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植酸酶对肉鸡生长及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饲料中降低无机磷用量,添加不同的比例黑曲霉植酸酶,以确定其对鸡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0 ̄3周龄肉鸡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和0.10%的植酸酶后,无机磷的添加量从对照组的1.38%降到处理组的1.06%;添加同样比例的植酸酶,4 ̄7周龄肉鸡饲料中的无机磷添加量从对照组的1.14%降到处理组的0.83%和0.52%。添加植酸酶,降低无机磷用量后对肉鸡的增重无显著影响。肉鸡血清中无机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家禽需要矿物质,尤其是钙磷。动物体内约80%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大部分构成软组织成分,小部分存在于体液中。磷除和钙构成骨骼和牙齿外,这部分磷主要以磷酸根形式参与许多物质代谢过程。如:参与氧化磷酸化过程,形成高能含磷化合物,供机体生命活动利用;磷和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及许多辅酶(Ⅰ、Ⅱ)合成有关。此外,还参与糖代谢。饲料中磷含量不足时,会导致畜禽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效率降低,瘦肉率下降、骨骼发育受阻。由此可 相似文献
4.
选用初重为(39.68±3.05)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作为试验对象,在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设5种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 U/kg、750 U/kg、1 000 U/kg、1 250 U/kg、2 500 U/kg),另设2个对照组,对照组1: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中只添加1.5%的无机磷;对照组2: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不添加植酸酶和无机磷,通过60 d的试验,探讨和研究植酸酶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及各组织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1鱼体的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与对照组2相比较,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草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蛋白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植酸酶对草鱼的形体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鱼体粗脂肪含量有所降低;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000 U/kg时,其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添加植酸酶后鱼体、肌肉和脊椎骨中的磷含量有一定提高,且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250 U/kg时,肌肉和脊椎骨中的磷含量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在1 000 U/kg~1250 U/kg时,与对照组2相比较,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并显著提高草鱼磷的积累。若欲减少无机磷添加量,建议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000 U/kg~1 250 U/kg。 相似文献
5.
生长猪饲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或麦麸对生产性能和植酸磷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选用48头断奶仔猪,研究不同来源植酸酶对植酸磷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在生长阶段,微生物植酸酶或麦麸可以代替添加的无机磷的作用。麦麸的有益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较高的植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植酸酶对肉鸭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率的影响,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300只,饲喂基础日粮、低磷日粮和分别添加500,1000,1500 U/kg包衣植酸酶的低磷日粮。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够有效提高肉鸭的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率,减少粪便中的磷排放。在本试验条件下,植酸酶的最适添加剂量为1500 U/kg。 相似文献
7.
选用初重为(39.68±3.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作为试验对象,在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设5种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 U/kg、750 U/kg、1 000 U/kg、1 250 U/kg、2 500 U/kg),另设2个对照组,对照组1: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中只添加1.5%的无机磷;对照组2:全植物蛋白基础饲料不添加植酸酶和无机磷,通过60 d的试验,探讨和研究植酸酶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及各组织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1鱼体的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与对照组2相比较,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草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蛋白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植酸酶对草鱼的形体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 000 U/kg时鱼体粗脂肪含量有所降低;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000 U/kg时,其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添加植酸酶后鱼体、肌肉和脊椎骨中的磷含量有一定提高,且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250 U/kg时,肌肉和脊椎骨中的磷含量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当植酸酶添加水平在1... 相似文献
8.
植酸酶对肉鸡生长和磷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00只1日龄AA肉鸡仔鸡,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每组设2个重复,通过降低饲料中有效磷的水平,添加不同比例植酸酶的方法进行饲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酸酶对肉鸡生长和饲料中磷利用率有明显促进作用,肉鸡日增重增加2.01%~5.67%,料肉比减少1.38%~2.31%,血清磷含量提高了1.60~2.46倍,植酸磷的利用率提高11.45%~31.36%,粪磷的排泄率减少了1.58%~8.32%,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植酸酶对肉鸭生产性能及钙磷代谢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取同日出壳的健康樱桃谷肉鸭120羽;经1周预饲后.随机分成2组.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进行饲喂。其中一组添加400u/kg植酸酶,以研究植酸酶对樱桃谷鸭生产性能、胫骨和血液中钙磷含量,碱性磷酸酶及饲料中钙、磷利用率和粪便中磷排泄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对低的无机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使鸭生长性能改善,提高胫骨中灰份、钙磷的沉积,提高钙、总磷和植酸磷的利用率,并减少粪磷的排出,同时使血钙、血磷浓度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12.
配制蛋白和脂肪水平不同的3种饲料,即低蛋白高脂饲料(CP 380 g/kg、EE90 g/kg,LHgroup),高蛋白低脂饲料(CP 415 g/kg,EE 60 g/kg,HL group)和高蛋白高脂饲料(CP 415 g/kg、EE 90 g/kg,HHgroup),并以高蛋白低脂商品饲料组(CP 407.6 g/kg、EE 35.2 g/kg,CMgroup)为对照,在室内水泥池中将体质量为67.18 g的鲤饲喂35 d,对试验鱼生长、生物学性状、肌肉和肝胰脏成份、血清指标及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探讨蛋白和油脂对鲤生长及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蛋白高脂组较商品饲料组体质量增加率有所升高,饲料系数有所降低,高蛋白低脂组体质量增加率、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商品饲料组(P0.05),而饲料系数相反;商品饲料组肝胰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肝胰脏脂肪含量相反;商品饲料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高蛋白高脂饲料组(P0.05);商品饲料组肝胰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活力低蛋白高脂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蛋白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10和60 g/kg时较有利于鲤的生长,这一效果与其对试验鱼蛋白和脂肪代谢过程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施用锌肥的增产效果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延边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施用好肥却未见报道。本文通过锌磷肥配施试验证明,在粘壤质草甸型水稻土上,锌磷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为3.91~8.01%;锌磷配施的最佳组合是过石500kg/ha,七水硫酸锌15kg/ha,p/zh比值为11.39;锌肥的主要增产作用是增加穗长和一、二次枝梗数,从而增加了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稻叶对锌的吸收在有效分蘖终止期达到高峰,为29.23ppm左右;精米中的含锌量在15.32ppm左右.植株地上部吸锌量在1.064—1.266mg/穴之间,施磷过量抑制根对锌的吸收和锌向穗部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对不同发育时期烤烟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LOX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有机肥条件下总类胡萝卜素整个生育期含量较高;有机肥对新黄质前中期起促进积累作用,中后期起促进代谢作用;有机肥显著促进叶黄质、β-胡萝卜素积累.无机肥处理的LOX活性在烤烟发育前期高于有机肥处理,30天后,有机肥处理的LOX活性一直高于无机肥处理.有机肥调整了发育末期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组分比例构成和色素与相关酶类的关系.试验表明,有机肥条件下β-胡萝卜素、叶黄质含量较多是烤烟香气量较多的前提,烤烟发育后期LOX活性较高是有机肥促进烤烟品质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Z1):11-24
试验是用8个容积3立方米的水泥池和10个网箱进行的。一组池塘加水库底泥,一组只加库水,池塘和网箱都用空池、空箱对照,分别放入不同密度的鲢鳙鱼(2:1),经2天放养。放养期间测定了许多水化学、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和浮游植物的初级产量以及鱼的生长。发现随着鱼密度的增加,试验池和网箱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增加,而个体小型化,易消化种类减少,浮游动物则随鱼的密度增加而减少,鱼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及鱼的生产量和浮游植物生产量之比随放鱼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作者认为放养鲢鳙鱼对浅水水体确有促使富营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放养鲢鳙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是用8个容积3立方米的水泥池和10个网箱进行的。一组池塘加水库底泥,一组只加库水,池塘和网箱都用空池、空箱对照,分别放入不同密度的鲢鳙鱼(2:1),经2天放养。放养期间测定了许多水化学、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和浮游植物的初级产量以及鱼的生长。发现随着鱼密度的增加,试验池和网箱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增加,而个体小型化,易消化种类减少,浮游动物则随鱼的密度增加而减少,鱼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及鱼的生产量和浮游植物生产量之比随放鱼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作者认为放养鲢鳙鱼对浅水水体确有促使富营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投饵网箱鲢鱼、鳙鱼对藻类的遏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鲢鱼(Hypophth almichthys molitrixi)、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滤食藻类生物的特殊功能,在相同水体条件的围隔网箱内投放不同数量的鲢鱼、鳙鱼,观测其对水中藻类生物滤食的强度与作用。结果表明:未养鱼的对照网箱内,藻类数量逐渐增加,到第16天时数量比箱外增加45.29%;网箱内放养鲢鱼、鳙鱼能够有效地抑制藻类的增加,第4天时放养鲢鱼、鳙鱼各处理的藻类数量比对照减少73%~83%,第7天时减少比例达到82%~88%。网箱养殖鲢鱼、鳙鱼与否的水色和藻类优势种群都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1500只1日龄京白雏鸡被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Ⅰ、Ⅱ、Ⅲ、Ⅳ、Ⅴ种日粮.测定不同日粮对生长期生产性能及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Ⅰ组20周龄末重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Ⅴ组。显著(P〈0.05)高于Ⅱ、Ⅲ、Ⅳ组.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探明草鱼肌球蛋白的结构和性质伴随栖息环境温度变化的时间过程及分子机理、实现对草鱼的热驯化改性,本文对冬季草鱼进行了30℃的热驯化试验。通过对不同热驯化阶段草鱼肌球蛋白Ca^2+-ATPase变性速率常数(KD)的测定和对肌球蛋白的DSC分析,考察了肌球蛋白热稳定性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运用RT-PCR考察了已知的3种草鱼肌球蛋白重链同工型基因在不同热驯化阶段草鱼肌肉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热驯化至5周左右,草鱼肌球蛋白Ca^2+-ATPase的KD值由热驯化前的41.8×10^-4/s下降至3.25×10^-4/s;DSC分析结果显示,肌球蛋白的热变性温度(Tm)由驯化前的37℃上升至43.6℃;RT-PCR结果表明,热驯化前和热驯化2周的草鱼肌肉中只表达低温型(gc-10),热驯化3至5周时,3种同工型基因都有表达,而热驯化5周以后表达的是中间型(gc-I)和高温型(gc-30),以后者居多。这些结果较清楚地证明了草鱼肌球蛋白热稳定性发生急剧变化所需的热驯化时间约为5周左右;对冬季草鱼热驯化3至5周左右;其肌肉中肌球蛋白重链同工型基因的表达模式已开始发生变化,即肌球蛋白发生重建,从而导致其热稳定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