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辽宁省旱灾频繁发生,且呈现出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重等特点。针对辽宁省旱情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遥感数据以及遥感技术在旱情监测中的优势,确定了适合辽宁省旱情遥感监测所需的数据源、监测时间和监测方法,进而制定了旱情遥感监测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以2009年旱灾为例,对监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旱情遥感监测方法能够真实地在时空尺度上反映旱情的发生以及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3.
旱情分析是科学应对旱灾的基础,是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措施及评价其效果的前提.该文结合六安市历年旱灾情况,分析了2019年六安市旱情的等级与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旱灾频繁发生,且呈现出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重等特点。针对辽宁省旱情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遥感数据以及遥感技术在旱情监测中的优势,确定了适合辽宁省旱情遥感监测所需的数据源、监测时间和监测方法,进而制定了旱情遥感监测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以2009年旱灾为例,对监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旱情遥感监测方法能够真实地在时空尺度上反映旱情的发生以及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旱情评价指标体系和旱情宏观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利用2008年社会经济和水资源评价成果对唐山市旱情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抗旱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7.
中国旱情态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旱灾是威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域性复杂,旱情变化多样,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分析中国旱情发展态势及目前抗旱减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农业抗旱减灾科技支撑对策、推进抗旱减灾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加强抗旱管理能力建设及健全抗旱机制体制、完善防旱抗旱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应对中国旱情的防控对策,以期为中国抗旱减灾政策的制订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遥感监测旱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干旱是威胁我国及世界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监测旱情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来遥感监测旱情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模型,着重从热惯量法,冠层温度法,植被指数法以及微波遥感等几方面做出评述,并对遥感监测旱情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12.
基于SPI的烟台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台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的近30年(1981~2010)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得到了烟台地区近30年的年度干旱指数和季节干旱指数,并根据干旱标准中干旱发生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三项指标分析了烟台地区近30 a干旱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来,烟台地区以轻旱为主,中旱和重旱比例持平,有干旱发生频率逐渐减少而发生强度有所增强的趋势;春旱和夏旱有增加趋势,冬旱和秋旱有减少趋势;西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干旱的次数明显多于东部和中间地带地区。与灾情对比时发现,年SPI能够较好的对长期的干旱进行描述,但在年内发生短期干旱时,效果欠佳。尽管烟台地区近几年来没有重旱出现,仍需注意做好对干旱特别是重旱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泵站开敞式进水流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验台试验基础上,提出了泵站开敞式进水池最佳平面形状与适宜的尺寸。当开敞进水流道边界形状与水流流线形状一致时,获得最佳进水池形式为心形或半圆形。喇叭口悬空高合理取值范围为(0.3-0.5)D,后壁距在0.25D以内,临界淹没水深hs<0.8D,进水池池宽采用2.5D时,水泵装置效率可达60.5-60.9%,水泵效率测量综合误差为2.5%。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满足航海类学生对"船舶电站操作"项目的训练和评估要求,基于PLC技术和组态控制技术,设计了船舶电站物理仿真模拟器系统.运用PLC技术设计电站物理仿真盘台上的控制逻辑,实现对船舶电站控制规律的仿真,选用PIMS组态软件设计人机界面,建立组态场景与PLC控制系统的通讯,实现对系统的参数监视和故障设置.该电站模拟器符合《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对船舶轮机员规定的实操要求,投入使用后,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息服务站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关键节点,其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建设资金不足。因此,探讨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机制成为首要任务。该文在博弈论的基础上,分析政府与企业2类参与主体的行为,确定影响机制的关键因素为政府减税比例,并根据博弈模型求解出纳什均衡状态和最佳减税比例,可为建立一套有效的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Jiang Houlong ;Wang Hongfeng ;Li Najia ;Xu Anding ;Yang Chao ;Chen Yiyin ;Li Yong ;Geng Lina ;Liu Guo-Shun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9):723-735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is important to arrange the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st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soil variabl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Pengshui tobacco experiment station in Chongqing, China.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289 soil points on 20 m grid in March 2012. Twenty-two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by classical statistical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Soil pH,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total phosphorus (TP), available phosphorus (AP), zinc (Zn), magnesium (Mg) and sulphur (S) have the strong spatial dependence, with nugget/sill ratios of less than 25%. The others have the moderate dependence with nugget/sill ratios of 26.17% to 71.04%. Ranges of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varied from 51.30 m for chlorine (C1) to 594.90 m for TP. The clearly patchy maps of the nutrients show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soil variables, which can be used for better management of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achieving reliable exo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tobacco exnerimental station.Highlight: Scientific experimentation assumes the existence of random variability for soil attributes.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attributes and to interpo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properties in the tobacco experimental station in Chongqing. The result of this work can be used for th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of tobacco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