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四节气申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以来,全国掀起了继承、弘扬和宣传二十四节气的热潮。本文通过对现有二十四节气研究论著及论文的梳理,总结了目前二十四节气的研究成果、研究特点,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建议,以期对更好地开展二十四节气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一、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对气候、物候、时令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一直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农耕文明重要的科学总结,对现代农业同样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节气     
<正>编者按: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短片,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及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以全新表达方式,用“中国式浪漫”美学惊艳了世界,也让全世界领略了这一中国古老历法的独特文化魅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根据太阳周年认知天气、气候、物候的规律和变化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相似文献   

5.
热点扫描     
<正>"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  相似文献   

6.
24节气歌     
《现代种业》2006,(6):63-63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相似文献   

7.
传统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有着政治、伦理、哲学、生态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传统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不但是农业管理的时间智慧,而且是帝国时代的作息时间表,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坐标。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健康养生以及重塑人类精神家园等方面,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民间二十四节气是哈萨克族人根据太阳出没、月亮盈亏、斗转星移、寒暑变易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按照节气特点安排生产生活,避免遭受自然灾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流传至今,二十四节气的用途和重要性是非常显著的。本文就哈萨克族二十四节气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节气可认为是我国独创的农业气候历,二千多年来一直对指导农业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现在仍在广大农村流传和沿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在农耕生产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体验园开发条件进行分析,对园区竞争能力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剖析,并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产品及相关体验服务开发,提出体验园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与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二十四节气文化正面临着危机与挑战,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日渐弱化。通过对专业农民的实地调查,了解农民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现状,分析了节气文化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二十四节气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对于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长期以来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拟对目前中国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方式进行梳理,以期对二十四节气未来的传承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变化与农事活动之间的相关规律,科学地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按节气进行耕耙播种、割打收藏,对发展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前,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研究节气与农事的关系,对发展农村经济,将有其现实意义。一、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和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8,(18)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悠扬婉转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传唱……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农耕智慧引起世界瞩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时令、气候等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至今仍是我国农民安排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影响十分广泛。为了更好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领略"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在二十四个节气背后,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曲赋名篇佳作很多,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农业生产劳动和农家生活场景;描写农家生活的艰难和辛苦,反映我国农民吃苦耐劳、辛苦劳作的精神及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随景寄情、四时感怀之作;描写节气变迁时的自然之景及百姓在不同节气里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81—2010年肇庆市6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日平均降水量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肇庆市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十四节气的四季划分并不适用于肇庆市,肇庆市的秋季实际上仍然是夏季;肇庆市没有冬季,在立冬实际进入的是秋季。降水量最大的节气为小满,降水量从清明开始显著增多,秋分开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2017年3月28-30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作为指导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在首次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诞生地——安徽省淮南市举行。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王秀忠馆长,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安徽省淮南市副市长汤传信,安徽省淮南市政协副主席姚辉,文化部非遗司保护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9,(12)
<正>每年的公历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这一天,民间称之为"冬节"或"冬至节",与春节、端午(夏节)、中秋(秋节)统称为"四大节"。《史记·律书第三》云:"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古人重视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习俗。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你可能不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其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违农时"一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农业生产的各项活动都要依时而动,才能得到丰厚的收获。自古以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上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基于二十四节气,农户在农业生产上能够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依据时令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从而科学的进行农业生产。本文以贵阳为例,来探究二十四节气变化规律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正值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形象、社会担当以及"二十四节气"农事应用传播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入选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单位。司尔特是专业从事各类磷复肥、缓控释肥料、专用测土配方肥、生态肥料、有无机肥料及新型肥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公司不仅注重产品品质,着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积极推广化肥科普教育以及"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