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中不同垄距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马铃薯传统栽培方式块茎产量低、商品率低、易烂薯等问题,采用地上垄体栽培模式,应用不同垄距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块茎产量、块茎商品率及畸形薯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垄距在80 cm及以上时,晚疫病发生较轻且病情蔓延速度慢;80 cm垄距单位面积块茎产量最高;垄距在85 cm时薯块的商品率最高,绿皮薯率最低,垄距在90 cm时畸形薯率最低,烂薯率最低的处理是垄距80 cm,因此建议生产上应用80 cm垄距,以达到最大的单产水平及最低的烂薯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日益成熟,脱毒种薯有可能完全取代常规种薯,从而使马铃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种植户在一味追求提高产量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块茎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畸形薯,尤其是在春季栽培时,由于高温干旱,畸形薯比率较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商品性,大大降低了马铃薯的种植效益。现将马铃薯畸形薯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在生产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日益成熟,脱毒种薯有可能完全取代常规种薯,从而使马铃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种植户在一味追求提高产量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块茎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畸形薯,尤其是在春季栽培时,由于高温干旱,畸形薯比率较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商品性,大大降低了马铃薯的种植效益。现将马铃薯畸形薯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在生产中进行参考。一、畸形薯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日益成熟,脱毒种薯有可能完全取代常规种薯,从而使马铃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种植户在一味追求提高产量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块茎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畸形薯,尤其是在春季栽培时,由于高温于旱,畸形薯比率较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商品性,大大降低了马铃薯的种植效益.现将马铃薯畸形薯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在生产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景电灌区地膜马铃薯防高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景电灌区地处甘肃中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干旱少雨而导致的高温气候是马铃薯栽培的一大障碍.2001年,正值马铃薯块茎增长期的6月份,日最高气温超过25 ℃的天数达18 d,甚至出现了景电灌区日最高气温32 ℃的罕见天气,使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块茎普遍停止生长,从而导致薯块发生严重的哑铃形和念珠状畸形,降低了商品性,使农户收入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在我国各地栽培已很普遍,马铃薯大多以块茎来繁殖,种薯的用量,每亩至少一、二百斤,多者需三、四百斤,故种薯费用甚大。无锡市郊区方巷上的农  相似文献   

7.
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日益成熟,脱毒种薯有可能完全取代常规种薯,从而使马铃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种植户在一味追求提高产量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块茎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畸形薯,尤其是在春季栽培时,由于高温干旱,畸形薯比率较高,严重影  相似文献   

8.
春马铃薯早收栽培是一种早种早收、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方法。通过13个马铃薯品种(系)春季早收栽培的块茎生育规律分析,以期为春马铃薯早收栽培的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并对优质品系的春马铃薯早收栽培适用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熟品种块茎前期生长快而后期生长慢,55 d生育期前收获块茎产量具有一定的优势。中熟品种块茎前后期生长均较快,55 d生育期后逐渐显现块茎产量优势。晚熟品种块茎前期生长慢,后期68 d生育期左右才迎来生长高峰。块茎产量主要与平均单薯质量、茎粗、大中薯质量比率和大中薯个数比率有关。AG187为中熟大薯型品系,块茎产量高,大中薯率高,十分适宜作春马铃薯早收栽培。CG366为早熟小薯型品系,单株块茎数多,小薯率高,块茎产量与费乌瑞它相当,十分适宜作小薯型春马铃薯早收栽培的早中期收获。  相似文献   

9.
由于科技的进步,导致马铃薯脱毒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并逐渐完全取代常规种薯,导致马铃薯产量大量提高。然而大家在产量提高的情况下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块茎常常会出现畸形薯,特别是在每年的春季栽培时,缺水又高温,畸形薯出现的占比很高,影响了商品的销售,导致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本文融合了人们的多年种植实践经验,并且查阅和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以期对马铃薯的畸形薯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为广大的马铃薯种植朋友在种植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影响马铃薯出苗率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生产中,种薯出苗率的高低是决定马铃薯栽培是否成功的第一步,并最终影响其产量。一、影响马铃薯出苗率的主要原因1.种薯处理不规范薯种未进行催芽,块茎中潜伏的病害在播种后造成烂种导致缺苗断垄。生产中药剂处理马铃薯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淮北地区马铃薯在生产中存在问题,包括种薯催芽、种薯切块、水分管理、施肥、轮作倒茬、种植密度、资金投入等内容,并提出对策,对于提高马铃薯单产、增加产区农民的收入、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商南县洋芋低产原因,地膜洋芋栽培及技术、增产机理.商南县当前洋芋栽培存在问题。指出要使商南县洋芋稳定增收,必须调整稳定面积,加快引种与良种推广,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重视发展洋芋深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13.
陈志 《福建农业学报》2010,25(3):325-327
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技术是福建省主推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探讨冬种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2008年冬至2009年春通过设立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应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大薯重对产量影响极显著、中薯重对产量影响显著;与常规栽培相比,稻草包芯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中、大薯重,进而极显著提高产量,产量增15.4%,产值增15.4%,利润增18.0%,其抗晚疫病能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14.
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播期选择、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增加马铃薯生产品种的数量,满足目前福建不同生态区域多样性和农户的需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于2007年联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了中薯7号新品种。经过多点试验、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生育期88 d ,叶片绿色,茎紫色,单株块茎数6~8个,薯型椭圆形,薯皮淡黄色、光滑,薯肉乳白色(闽审薯2012005),芽眼浅,干物质含量18.38%,食味品质较好,休眠期60 d左右,产量29716~32321 kg ·hm^-2,高感晚疫病。该品种在栽培技术上应注重地块选择与翻耕起垄、备种、播种期选择、密度控制、科学肥水管理、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以及及时收获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图们江流域一年两作种植模式进行研究,一季作选取马铃薯3个品种,二季作选取萝卜4个品种、白菜4个品种。初步筛选出适宜图们江流域两季作的品种,马铃薯3个品种,白菜3个品种,萝卜4个品种,该研究为图们江流域一年两季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农民多样性种植和增产增收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7.
旱地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物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马铃薯克新一号原种采用地膜覆盖和露地两种栽培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比较其出苗时间、根系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生物产量、单产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与露地栽培相比,马铃薯生长期缩短15d左右,植株干物质含量明显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第667m^2较露地增产605.8kg。商品薯率提高19.2个百分点,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镉污染对马铃薯氮、磷、钾、镉含量与积累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式,以费乌瑞它马铃薯为试验材料,测定采收后的马铃薯产量、氮磷钾镉含量及积累量。[结果]轻度的镉胁迫降低了马铃薯块茎氮含量,而中度和重度镉胁迫下马铃薯块茎氮含量增加,镉污染各处理氮积累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随着土壤镉浓度的增加,磷含量在0.01水平显著增加,而磷积累量变化不大;土壤不同镉处理马铃薯钾含量均在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土壤轻度镉处理马铃薯钾积累量最高,随着镉污染程度的加大,钾积累量降低;土壤不同浓度镉处理下马铃薯块茎镉含量与积累量均呈直线0.01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土壤镉污染马铃薯氮肥施用量降低,磷肥施用量不变,轻度镉污染增加钾肥施用量,土壤镉重度污染不适合种植马铃薯。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在彭阳县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县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种薯产业开发滞后、综合增产增效栽培技术覆盖率不高,使经济效益稳而不增。通过对彭阳县马铃薯产业的调研分析,指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彭阳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