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益乳酸菌的研究趋势与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讨论了有益乳酸菌研究的趋势与动态,包括乳酸菌的临床应用,欧洲的乳酸菌研究项目,有对益乳酸菌的性质和标准及安全性均有较详细有论述,可为有益乳酸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复合蔬菜汁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东北地产蔬菜大白菜、卷心菜、葫萝卜为主要原料,榨汁混合后,经接种多种乳酸菌共享,制成复合蔬菜汁乳酸菌饮料。在复合蔬菜汁乳酸菌饮料的“调配”工艺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发酵促进剂 1.乳酸菌制剂.添加乳酸菌制剂是人工扩大青贮原料中乳酸菌群体的方法。目前,主要使用的菌种有植物乳杆菌,肠道球菌、戊糖片球菌及干酪乳杆菌。一般每100千克青贮原料中加入乳酸菌培养物0.5升或乳酸菌制剂450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奶因为自身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但是很多人没有掌握乳酸菌奶正确的饮用方法,常因饮用不当致使乳酸菌奶的营养没能很好吸收。所以提醒大家,饮用乳酸菌奶时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乳酸菌发酵饮料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一类新型食用菌饮料,也是一类新型乳酸菌发酵饮品。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适合乳酸菌生长:而乳酸菌本身就是一种益生菌,且生长过程中还能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和特有的风味。因而两者的结合具有营养互补、功能互补的增效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营养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6.
目前乳酸菌已与慢性疾病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人类健康话题相关,涉足食品、医药等领域。地处“第三极”的西藏地区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乳酸菌资源,分布于传统发酵酸乳等发酵制品中。针对西藏乳酸菌的研究从未停止。本文对西藏传统酸乳中优势乳酸菌多样性、发酵性能以及益生特性研究进行综述,为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发酵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海南文昌鸡源乳酸菌,笔者以海南文昌鸡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为样品分离乳酸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过氧化氢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乳酸菌;而后利用乳酸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及其抑菌试验从中筛选出热带动物肠道源抑菌乳酸菌。本研究共获得17株乳酸菌,分别为13株植物乳杆菌和4株粪肠球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高抑制作用,有一定耐酸耐胆盐的能力;粪肠球菌抑菌效果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海南文昌鸡源植物乳杆菌S4-1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畜禽肠道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发酵乳的功能与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发酵乳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乳酸菌发酵乳的营养成份、生理功能及其机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比较了乳酸菌种(类)型及其产物特点、生理功能方面的实验过程,为更好地开发发酵乳、乳酸菌饮料作为保健食品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营养原理和乳酸菌发酵的加工工艺对以甘薯为主原料,添加少量牛乳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酸奶配方、加工技术,工艺流程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配料及加工工敢研制的甘薯酸奶营养价值高,口感良好,价格低廉,是优质的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糖类物质发酵而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菌群。本文从乳酸菌的种类、生理功能以及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乳酸菌发酵制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陈晖  杨晓聪  张玲玲  陈龙  朱静 《现代农业科技》2023,(16):192-195+199
本文以10株小米发糕源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层平板划线法和96孔板法筛选出对黑曲霉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乳酸菌株,并以乳酸菌对黑曲霉菌落的抑菌率为指标,研究不同pH值、温度、酶处理下乳酸菌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1-6-2X抗黑曲霉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87.78%,在pH值3.0~5.0时仍保持抑菌性,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率显著下降,可作为开发抗黑曲霉乳酸菌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2.
王烈喜  陈琼  陈黎斌  朱庆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32-11134,11137
[目的]通过现代饮料加工技术,优化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生产加工工艺。[方法]以碎米为主要原料,经烘烤、磨浆、糊化、酶解糖化后与全脂奶粉混合,再经乳酸菌接种等工艺生产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该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试验确定了生产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糖化55℃,50min,葡萄糖淀粉酶加酶量65U/g,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菌种配比为1:1,发酵时间9h;稳定剂组成为海藻酸钠0.02%,瓜尔豆胶0.02%。单甘酯0.04%(质量分数)。[结论]该工艺制备的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产品呈均匀的流体状,无分层现象;色泽为乳白色或浅灰色,酸甜可口,具有大米和牛奶经乳酸发酵产生的独特香味。  相似文献   

13.
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健  刘媛  兰凤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06-2907,2999
[目的]制备一种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方法]以糖化后的莜麦汁为原料、乳酸菌为发酵菌种,探讨菌种驯化、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的制备工艺为以糖化后的莜麦汁为原料,采用驯化后的乳酸菌为发酵菌种,接种量4%,在42℃下发酵6 h。[结论]该研究为莜麦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燕  陈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03-7704,7707
[目的]对用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为利用茶叶浸提液发酵制备饮料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茶叶为原料,加入100倍的水,在60℃下浸提15 min,浸提液中加入糖、乳粉等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乳酸菌发酵的几个因素(乳酸菌接种量、加糖量、加乳粉量、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乳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浸提液中加蔗糖量为8%,加乳粉量为13%,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6 h。[结论]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茶饮料,既有茶的各种香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又有酸奶的营养成分,而且风味好、品质佳,是一种集营养和保健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饮品。  相似文献   

15.
几种活菌制剂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通过游泳耐力和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几种活菌制剂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可延长小鼠游泳时间,降低小鼠游泳后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增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根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与方法》中的有关规定,可以认为,这两种活菌制剂能增强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具有抗疲劳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MRS培养基从酸奶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并用经典分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系统的细菌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乳酸菌属。对其进行生长曲线、pH及酸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乳酸菌的对数生长期为18 h;培养以后pH下降达到稳定;酸度较高的产酸时间为前18 h。该菌株生长速度快,产酸量高,适合作为发酵饲料的菌种。  相似文献   

17.
以副干酪乳杆菌R8 为研究对象,筛选了冻干保护剂、益生元等包埋助剂,优化了微胶囊的包封方法,并 采用喷雾法将包埋液喷入固化液覆膜固化,制备出耐胃液、可定向释放的乳酸菌微胶囊,为规模化生产乳酸菌微胶 囊制剂提供了新方法。筛选出的最佳冻干保护剂为全蛋液,最佳益生元为菊粉;喷雾法制备微胶囊的条件为院喷雾压 力0.2~0.3 MPa,包埋液流量30 mL/min;最佳的包埋液配方为院菌泥5%,菊粉2%,全蛋液20%,海藻酸钠1%;最佳的 固化液配方为院壳聚糖0.5%,CaCl2 2.5%,乙酸1%。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主要是根据青黄玉米秸秆原料乳酸菌附着数量少,发酵效果差,青贮品质等级低等进行乳酸菌添加剂的研究。试验主要完成酶、菌制剂的筛选,扩繁。筛选出的乳酸菌种为:Enterococcue, Leuconostoc, Labtococcus,Streptococcus等乳酸球菌和 Lacto illus属的乳酸杆菌。添加该种乳酸菌不仅改善青贮发酵品质,而且也减少了发酵损失。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花粉破壁技术及其发酵饮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马尾松花粉为主要原料,对利用乳酸菌等微生物进行发酵的破壁技术及花粉发酵饮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适当的发酵处理,花粉破壁率可达89%左右,溶液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比高温高压处理的提高65%。该饮品即冲即饮,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乳酸活性菌,是一种老幼皆宜的新型保健品。  相似文献   

20.
松花粉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马尾松花粉为主要原料,通过米曲霉、乳酸菌等微生物菌种的发酵作用使花粉壁破裂,然后制成浓缩型的发酵饮料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经适当的发酵处理,花粉破壁率可达到89%左右。产品即冲即饮,香甜爽口,而且产品富含乳酸活性菌,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是美容保健的佳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