剂量和中剂量处理后10 d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7.44 %、44.50 %,达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2.17 %、11.11 %,达显著水平。三种剂量处理后10 d后样品还原糖、粗纤维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赤霉素降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方程,半衰期为1.24 d;三种剂量处理后5、7、10 d苋菜赤霉素最终残留均值在0.0012-0.0074 mg/kg之间(定量限只到0.01;有效数字过多),远低于日本限量标准0.2 mg/kg。 [结论] 广州地区夏季苋菜生长到5-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60 g/hm2的赤霉素溶液,喷施后10 d采收,赤霉素残留均值为0.002mg/kg,产量比对照增加17.41%,维生素C含量增加44.50%,蛋白质含量增加11.11%,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粗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可用日本肯定列表中的残最大留限量作为广州地区中国苋菜上赤霉素的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乙烯利(Eth.)和硝酸银(AgNO3)配制液,在蓖麻花芽分化前,叶面喷施对蓖麻单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可促进蓖麻向单雌性分化或产生"部位不育",100×10-6 GA3处理,雌株率较高.乙烯利(Eth.)和硝酸银(AgNO3)处理,可使单雌蓖麻发生性逆转,而在雌穗上产生镶嵌性雄花,促进蓖麻向正常两性株分化.  相似文献   

19.
乙矮合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在大田条件下,玉米吉单209和郑单958拔节前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乙矮合剂,试验表明,乙矮合剂处理缩短了玉米穗下部节间的长度,降低了玉米的穗位高,降低了植株的重心,增加了基部节间的茎粗和茎秆密度,提高了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同时,乙矮合剂在控制玉米株型的基础上,保持了低密度(6万彬hm^2、7.5万彬hm^2、9万彬hm^2)条件下玉米的正常产量,提高了高密度(10.57万株/hm^2、127万株/hm^2)条件下玉米的穗行数和行粒数,显著提高了产量,使玉米子粒产量与茎秆质量得到了协同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玉米‘隆平206’在淮北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良种配套良法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穗部性状和农艺性状等的影响。种植密度在30000-75000株/hm2范围,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75000株/hm2处理玉米的产量最高;75000-120000株/hm2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60000株/hm2、90000株/hm2处理玉米的产量与75000株/hm2处理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产量-密度关系符合等比型产量-密度关系的基本特征,玉米产量和密度方程为y=0.31036xe(-0.000012182x)(r=0.994**),由方程可得,该试验的最高单株生产力不超过310.36 g,玉米最高产量的密度为82085株/hm2,最高理论产量为9372.4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显著增高;倒伏率、空秆率显著增大;双穗率显著减少;穗长显著变短;行数显著减少;千粒重显著降低。淮北地区玉米‘隆平206’适宜的密度为60652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