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苯肼酯是用于农作物害螨防治的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以43%联苯肼酯悬浮剂(SC)供试,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药剂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室内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桑园施药后的残留毒性。43%联苯肼酯SC对2种害螨的成螨、若螨和螨卵均具有较高的杀灭活性,48 h LC_(50)值分别为4.93和3.38 mg/L、0.75和1.90mg/L、18.61和11.85 mg/L,其中对朱砂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分别为其对螨卵毒力的3.78和24.81倍,对二斑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则分别是对螨卵毒力的3.51和6.24倍。43%联苯肼酯SC对家蚕3龄起蚕48 h的LC_(50)和LC_(90)值分别为1 063.36和3 523.77 mg/L,属于低毒级农药(LC_(50)200 mg/L);桑树喷施143.33~573.33 mg/L药液后14 d采摘桑叶养蚕,对家蚕的龄期经过、眠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均无明显影响。依据试验结果确定,43%联苯肼酯SC可以用于桑园内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防治,建议田间施用联苯肼酯143.33 mg/L药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0 d,286.67~573.33 mg/L药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4 d。  相似文献   

2.
臭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菌和害虫。本研究采用草莓上的二斑叶螨体表观察和田间防效试验评价了臭氧水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4.0-4.5 mg·L-1和1.0-1.5 mg·L-1的臭氧水均能够显著降低二斑叶螨的虫口密度,防效高达95.46%和91.28%,且显著提升二斑叶螨的死亡率,但臭氧水浓度过高会抑制草莓植株的生长,破坏草莓的叶片。通过对二斑叶螨体表的观察发现,利用臭氧水的强氧化性,有效破坏了二斑叶螨的体表组织,因此在二斑叶螨发生期连续使用臭氧水可以有效控制螨的为害。本研究综合防效和安全性评价表明,1.0-1.5 mg·L-1的臭氧水对二斑叶螨具有良好的防效,对草莓和授粉的蜜蜂也具有安全性,为二斑叶螨的防治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方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是柑橘上的重要害虫,目前主要通过化学药剂对其进行防治,但由于长期以来化学药剂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其对不同杀螨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够更好的指导田间用药,为实际生产中柑橘全爪螨的防治与其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2021年采用叶碟浸渍法对广西桂林临桂区和灵川县两个柑橘全爪螨田间种群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结果标明:桂林临桂、灵川两地柑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对乙唑螨腈、联苯肼酯、阿维菌素和乙螨唑均已产生高水平抗性(105.6-572.0倍);且对哒螨灵和螺螨酯也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44.8-96.2倍)。生产上应减少阿维菌素、联苯肼酯和乙螨唑的使用,应合理的进行复配,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保障我国柑橘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40%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降低柑橘红蜘蛛防治的单剂用药量和生产成本,延长药剂使用寿命。[方法] 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粒径、黏度、分散性、pH、冷贮和热贮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进行了筛选。[结果] 确定了40%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优化配方:联苯肼酯原药25%,乙螨唑原药15%,AEO 2%,D1002 2%,木质素磺酸钠6%,乙二醇5%,黄原胶0.1%,去离子水补足100%。该悬浮剂施用30 d后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效仍达到90.1%。[结论] 该配方复配比例合理,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对柑橘红蜘蛛的田间防治效果优异。试验结果可以为联苯肼酯和乙螨唑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据《植物保护》2021年第4期《乙唑螨腈与螺螨酯混用对柑桔全爪螨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作者唐涛等)报道,于2017—2018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30%乙唑螨腈·螺螨酯SC、30%乙唑螨腈SC、240 g/L螺螨酯SC、1.8%阿维菌素EC及43%联苯肼酯SC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柑桔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桑园害虫朱砂叶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是多食性主要农业害螨之一,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是近似种,寄主包括桑树在内的100多种植物。该螨可行孤雌生殖,由于被一类细胞质遗传的细菌Wolbachia寄生,种群雌雄比例严重偏斜。该螨个体小、发育快,对化学杀螨(虫)剂极易产生抗药性,故防治困难,而且桑园化学防治又危及家蚕的安全。对朱砂叶螨的分类、形态、行为、生态和防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防治研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正>核心提示:目前,夏季高温干燥,有利于叶螨繁延为害,尤其是在透风差的大棚两头和后部,为害较重。危害越夏大棚蔬菜的叶螨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茶黄螨等。目前,夏季高温干燥,有利于叶螨繁延为害,尤其是在透风差的大棚两头和后部,为害较重。危害越夏大棚蔬菜的叶螨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茶黄螨等。其寄主范围广,没有蔬菜不发生叶螨,主要危害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叶螨个体小,不易被发现,成螨和若螨均可造成为害,以口针刺吸蔬菜,吸食汁液,破坏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常使叶变黄白色或皱缩畸形,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面一片  相似文献   

8.
蒙自地区桑园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几种天敌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健  江秀均  储一宁  陈松 《中国蚕业》2009,30(4):36-38,47
通过对云南省蒙自地区桑园害虫天敌的调查得知,目前桑园中捕食性害虫天敌的种类较多,但数量较少,初步发现有9种天敌昆虫,它们分别属于大赤螨、植绥螨、小花蝽、食螨瓢虫和塔六点蓟马等,主要以大赤螨和植绥螨居多;同时,还观察了大赤螨、植绥螨等主要几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特性和捕食性,这些天敌昆虫对桑园的一些小型害虫(如叶螨、蓟马和粉虱)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春玉米(Zea mays)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建立优良的种植模式以控制玉米害虫,于2019年监测了春玉米间作针叶豌豆(Pisum sativum)、春玉米间作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春玉米单作种植模式下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间作针叶豌豆的春玉米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种群数量分别高达每100株8 300.00和1 611.33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数量低至每100株40.00头;间作箭筈豌豆的春玉米虽然无二斑叶螨和玉米蚜发生,但棉铃虫种群数量高达每100株66.67头;并且,间作针叶豌豆或箭筈豌豆的春玉米上寄生蜂始见期早、种群数量高。甘肃省河西走廊春玉米间作箭筈豌豆有利于控制二斑叶螨和玉米蚜,但应注意防治棉铃虫;春玉米间作针叶豌豆有利于降低棉铃虫种群数量,但需注意防治二斑叶螨和玉米蚜。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和药剂使用不当,诱发了二斑叶螨的发生与蔓延。该螨不仅为害苹果、梨、桃、大樱桃、草莓等叶片,还为害玉米、花生、大豆及多种蔬菜的叶片。轻者失绿变褐,重者枯焦脱落;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害虫。1二斑叶螨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0余代。以雌成螨在植株根颈部、杂草根部、落叶下、覆草下及村于老翘皮、裂缝中等处越冬。幼树上的叶螨多在根颈周围的土缝中越冬。根据其种群变化规律,一年中大体可分为6个阶段。一是出蛰期。当春季平均气温达10℃左右时,越冬雌成螨开始…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夏季高温干燥,有利于叶螨繁延为害,尤其是在透风差的大棚两头和后部,为害较重。危害越夏大棚蔬菜的叶螨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茶黄螨等。其寄主范围广,没有蔬菜不发生叶螨,主要危害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叶螨个体小,不易被发现,成螨和若螨均可造成为害,以口针刺吸蔬菜,吸食汁液,破坏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常使叶变黄白色或皱缩畸形,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面一片黄白或呈火烧状干枯。  相似文献   

12.
乙唑螨腈是一种新型丙烯腈类杀螨剂,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等桑园主要红蜘蛛的各发育阶段都有很高的毒杀作用,其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雌成螨毒力分别是炔螨特的171.14倍和615.89倍。田间使用有效成份含量在50~100 mg/L时可有效防治各种作物上的害螨,且对家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对家蚕皓月B的3龄起蚕连续添食用3 000.00、1 500.00、750.00、375.00、187.50、93.75 mg/L乙唑螨腈药液浸渍处理的桑叶至上蔟结茧,其间家蚕无中毒死亡,除了3 000.00、1 500.00、750.00 mg/L乙唑螨腈药液处理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他各处理的结茧性能不受影响。因此,乙唑螨腈在桑树红蜘蛛的防治上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生物星球公司(Bioplanet)正在坎帕尼亚的草莓园开展有益昆虫对草莓种植的干预试验,即采用大黄蜂来授粉,用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来捕食红蜘蛛。该公司技术员兰纳若指出,用大黄蜂授粉的技术较成熟,可用于提高产量,不仅用于有机作物,还可用于虫害防治。在这项试验里,大黄蜂蜂箱放在温室里,当草莓花开时。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取最新8种杀螨剂进行柑橘全爪螨敏感度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初期柑橘全爪螨敏感度最低的药剂是联苯菊酯乳油,但在后期对该药剂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害螨对螺螨酯悬浮剂和联苯肼酯悬浮剂的初始敏感度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对该药剂越来越敏感。对于5%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20%哒螨灵悬浮剂、20%乙螨唑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丙溴磷乳油,害螨一直处于较为敏感的阶段,施药后30天的死亡率在98%以上,害螨还未对这几种药剂产生抗药性,是万州果园害螨防控的良好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螨卵酯熏烟剂防治蜂螨试验》是北京农科院养蜂室李举怀同志于一九七四年写的一篇试验报告。因当时敌螨熏烟剂治螨尚有一定效果,且螨卵酯则不如敌螨熏烟剂的原料硫化二苯胺容易买到,所以这篇报告一直未公开发表。现经周崧同志推荐,将此试验报告刊载,作为治螨方法和药物的经验交流,供广大养蜂界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于草坪害虫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防治的绿色农药,采用浸叶法测定比较了5个不同化学类别共20种绿色杀虫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7种常用农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不及常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而2种新型拟除虫菊酯四氟醚菊酯和四氟苯菊酯的杀虫效果相当或优于毒死蜱;苯甲酰脲类药剂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双酰肼类虫酰肼,杂环类茚虫威和虫螨腈,以及生物源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7种药剂对斜纹夜蛾的活性高,均符合绿色无公害农药的基本要求,是值得进一步试验开发用于草坪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7.
研究唐古特莨菪中生物碱对农业害虫(螨)的生物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螨)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柱色谱分离法从唐古特莨菪地上部分分离得到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MS、NMR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莨菪碱、东莨菪碱。采用微量点滴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了莨菪碱、东莨菪碱对甘蓝蚜、桃蚜等9种蚜虫和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4种叶螨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莨菪碱对禾谷缢管蚜、桃粉蚜、豆蚜和绣线菊蚜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LC50值分别为257.863,275.459,344.645和344.717 mg/L。东莨菪碱对豆蚜和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LC50值分别为311.585和392.309 mg/L。对照药剂鱼藤酮对甘蓝蚜和棉蚜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LC50值分别为399.542和436.124 mg/L。对甘蓝蚜等9种蚜虫的触杀作用,莨菪碱强于或与东莨菪碱相当;对豆蚜、禾谷缢管蚜的触杀作用,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均强于鱼藤酮;对甘蓝蚜、桃蚜和棉蚜的触杀作用,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均弱于鱼藤酮。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对截形叶螨、山楂叶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2种生物碱对4种叶螨的毒力相当,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毒力(201.027~224.172 mg/L)均高于截形叶螨和山楂叶螨(257.014~332.698 mg/L)。对照药剂鱼藤酮对截形叶螨、山楂叶螨的LC50值分别为196.847和224.592 mg/L,其毒力高于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植物源甘油酯及其减药组合对3种柑橘害虫的防效和减药增效作用,以柑橘红蜘蛛、柑橘粉虱和康氏粉蚧为防治对象,测试了植物源甘油酯及其与联苯肼酯的减药组合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控效果,植物源甘油酯及其与啶虫脒的减药组合对柑橘粉虱、康氏粉蚧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将植物源甘油酯作助剂,与减少50%用量的联苯肼酯、啶虫脒混用,均可达到与常规剂量的防效,甚至部分处理防效略高于常规剂量;单独喷施2次植物源甘油酯100倍液和200倍液对柑橘粉虱的防效与常规剂量的啶虫脒防效均无显著差异,但喷施1次植物源甘油酯200倍液对柑橘红蜘蛛和柑橘粉虱的防效较差;植物源甘油酯对康氏粉蚧无效。因此,单独使用植物源甘油酯防控柑橘红蜘蛛和柑橘粉虱时,建议采用200倍液喷施2次,推荐将植物源甘油酯与减少50%用量的联苯肼酯或啶虫脒混配使用。  相似文献   

19.
靶标突变是二斑叶螨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高抗性的重要原因,而用于靶标突变检测的方法较多,有必要寻找一种经济、灵敏且有效的方法进行突变检测。本研究根据二斑叶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基因上已报道的3个点突变(L1022V、A1215D和F1538I),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二斑叶螨田间种群(WW-R和LZ-R)进行靶标VGSCs基因突变检测。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显示,与SS种群相比,WW-R和LZ-R种群VGSCs基因均存在两种氨基酸突变A1215D和F1538I,但没有发现存在F1022V突变,其中A1215D突变发生在结构域ⅡS6-ⅢS1连接处,F1538I突变发生在结构域ⅢS6螺旋处,而采用PCR-RFLP方法只检测出A1215D突变。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田间采集的二斑叶螨种群VGSCs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的比较,为抗菊酯类药剂二斑叶螨种群抗性分子监测技术的建立和抗性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遵化市板栗园 1996年始见二斑叶螨 (Tetrany chusurticaekoch)为害 ,1998年扩散到全市栗产区 ,部分栗园发生相当严重 ,并有为害逐年加重的趋势。1 为害特点 二斑叶螨以幼螨、若螨和成螨群集板栗芽、叶背和栗蓬 ,刺吸汁液。叶片受害初期 ,在叶片主脉两侧出现许多细小失绿斑点 ,随着为害程度加重 ,叶片严重失绿呈苍灰色 ,并变硬变脆 ,引起落叶 ,严重影响树势。该螨有结网习性 ,特别在数量大时 ,丝网可覆盖叶的背面或在叶柄与枝条间织网 ,叶螨在网上穿行和产卵。2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 8~ 12代 ,高温干旱年份发生代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