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以地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或秸秆覆盖+旋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取代了传统的秸秆废弃焚烧+土壤耕翻播种的模式。地表秸秆覆盖可起到防止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地表径流,保护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少免耕播种能减少水分蒸发和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紧实度及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秸秆覆盖免耕措施对土壤紧实度、水分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试验田为研究对象,探讨免耕秸秆不同覆盖量和免耕秸秆不同覆盖年限条件下,不同耕层深度土壤紧实度及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免耕地0~20cm耕层土壤紧实度高于传统耕作(CK),20~50cm耕层土壤紧实度低于CK,因免耕年限的增加,犁底层逐渐消失。秸秆覆盖免耕地0~50cm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了14.78%~23.64%,且随秸秆覆盖量、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而增大;随耕层深度的增加,水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因此,在雨养农业区,因地制宜地采取秸秆覆盖免耕措施对促进作物生长、保证粮食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实用技术。以地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和秸秆覆盖浅耕还田,旋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取代了传统的秸秆废弃焚烧,土壤耕翻播种作业方式。地表秸秆覆盖有抑制沙尘暴形成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废弃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秸秆腐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免耕播种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正>保护性耕作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通过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要求秸秆覆盖在地表,秸秆腐烂后回到农田,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培肥地力;而且秸秆覆盖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表层土壤不被风吹走,不被水流带走;保护性耕作能够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翻耕土壤,加上地表的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实用技术。以地表秸秆覆盖还田 免耕播种和秸秆覆盖浅耕还田 旋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取代了传统的秸秆废弃焚烧 土壤耕翻播种作业方式。地表秸秆覆盖有抑制沙尘暴形成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废弃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秸秆腐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免耕播种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从1992年起,临汾市农机部门在尧都区县底镇城隍村建立起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有机肥的使用越来越少,化肥使用量呈直线上升,致使耕地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玉米、小麦等秸秆内含有农作物需要的氮、磷、钾、镁、钙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因此秸秆粉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地表板结、增强保水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地块深松深耕轮作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降低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是一项节本增效、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秸秆还田后农民习惯采用旋耕机作业,旋耕作业深度一般不足15cm,作物秸秆仅在浅层土壤中混合,有些甚至外露于地表。因为长期秸秆还田,累积秸秆量巨大,造成浅层土壤过于疏松,漏气跑墒,而旋耕形成的坚硬旋耕犁底层,又使下层土壤过于坚实,不利于  相似文献   

8.
对沈阳地区高粱不同保墒措施下土壤剖面养分状况(包括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和电导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墒措施下,土壤剖面碱解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其中黑膜覆盖增加最大,白膜覆盖次之,秸秆覆盖、施用保水剂依次;土壤剖面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覆膜处理和保水剂处理具有明显的增钾效果,秸秆覆盖増钾作用不甚显著;秸秆覆盖能明显地增加耕层有机质含量,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次之,施用保水剂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显著;各保墒处理对土壤表层盐分的累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秸秆覆盖抑制效果最明显,黑色地膜、白膜覆盖和保水剂依次.  相似文献   

9.
<正>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粉碎或整株直接覆盖,不经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使秸秆直接还田或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的一项机械化技术,也是秸秆还田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模式。作用体现在:1)有利于培肥地力。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严重依赖以及有机肥施用减少,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作物秸杆含有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纤维物质,以玉米为例,把秸秆还回田里就等于把作物  相似文献   

10.
浅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是一项由诸多单项技术组成的 ,相对独立的新型实用性技术 ,是目前国家重点推广实施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它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撒于地表 ,并随即耕翻入土 ,使之腐烂分解。该技术的实施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降低土壤容重 ,防止土地板结 ,而且能减少秸秆的养分和水分的自然损失 ,有利于蓄水保墒 ,减少资源的浪费 ,净化周围的环境。同时又能提高工效 ,减轻劳动强度 ,争抢农时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增加农民收入。一般情况下 ,连续还…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播种后地表用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粉碎覆盖,或保留高留茬秸秆30%以上及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是在玉米秋季收获时进行秸秆粉碎并全量覆盖地表,于土壤封冻前利用秸秆归行机将覆盖在地表上的散碎秸秆进行分离集条归行作业,随后采用条带耕作机对清理干净的播种带进行条带旋耕和深松(部分)作业,形成播种带和秸秆覆盖的未耕休闲带交替分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作物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据测定,湿玉米秸秆中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O.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为15%左右,1250公斤玉米桔秆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作物秸秆切碎还田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通气性提高,贮水量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正>1牧草切根复壮机械化技术1.1技术概述多年生羊草在自然环境中以无性繁殖(依靠根茎繁殖)为主,有性繁殖(种子)为辅,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性强。天然羊草草地由于长期无养息、过载放牧和粗放式管理,使得土壤容重变大,空隙度下降,土壤紧实呈现板结性退化,板结层厚度达15~20cm;人工建植的羊草草地在种植5~6年后,因根茎生长稠密致使土壤耕作层板结造成通透性不良。土壤板结阻碍空气进  相似文献   

15.
地表秸秆覆盖度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地表秸秆覆盖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项主要措施,研究秸秆覆盖度与土壤风蚀、水蚀的定量关系对农田采取合理的覆盖形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当前主要靠手工测试秸秆覆盖度存在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如何应用MATLAB语言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来识别、分析秸秆图像。通过对样本图像类型的转换、灰度的均衡化和中值滤波等一系列的处理,得出较准确的秸秆覆盖面积和秸秆覆盖百分比,为准确快速测量秸秆覆盖度提供了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秸秆粉碎种行旋耕苗带覆盖棉花播种机。该机具采用双轴结构,可将前茬棉花秸秆进行粉碎,再进行种行旋耕整理苗床,随后进行播种;播种作业结束后,被粉碎的前茬棉花秸秆铺洒在播种行上,最后进行镇压。该机具可处理前茬棉花秸秆,减少了作业环节,且未设置铺膜机构,保护了环境。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深度设置为3.5cm、镇压力设定为35kN/m~2时,棉花的出苗率可达到86.5%,机具粉碎秸秆的平均长度为14.00cm,平均合格率为91.34%。机具作业后,测得被秸秆覆盖的土壤的土壤坚实度比未被秸秆覆盖的土壤的土壤坚实度低26.42%,说明秸秆覆盖有助于降低土壤坚实度,对棉花出苗起到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种植方式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平原曲周18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常规种植、无公害种植和有机种植3种种植方式下的土壤薄片,研究种植方式对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和土壤粗颗粒的矿物组合基本一致,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但颗粒的形态和粒径有一定差别;有机种植下,土壤表层结构由中度分离的块状和板状结构为主变为团粒结构为主,发育良好的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容重显著下降,有机质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容重为1.19 g/cm~3,有机质含量为22.67 g/kg,总孔隙度高达32%。常规种植条件下,土壤表层结构以中度分离的块状结构为主,土壤结构较为紧实,发育程度较低;表层土壤容重为1.30 g/cm~3,有机质含量为18.42 g/kg,表层的总孔隙度为30%。无公害种植条件下,土壤表层结构以中度分离的团块状结构和少量的高度分离的粒状结构为主,土壤结构发育程度居于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二者之间。因此,有机种植条件下土壤结构疏松,土壤透气性良好,有利于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8.
当某些经济作物的秸秆残留量不足以实施免耕法时,我们就应该实施绿肥作物轮作覆盖,为农田补充足够的有机物质,使其免受天气因素的侵害,防止风蚀,水蚀的径流,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即使某些经济作物的秸秆残留量足够,我们也应当努力为农田中每一个区域提供最大可能的有机质含量,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播种后地表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粉碎覆盖,或保留高留茬秸秆30%以上及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田耕作中,主要以犁铧翻耕、机械旋耕为主,从多年来的试验和测试数据证明,这两种耕作方式存在着很多缺陷:①土壤水分损失过大,翻耕和旋耕都使土层翻滚,地表干层和下面有墒层混合,增加了土壤水分的自然蒸发,降低了播种层的含水量。②有机质不能有效保持,有机质属性为活性炭,遇到空气极易挥发,所以翻耕和旋耕的翻垡都将消减地力,破坏土壤的理化结构。③有机养分损失,翻耕和旋耕将使作物必需的氮、磷、钾等有效元素,有一部分暴露于地表,造成肥效损失。土壤松碎机彻底改变了作业形式和土层结构,适应当前的土壤耕作需要,可使水、肥、气、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