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小平  蔡俊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40-9742
[目的]研究噬菌蛭弧菌BDYJAL对新鲜草鱼片大肠杆菌生长的控制作用。[方法]进行了蛭弧菌BDYJAL对32株潜在致病菌的裂解试验;并通过设置3个组别:蛭弧菌低浓度组(蛭弧菌∶宿主=1∶1)、蛭弧菌高浓度组(蛭弧菌∶宿主=10∶1)和非添加蛭弧菌对照组,进行了蛭弧菌BDYJAL对草鱼片大肠杆菌的生长控制试验。[结果]蛭弧菌BDYJAL对32株潜在致病菌的裂解率达到了93.8%;鱼片大肠杆菌控制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对大肠杆菌的消除控制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这2个试验组在0~36 h内的消除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蛭弧菌BDYJAL能有效控制新鲜草鱼片的大肠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沿海地区蛭弧菌的分布状况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蛭弧菌在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对采自上海沿海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蛭弧菌进行分离,利用16S rRNA进行鉴定,并对其裂解谱、盐度耐受性、弧菌裂解差异性和培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从上海沿海地区共分离到12株蛭弧菌,其中3株(4.2、5.1和3N.3)对弧菌属具有很强的裂解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脱氮副球菌、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有益菌无裂解作用.3株蛭弧菌在盐度1.5%~3.0%的范围内生长状况良好,5.1蛭弧菌株对溶藻弧菌的裂解能力较对副溶血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强,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宿主菌灭活可有效提高蛭弧菌的生长速度及其浓度,在培养第60 h达峰值;蛭弧菌与宿主菌(大肠杆菌)经异步发酵后,蛭弧菌在培养第72 h达峰值.[结论]从上海沿海地区分离获得的蛭弧菌具有良好噬菌能力,对主要的海水致病菌和淡水致病菌均具有侵染裂解能力,对有益菌无杀灭效果,且具有广盐性特征,可用于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蛭弧菌溶液(试验组)和无菌水(空白组)简单浸渍清洗鲜切香芹,比较这两种方法对香芹大肠杆菌的消除和控制效果,并对被处理香芹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试验组对鲜切香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消除作用;且104 PFU/g蛭弧菌组对大肠杆菌的消除效果优于106 PFU/g蛭弧菌组;104 PFU/g蛭弧菌组可以在较长时间内(30 min)使鲜切香芹保持良好的感官状态。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层平板法,以嗜水气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宿主菌,从草鱼养殖池水中分离蛭弧菌一株;根据蛭弧菌hi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所得产物经胶回收、测序比对,发现其序列与噬菌蛭弧菌的hit基因100%同源,表明所分离得到的为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  相似文献   

5.
体外试验表明,噬菌蛭弧菌BD57能够裂解K88大肠杆菌、K99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分别用107、105 PFU/mL浓度噬菌蛭弧菌BD57治疗人工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小鼠,小鼠存活率分别为90%、80%,未治疗组存活率仅为50%.表明噬菌蛭弧菌BD57对该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弧菌为宿主菌,从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水中分离纯化到一株蛭弧菌,根据噬菌蛭弧菌hi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得到了近710bp的扩增产物,经测序比对鉴定,该产物与噬菌蛭弧菌的hit基因100%同源,表明该菌为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  相似文献   

7.
噬菌蛭弧菌是美国科学家Stolp和Starr1963年发现的一种小型寄生性革兰氏阴性细菌。噬菌蛭弧菌的细胞呈弧状,具有单极生鞭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具有独特的双相生活周期,一相是在宿主细胞外的自由游动阶段,另一相是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繁殖阶段。噬菌蛭弧菌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1967年李明典首次在国内介绍了噬菌蛭弧菌,1981年司稚东进行了国内噬菌蛭弧菌华东地区的分布和分离研究,随后又进行了噬菌蛭弧菌在卫生、水质方面的研究。但1997年后,国内这方面研究日趋减少,因此,本文将国外近年有关噬菌蛭弧菌的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8.
进行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鮰回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在试验水体中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感染,同时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当水中的噬菌蛭弧菌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有预防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效果;采用背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鮰回进行感染,然后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结果试验鱼全部死亡,说明噬菌蛭弧菌不能起到治疗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正常的工厂养殖方式下,红嘴病的发生率为10.17%,添加蛭弧菌后红嘴病发生率可降至0.93%,说明蛭弧菌能有效预防红嘴病的发生.在治疗红嘴病方面,添加蛭弧菌后能100%治愈红嘴病.蛭弧菌浓度越高,红嘴病痊愈越快,最快5d即可全部治愈,所使用的蛭弧菌浓度107 PFU/mL.单独泼洒蛭弧菌或者喂食经蛭弧菌浸泡的饲料,或...  相似文献   

10.
何伟杰  蔡俊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31-8633
[目的]用蛭弧菌促进大菱鲆的生长,提高存活率,消除养殖水体中的弧菌。[方法]采用20 d的换水周期,以不添加蛭弧菌的养殖池为对照组(B组),往水体中添加蛭弧菌的养殖池为蛭弧菌添加组(C组),以生产性的养殖池作为参照(A组),以成活率、增重率、体重平均日增长量、体长增长率、体长平均日增长量、肥满度为判断依据,确定蛭弧菌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对换水前后各组养殖水体中所含弧菌数进行检测。[结果]蛭弧菌添加组大菱鲆的生长指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生产组和对照组(P〈0.05);与生产组相比,蛭弧菌添加组大菱鲆的成活率提高了13.23%,增重率、体重平均日增长量、体长增长率、体长平均日增长量、肥满度分别提高了663%、130.35mg、28.09%、31.82μm、4.99。蛭弧菌添加组的弧菌数明显减少。[结论]蛭弧菌能够提高大菱鲆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发育,并能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弧菌数。  相似文献   

11.
蛭弧菌在水果清洗杀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致病菌侵染的新鲜苹果用不同浓度(102、104、106、108 PFU/mL)的蛭弧菌进行浸泡后,通过检测致病菌的残留量,分析不同浓度蛭弧菌对苹果表面常见致病菌的消除作用。然后将经致病菌侵染的苹果分别用蛭弧菌及化学除菌剂进行处理,检测致病菌的残留量,比较蛭弧菌和化学除菌剂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蛭弧菌对苹果表面常见致病菌有很好的消除效果,且蛭弧菌浓度越高,消除效果越好,消除率最高达到99.1%。与化学杀菌剂相比,蛭弧菌虽然起效慢,但作用时间久,能较长时间控制致病菌生长。  相似文献   

12.
蛭弧菌Bdh5221对银鲫肠道菌群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60尾体重为50 g左右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设立3个平行,每个平行40尾鱼.将蛭弧菌Bdh5221菌液以0、104 、107 CFU/g(饲料)的浓度喷洒于基础饲料上投喂银鲫,于第7、14、21、28天时检测银鲫肠道蛭弧菌Bdellovibrio sp.数量的变化.在两个试验组蛭弧菌数量基本达到稳定(即第28天)时,测定蛭弧菌Bdh5221对银鲫肠道菌群和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气单胞菌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乳酸杆菌数量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数量有上升的趋势,拟杆菌变化不明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及107CFU/g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蛭弧菌具有改善银鲫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相关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进行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鱼回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在试验水体中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鱼回进行感染,同时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当水中的噬菌蛭弧菌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有预防斑点叉尾鱼回败血病的效果;采用背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鱼回进行感染,然后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结果试验鱼全部死亡,说明噬菌蛭弧菌不能起到治疗斑点叉尾鱼回败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验使用自来水双层检测法与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的保护液、保藏温度和保藏载体的选择对蛭弧菌长期保藏的影响,以及对优化保藏条件下的蛭弧菌复苏率和复苏蛭弧菌的噬菌能力检测,并且对保藏期限内宿主菌的存活情况与蛭弧菌的存活情况的相互影响做了首次的报道。结果表明:以1/100NB等低营养液体为保护液、琼脂为载体、加入适量宿主菌于4qc,蛭弧菌保存可达2年以上,保存期内蛭弧菌的复苏率和出斑数目较对照组都有极其显著的提高(P〈0.01)。宿主菌与蛭弧菌浓度在保藏期内呈下降趋势,在宿主菌浓度下降到10^6 cfu/mL之前,蛭弧菌浓度下降至10^3 pfu/mL;在宿主菌的浓度下降到10^4 cfu/mL之后,蛭弧菌的数目下降至1.0&#215;10^2 pfu/mL。实验结束时,二元保藏中宿主菌/蛭弧菌浓度比保持在10^4/10^2。  相似文献   

15.
噬菌蛭弧菌BDF-H16长期简易保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使用自来水双层检测法与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的保护液、保藏温度和保藏载体的选择对蛭弧菌长期保藏的影响,以及对优化保藏条件下的蛭弧菌复苏率和复苏蛭弧菌的噬菌能力检测,并且对保藏期限内宿主菌的存活情况与蛭弧菌的存活情况的相互影响做了首次的报道。结果表明:以1/100NB等低营养液体为保护液、琼脂为载体、加入适量宿主菌于4qc,蛭弧菌保存可达2年以上,保存期内蛭弧菌的复苏率和出斑数目较对照组都有极其显著的提高(P〈0.01)。宿主菌与蛭弧菌浓度在保藏期内呈下降趋势,在宿主菌浓度下降到10^6 cfu/mL之前,蛭弧菌浓度下降至10^3 pfu/mL;在宿主菌的浓度下降到10^4 cfu/mL之后,蛭弧菌的数目下降至1.0&#215;10^2 pfu/mL。实验结束时,二元保藏中宿主菌/蛭弧菌浓度比保持在10^4/10^2。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对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进行固定化,制备得到噬菌蛭弧菌颗粒。以噬菌蛭弧菌活菌数为考核指标,优化噬菌蛭弧菌固定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评价了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蛭弧菌菌液与海藻酸钠胶体溶液的比例(V/V)、玉米油浓度、包埋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交联时间对噬菌蛭弧菌固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载体配方优化因素的海藻酸钠浓度和玉米油浓度对活菌数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氯化钙浓度和蛭弧菌菌液与海藻酸钠胶体溶液的比例(V/V)影响不显著;作为过程优化因素的温度和搅拌速度对活菌数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搅拌时间和交联时间影响不显著。在海藻酸钠浓度1.5%、氯化钙浓度6.5%、蛭弧菌菌液与海藻酸钠胶体溶液的比例(V/V)50%、玉米油浓度4.5%、包埋温度47.5℃、搅拌时间40min、搅拌速度450r/min和交联时间36h的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蛭弧菌颗粒活菌数对数值达到7.51。本方法经济、安全、保存效能好,适合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科技》2007,(5):46-46
2007年7月26日,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技术人员到鲍鱼池做噬菌蛭弧菌的给药、口服比较测试。这是首次在鲍鱼养殖上引进噬菌蛭弧菌,捕食海水里的致病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蛭弧菌BDH12(登录号为EF094471)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s) 生长、肠道和养殖水 体总菌、弧菌以及水体细菌群落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蛭弧菌组九孔鲍的存活率、壳长和体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 111%、1.8%和7.0%;蛭弧菌组的九孔鲍肠道总菌和弧菌分别比对照组降低8.6%~21.0%和12.2%~27.7%,养殖水体总 菌和弧菌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1%~16.7%和8.0%~34.8%;养殖水体的PCR-DGGE 图谱显示,对照组和蛭弧菌组养殖 水体的细菌丰度值分别在0.54~0.97 和0.50~0.75 之间。结果表明,蛭弧菌BDH12 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控制因子用于 九孔鲍的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9.
将蛭弧菌游泳体和蛭质体按1:1 比例混合制备的蛭弧菌混合体作为微生物制剂用于三文鱼生鱼片的制 作过程将加工初洗时的生鲜原料浸渍于蛭弧菌混合体中并对操作台加工车间和工具进行擦涂结果表明蛭弧 菌混合体菌液浓度达103 PFU/mL 时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残留率均为0,其浓度大于10 PFU/mL,对操作台等擦涂 量大于10 mL/m2时,菌落总数在1 h后残留率不到0.1%致病菌未检出。  相似文献   

20.
蛭弧菌对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不同浓度的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简称Bd)Bd-9-25922 投放水族箱中,对鲤用浸泡法进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ila)(简称SC)SC-96-24试验,并观察蛭弧菌与病原菌、水质状况及鱼类发病情况变化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蛭弧菌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裂解和净化作用,对水中氨氮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并且对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所致暴发性出血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